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 “汉武仙台”,我们来到黄帝的陵墓前。 黄帝的陵高约4米,周长56米,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l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 “桥山龙驭”碑前还立有一碑,上面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据说在1955年时,陈嘉庚向毛主席反映黄帝陵年久失修,后来在毛主席、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陵墓得到整修。1956年,因祭亭内原碑被铲掉,县政府呈请毛主席重新题字。毛主席看后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黄帝写过祭文,题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写。随后他就把信批转给郭沫若。郭把字写好后,交给秘书寄往黄陵县。1963年修复桥山祭亭时,将郭沫若手迹刻在石碑上。
黄帝陵前有一座祭亭,祭亭前挂着“缅怀始祖轩辕黄帝”的横幅。祭亭前的香炉内插满了高香。 我这人一般不崇拜什么人,想起来,几十年间,似乎只是在岳麓山的蔡锷墓前拜了三拜。但今天来到我中华始祖墓前,不由得敬意大增,肃然下跪,恭恭敬敬,对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磕了三个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