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
始建于北魏前,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武王灭商之后分封诸
侯,把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死后,其子夑继位,因有晋水,改唐为晋
国。后人在悬瓮山麓、晋水源头建祠立设,以祭祀叔虞。晋祠历代均有
修建和扩建。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撰 《晋祠之铭
并序》碑文,又一次扩建。
游晋祠,中部有水镜台、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
鱼沼飞梁、圣母殿。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周
武王的王后,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北部有文昌宫,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
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
南部有胜瀛楼、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
输子祠。
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
墅。
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
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
璃勾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