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成峰

[原创]黔东南之苗寨侗寨过大年

[复制链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4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岜扒侗寨

 

  在前往岜沙侗寨的路上再次偶遇精彩节目,那就是岜扒侗寨的斗牛。今天已经初五,这几天的包车几乎全部都是萝卜在张罗,200元包车从小黄到岜沙,途中经过一处寨子热闹非凡,下车一看原来人山人海围着观望的是在斗牛,低洼的斗牛坑内两头牛两眼圆睁、犄角顶犄角的正斗得起劲。

    一直不敢肯定岜扒到底是侗寨还是苗寨,今天上网一查才知道是侗寨。岜扒村位于高增和小黄之间,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由岩寨和平寨两个自然寨组成,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40户1170人,是侗族聚居地。岜扒村青山环绕, 绿树成荫。但就在距村外百米的山头上兀突起高达数十丈的一巨大石灰石,呈灰白色,成为岜扒村重要标志和最佳景观之一。这巨石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传说明朝洪武年间,侗王吴勉正从今洛香新安一带赶着众多石山往南走,到了贯洞遇一孕妇从八洛方向走来,吴勉即向孕妇询问:“见我前面的牛走到哪了?”孕妇答到:“我不见牛,只见石山在走。”一直被吴勉当牛赶着的石山顿时停了下来,气急败坏的吴勉便用赶山鞭向孕妇身边的一石山抽去,这一鞭非同小可,将石山抽断为三截,一截飞往西山,一截飞往岜扒,还留一截在贯洞。孕妇被吓坏了,漂亮的发髻也被掀到一边,故今贯洞一带妇女的发髻都是偏在一边的。飞到岜扒山头的是中间一截,故顶端较平。因巨石呈白色,侗语称巨石为“岜扒”,即白岩石的意思,岜扒寨因此而得名。

 

  岜扒侗寨斗牛2.jpg


  岜扒侗寨斗牛1.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5 10:14:32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23

回帖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704
发表于 2010-3-4 20: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了半夜还在干活啊~呵呵
独立·自信·健康·唯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93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809
发表于 2010-3-5 0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在参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93

回帖

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4809
发表于 2010-3-5 01: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我的图片发不了啊,55555555555
本着先做人,后做事的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5 02: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岜沙苗寨

 

  岜沙苗族,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百度资料,岜沙苗寨,坐落在海拔550米的山坳上,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蜡染衣裙,佩戴银饰。

  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 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芦笙堂,表演芦笙歌舞。

 

  岜沙芦笙舞.jpg

 

img_0622.jpg


  img_062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7 0:55:15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主题

1万

回帖

3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71738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5 11: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1400

回帖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78796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3-5 17: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fly]放飞心情,放飞理想,翱翔蓝天[/fl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去苗寨,大多数是去看苗家女子,看她们姹紫嫣红的服饰,雍容华贵的银饰;而去岜沙,则主要是看男人,看他们头顶那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发型,岜沙人自称为“户棍”。“户棍”的显著特征是,男性头部四周的头发将被完全剃掉,露出青皮,仅留头顶的部分并挽成发髻盘于头顶,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岜沙人不但发型留得独特,理发的工具也堪称一绝。最令世人惊奇的是他们的理发工具,即不是剃头推子、也不是剃头刀,而是割草用的镰刀。岜沙人使用的镰刀,刀身宽约五厘米,长约四十厘米,加上木头刀把,总长达到七八十厘米;装镰刀的工具也非常独特,是篾匠特别编制的镰刀篓子,形似一只竹制的长筒靴,用草绳系于腰后。

 

  img_0602.jpg

 

img_0698.jpg


  img_060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2:07:51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6 0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岜(音bia)沙”,意为草木繁多的地方,这个丛林中的部落仅有2000余人,居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往南的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因岜沙人周围分布的均为苗族,而他们又习惯身着黛青土布衣服,因此外人习惯把他们称为黑苗。但他们的风俗习性与其它苗族人大相径庭,他们自己也从不认为自己是苗人。传说岜沙人的先祖是三苗九黎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遥远的东方,一个与太阳相伴、以水稻为食的地方,后来他们的首领蚩尤与黄帝大战涿鹿,兵败后被杀,蚩尤的80位兄弟率领残部向南向西撤退,岜沙人的先祖作为九黎部落的先头部队,一直披荆斩棘冲锋在前,后来他们辗转逃进了岜沙的茫茫林海中,正在行进时,他们的带路犬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水塘,原来这个水塘长满了浮萍,肉眼看上去以为是草坪。他们看到这里崇山包围,树林幽深,水源丰富,既便于隐蔽,又可种植水稻,便决定留下来,在这里隐居。

 

  img_0609.jpg

 


  岜沙风景1.jpg


  岜沙风景2.jpg


  岜沙风景3.jpg


  岜沙风景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8 8:24:41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1: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岜沙人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长期在山林中狩猎。由于他们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变,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当我们走进岜沙时,随处可见茂密森林和参天古木。岜沙并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一侧的半坡上,面向都柳江,村寨的木楼古朴而简单,四周密林环绕,环境幽雅;他们衣着传统,发型奇特,常年赤脚,(为了方便游客进出,当地政府拨款修建了水泥路,村民却大为不满,因为夏天太阳暴晒,水泥地烫得没法下脚,所以很多人只好脚蹬解放鞋,但大多数时候大部分人依然是赤脚),他们独特的衣着和生活习俗让我们仿若置身在遥远的古代部落。有部很不错的电影叫《滚拉拉的枪》,就是讲岜沙的生活习俗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7 1:27:42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1: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岜沙的每个男孩,在七岁以后十五岁之前,都必须挑选一个日子举行成年礼。举行成年礼那天,这个男孩会邀约几个年纪相仿的伙伴,一起上山打鸟、下河摸鱼……鸟打得越多,鱼摸得越多,就寓意他的本事越大,将来的出息越大;随后,他们会聚集在这个男孩家里,一起烧烤抓来的鸟鱼和喝酒;在他们尽情嬉闹之时,房族中的本家鬼师也在做着为孩子剃头梳理“户棍”的准备。剃头前一定要将镰刀磨利,特别是弯弯的刀尖上,因为剃头时大部分都是用的刀尖,否则很容易刮破头皮。在我们看来,尽管镰刀磨得峰利,但它依然是镰刀,用来割草不错,用来剃头则前所未闻。只见鬼师拿着巨大而锋利的镰刀,在头顶舞动着,头部四周那些应该被剃去的头发纷纷落地,不到片刻,除头顶部的头发外,四周被刮得光溜溜的没一根头发,而且没有半点划伤的痕迹。鬼师将孩子头顶留下的那些头发,挽成里了一个发髻,盘在了头顶,将其称为“户棍”,如此便完成了祖上传下来的严格成人仪式;父辈们则为孩子背上自己亲手为他打造或祖上传下来的猎枪,至此,一个标准而英武的岜沙汉子将正式出现在村寨里。

  为我们做剃头表演的,每天只有一个人,岜沙总共只有那么多人,如果每天十几人剃头,那很快就会到无头可剃的地步,所以对于我们游客来说,镰刀剃头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当鬼师开始剃头时观众一下炸了锅,长枪短炮立马围拢上来,秩序一片混乱,岜沙的姑娘们只好手牵着手围成一圈将表演剃头的两人保护了起来。

 

  img_0691.jpg


  img_069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8 8:07:27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233

回帖

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11709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0-3-7 0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年比年后是要热闹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1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艳红:要嫁就嫁灰太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7 12:51:27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359

回帖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3494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0-3-7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8: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镰刀剃头

  img_0700.jpg


  img_070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8 8:08:56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大狂欢

 

  img_0665.jpg


  img_0629.jpg


  img_0659.jpg


  img_0710.jpg


  img_0716.jpg


  img_0739.jpg


  img_0712.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8 8:29:17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肇兴侗寨

 

  这一次的黔东南之旅,好运气一直伴随着我们,刚出发时天气预报说的是黔东南有持续一周的阴雨天气,但除了初一、初二的阴天,初三居然出了太阳,今天已是初五了,看完岜沙民族大狂欢后,只下了一阵小雨,我们还是继续包车赶往下一个景点,肇兴侗寨。

  位于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治所地,距县城67公里,全寨占地18万平方米,分设3个行政村,由5个自然寨组成,共800多户,4000余人,为全国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被称为“侗乡第一寨”,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古镇古村之一。

  古寨位于一个中间凹,四周高山,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的小盆地。村中有条小河,发源于堂安村,全长5公里,注入都柳江。村南有麒麟山,海拔971米,山形奇丽雄伟,森林茂盛。

  “肇”在侗语中是开始、最先的意思。那么肇兴也就是这一方最先开始生存的寨子。据传,村民之先祖陆浓暖,从江西迁徙,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定居肇兴。当时这里竹林丛生,荆棘遍野。他于是在一个名叫“象细”的地方挖了一口井,开荒造田,居于井旁。后来陆浓暖的后裔逐渐发展兴旺,村落相应扩大,分迁纪堂、登杠、洛香等寨去居住,肇兴为“六洞之根”。

  在每一次包车赶往下一个景点时,沿路都能看到大片的梯田,总有一股冲动想立即下车将这美景拍摄下来,但都被萝卜拦住说,梯田的好景色还在后面,我会让你拍到的。车一进入黎平县境内,大片梯田美景已跃然眼前,听着萝卜说等一下会专门来看梯田,忍住冲动,车一直开到肇兴侗寨外围半山腰才停下,我们拍摄了肇兴侗寨远景后方才入寨。

 

  img_0764.jpg


  img_0775.jpg


  img_0810.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9 8:07:33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230

回帖

7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4604
 楼主| 发表于 2010-3-8 09: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车停在了肇兴侗寨集贸市场的路口,主街上商铺林立,车马流水、熙熙攘攘,但已经见不到身穿特色侗族服装的侗族老乡了。这次找住宿人已学得贼多了,上上下下的选了四个客栈,最终入住了既便宜又干净房内还有洗浴卫生间的客栈,15-20元一位,2-3人间。放下行李,9人80元包车到6公里外的堂安,开始了五公路堂安侗寨、厦格侗寨和肇兴侗寨的下山徒步。

  堂安侗寨是黎平县境内最高的一处侗寨,车停在了寨前的观景点,山谷里的梯田尽收眼底。入春的稻田已开始陆续灌水养肥,梯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红黄绿黑、甚是美丽,古朴的侗寨里炊烟袅袅,一派生机盎然,我们,已融入这山水美色之中,醉了!

  “侗寨有三宝,鼓楼、大歌、风雨桥”,堂安寨也不例外。但堂安寨不仅有其他侗寨都有的“三宝”,另外还有“两宝”更是令人称奇,教人难忘。这就是堂安寨的母亲井—瓢井以及堂安梯田。瓢井由青石打造,由于其左右各有一凹槽,形似木瓢而得名。鼓楼上坎有一处清泉,冬暖夏凉,四季长流,瓢井就是用来盛泉水的石斗。据说正是因为有这股泉水,才有了堂安寨,要知道生活在堂安寨这样海拔935米的高坡上,没有水将意味着什么。而且,瓢井的水特别清爽甘甜,不仅寨子里的人喜欢喝,就是5公里之外的肇兴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喝。我们每一个人都驻足狂灌甘甜的井水,你看美女们喝了井水后是不是变得更加美丽。

  一阵狂秀之后,闲逛堂安侗寨并沿着非常显眼的铺石小路开始徒步下山。人在景中、景在心中,大家心情无比舒畅,一路脚下生风、欢歌笑语,走走拍拍,惬意非常。人说女人在美景中会变得非常自信美丽,这句话一点也没有说错,几位美女人随景美,走起山路来扭扭捏捏煞是妩媚动人。走在梯田之中与远眺梯田的感觉又有不同,随着海拔的不断降低,梯田也不断呈现出不同的美丽。

  堂安、厦格两个侗寨间隔不远,两个寨子都在操办喜事,杀猪宰狗好不热闹,因为要赶在天黑之前到肇兴,我们只得错过娶新娘闹洞房的侗族大婚场面了,只能在热情的寨民们的盛情邀约之下,烤猪去毛时拿着簸箕扇扇风了。

 

  img_0864.jpg


  img_0813.jpg


  img_0845.jpg


  img_0854.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9 8:10:08编辑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QQ:10843067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28 22:51 , Processed in 0.18540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