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多水多桥。小部分是官道必经之桥。不过更多的只是方便村民出行而修建。自九月始,寻访五十余座桥。在此逐一介绍。
据《江夏县志》记载,早在清代前被收录的大小桥梁建筑约60余座,大都分布在江夏境内的古驿道之上。目前可寻到的约有三十余座。其中以南桥最为代表性。
南桥,位于江夏山坡乡陈六村大屋饶湾东北约一公里的古港上。是明清年间武昌南至咸宁、大冶方向的驿道上必经之桥。
沿107国道过贺胜左转S314省道经陈六桥(见路牌)左转天子山大道(目前只修好了路基)至大屋李(路牌处)直行500米靠左即到。从陈六桥到南桥边不过五分钟车程。
南桥修建于元末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距今664年。据大屋饶村《饶氏宗谱》记载该桥为元代当地富户饶东山出资修建。是武汉市现存最早且有确切年代可考的古桥。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全长36.7米,桥面东西两端宽,中间窄,最宽处7. 4米,最窄处6.3米。桥身用红砂石块砌成,内填石块和黄土。桥身拱卷采用条石纵联砌法。
突出的石柱,增加桥身与激流的接触面,减缓激流对桥体的冲击。
南桥券顶中部由南向北刻有桥铭,字体为楷书,字径约15公分,阴刻:“至正九年己丑春江夏南桥—力鼎”,一行十三字。
桥西头南面镶嵌一块“康熙三十六年”青石灰岩碑刻。(公元1679年,曾以修葺)已被荆棘覆盖严实。字迹多已漫漶不清。
与南桥相隔百余米,茅草丛中“小南桥”。已无年代记载。
古桥已随岁月而蹉跎,残破,唯心迹永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6-9 15:50: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