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格律诗在2013-11-19 19:17:00的发言:
黄山,我们来了
记闲人部落黄山四日游
11月14日,筹划已久的黄山之旅终于成行。早晨8点30,一辆标有湖北旅游的中巴载着“一抹晚霞”团长麾下的18名“闲人”向黄山进发。一路前行,大家谈论最多的当然是黄山,都盼着早一点儿到达,一睹这个集险、峻、雄、奇、秀于一身,也令不少人望而却步的黄山真面目。
车下高速,驶入休宁市区,在淡淡的书香中穿行(休宁号称第一状元乡)。进入黟县风景区,感觉更佳,两侧青翠欲滴的茂林修竹自不必说,一栋栋小巧别致、洁白无暇的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小楼,在太阳的余晖里显得是那样清新亮丽、超凡脱俗。
说来惭愧,出发前临时抱佛脚阅读了一些资料,方知去黄山的路上有一著名景点—宏村。该村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是古黟桃花园里一座奇特的牛形水系古村落。村中庭院其设计之别致,造型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这样的好去处不光顾一番,岂不遗憾。无奈到达之时已是夜幕四合,但大家还是摸到了门前,借着手电筒微弱的光亮朝里瞄了几眼并立此存照。效果肯定不怎么样,总算到此一游。当晚,宿汤口镇。
15日凌晨,鸡未鸣,人已醒。过去一天的鞍马劳顿,未见给大家添一丝倦意,于6点20分就出发了。换乘景区的大巴后,又行驶了20多分钟,抵云谷寺站。魂牵梦绕的黄山到了。此次登山与往日不同是,因要住宿山上,所以要把吃的、喝的、用的统统带上。如此下来,每人所负的重量几乎多达10公斤左右。个别女同学,可能是保险系数放得太大,背包硕大无比,让人担心随时会被压趴下。不过,当看到她们那坚毅、执着、不服输的目光时,方知担心似乎是多余的。开始爬山,脚下的路平缓而舒展,如果不是负重而行,简直就是在公园中散步。但大家都很清楚,这是典型的先礼后兵,黄山不会这样一直低调。不知什么时候,台阶变得越来越陡,而且是连续上坡,不给你一点喘息之机。此时,已无欢声笑语,急促的喘气和沉重的脚步声成为整个队伍的主旋律。来到“仙人翻桌”处,同学们的体能似乎已消耗殆尽,只好稍事休整。此间,几位同学对此景名称探讨一番,原来仙人也未能超凡脱俗,稍累一点儿,就掀桌子,打板凳。大家哈哈一笑,疲劳顿消。台阶还是那么窄,坡度还是那么陡,但好像已闯过了生理极点,不感觉那么累了。向前,向前,一直向前,攀援约4个小时,终于登上了白鹅岭,脚下一马平川,眼前一片光明。此时此刻,好像悟出了一个道理,一路上来,依次的景点是“仙人翻桌”,“仙人指路”,最上面还有一个“天都峰”,这和自古以来倡导的欲成大事者须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何等相似。看来,天上人间道理是相通的。
信步来到住宿地—西海山庄。因游人太多,条件有限,18人共宿一室。房间不小,但摆进9个上下铺床后,顿感犹如72家房客。条件如此艰苦,非但无人抱怨,反而异常兴奋。这是因为,如今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人们心理距离却越来越大,不要说在公共交通上你防着我,我盯着你,就连比邻而居多少年而不知姓氏名谁的也是常有的事。眼前这种其乐融融的场面,太难得了。尤其是几位年纪较大的同学,更是感慨万千,仿佛回到了那峥嵘岁月的知青年代。
用过中餐,轻装出发,游览著名的西海大峡谷。走在悬崖绝壁旁狭窄的栈道上,奇石秀松迎面而来,谷中的景色则更是令人震撼。用怎样的词汇,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眼前的情景,感到一阵茫然。那些尖尖的山峰、巨石,似乎像一排排硕大的竹笋,拔地而出,欲将青天刺破;又象是整团整师的战士,整装待命,只待指挥员命令一下,即刻以排山倒海之势冲锋陷阵。而换一个位置观察,谷底的情景似乎又像一个变化莫测的海底世界。难怪那么多的文人墨客对黄山之景情有独钟,就连平日里惜言如金的邓小平同志都对黄山大加赞扬。
下到谷底,硕大的玉玺石高悬头上,尽显皇家贵气。引颈上望,壁立千仞,游人如立云端,真不敢相信自己是从那么高的地方走下来的。返回时,天色已晚,决定乘谷底观光缆车直达光明顶。据了解,光明顶的高度比莲花峰低4.8米,屈居第二,但在人们心目却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在这里,东可观旭日东升,西可见夕阳坠海。原来黄山这里一奇特的现象是,雨后,云蒸霞蔚,雾气缭绕,放眼看去,一道整齐的天际线环绕四周。太阳西下,如坠入大海一般。
黄山看日出,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可以说不少的人就是冲着这个来的。何时动身,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多数人认为,住地距光明顶最多一个小时的路程,日出时间为6点20分左右,5点钟出发即可。对此,摄影大师蒙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个仪式可是很重要的啊!”最初人们还没悟过劲来,转念一想,是啊!日出日落,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里确实无关紧要,但在视摄影为生命的摄影师眼中则是一件近乎神圣的大事,纵然不能戒斋三日、沐浴更衣,但万万不可去的太晚。
凌晨4点,准时出发。大家走在漆黑、阴冷的小路上,时而攀援,时而下坡,于5点钟左右抵达光明顶。莫道人行早,更有早行人,此刻的光明顶已聚集了不少人,最佳观测点已被捷足者先登了。最前面的席地而坐,后一排的蹲着,而最后面的则只有站着的份儿。此时,正是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时候,冷风刺骨,其利如刀,大家虽说做了充分的准备,但仍是瑟瑟发抖,手脚麻木。尽管如此,仍是谈笑风生。时间一秒一秒地逝去,远处的天际线渐渐地由暗变亮,由黄变红,由红转白,最后一个酷似鸡蛋模样的太阳渐渐凸现出来,在人们欢呼声中、无数相机的咔嚓声中一跃而起。
上午10点钟,同学们登上又一景点-鳌鱼峰。鳌鱼峰虽不像其它山峰那样险峻、挺拔,但处于莲花峰与光明顶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令人称奇的是,此处观看云海,其中的山峰时隐时现,恍若仙境一般。本人妄自猜度,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的佳句或许与此景有关。
下午1点,由笨笨兔、秋韵、兰草、报喜了、芳芳、雅子、格律诗组成的小分队率先出发,向黄山的顶峰-莲花峰冲击。一步步台阶被踏在脚下,一个个陡坡坡被闪在身后,纵有千难万险,勇往直前。我想,此时的黄山是否知道,今天,遇到了真正的对手。2点整,小分队全体成员终于攀上海拔1864.8米的莲花峰顶。问及同学们的感受,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喊道:“我骄傲!”是啊,来黄山旅游的不计其数,登上莲花峰的也不乏其人,但是,能负重登顶的肯定是少之又少。
黄山之旅的最后一个景点是位于玉屏楼处的迎客松。这颗国人熟知的松树如今已被奉为国宝并注册。近观生长在悬崖绝壁中这颗国树,虽历尽沧桑,却还枝虬叶茂,昂首向天,甚感安慰。
返程下山,一路急行。突然,走在前面的雅子喊了起来,“那不是黄河吗?”众人定睛一看,果然是他。黄河一行先一天到达,此刻也正返回住地。黄山之大,游客之多,此时此刻能碰上,这种概率近乎于零,但事情就是这么巧,恐怕只能用缘分来解释了。虽说并未分别几日,但此时此地相见,分外激动,大家握手,拥抱,像久别的战友重逢,像失散的亲人团聚。
17日早8点,与黄河等人依依惜别后,启程返汉。至此,三省4日黄山游圆满结束。
此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得益于领队一抹晚霞的运筹帷幄,得益于春天的彩虹、英子的鼎力相助,也得益于全体同学们的努力和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参加此次活动的同学名单如下:
一抹晚霞、蒙太奇、飘摇、雅子、格律诗、春天的彩虹、GPS、木子33、英子、加速度、水墨画、笨笨兔、秋韵、兰草、溪边的白玉兰、小鸟、报喜了、芳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19 20:04:53编辑过]
看了格律诗大哥的贴子,把我又带回了三十多年前,我还是1979年夏天和三个朋友一起去的黄山,我们当年是从玉屏楼这边爬上去的,沿途的风景非常美,植被也很茂盛,天都峰和莲花峰都爬上去了,在玉屏楼和北海各住了一个晚上,我们也有幸在猴子观海看到了黄山日出和云海,最后是从后山一直走下来,那时候年轻爬山也不觉得累,只是有些遗憾,那时朋友带了一个120的相机,照一张相有七八个暗道机关才行,而且夏天黄山的天气变化很快,动作稍微慢一点雾就来了,当时我就发誓:等我有了好相机一定再去一次黄山,可是时间过的真快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也没有机会去成,这次又赶上家里有事,再次失去了去黄山的机会。
格律诗大哥的贴子和各位大师拍的PP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这是世人对黄山极高的评价。徐霞客云:“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黄山更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四绝”著称于世,真可谓“昂霄逼汉,松石奇诡,岩崖峥嵘,气象万千,神功鬼斧,巧夺天工。”再加上这次我们武汉的闲人群的大姑娘、老伙子们都是重装爬山更给黄山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18勇士你们是好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