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3.jpg

 

2374.jpg

  黄帝陵内中了不少这样的藤本植物。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41.jpg

  港澳回归纪念碑在轩辕庙大院内也占据着一个显著位置。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轩辕庙,拐上一条通往黄帝陵的水泥路,路边停满了开往黄帝陵墓的电瓶车,经营者不断对我们吆喝着,10元一个人。

  原来如此!黄陵的管理者给游客设置障碍,让游客多走路,就是为了把游客赶到他们的车上去。一些已经走得筋疲力尽的参观者哪还有精力爬山,一个个只好就范。
  我们三人都不买这个帐,一致同意走过去。
  前往黄帝陵的山路虽然一路上坡,但坡度平缓,路两边林木青葱,寂静异常,公路上难见人车,我们走在这样的地方,丝毫不觉得累。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6.jpg

 

前往黄帝陵的山路虽然一路上坡,但坡度平缓,路两边林木青葱,寂静异常,公路上难见人车,我们走在这样的地方,丝毫不觉得累。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走了一公里多路,到达一个停车场。然后进入台阶式的上山路。
  这段路和刚才的上山之路大有不同。这条通达黄帝陵的路叫做,神道,也叫登道。宽大而平缓的花岗石台阶与花岗石铺成的道路相交替错落,路旁不时可见到刻有古代名士诗文的石碑;两面山坡上,古柏森森,一派肃然,走在这里,使人仿佛呼吸到华夏文化的气息,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
  我一边上山,一边正对这么多罕见的古柏赶到惊叹时,一个导游带着游客讲起了黄帝陵的古柏来,她说:
  根据碑文记载,早在汉唐时期,官府就指令黎民百姓在桥山上种植松柏。当时由于管理不善,年年种植,年年不见树林。就像我们现在搞得植树造林一样。
  到了宋朝,宋仁宗赵祯听祭扫黄帝陵回到京城的大臣禀报说,桥山栽植柏树很多,而成活甚少,损失太大。于是他命令大臣拟旨,指令坊州(今黄陵)县衙,委派专人看护巡守。当年在桥山种植柏树1415株。地方官又从乡间抽调寇守文、王文政、杨遇等三户人家,免除其一切差役,专在桥山上日夜巡守看护松柏林。为了防止他们玩忽职守,还把这三户户主的名字刻在一座碑上,可算真正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这大概是900前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批专职护林员。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8.jpg

 这段路和刚才的上山之路大有不同。这条通达黄帝陵的路叫做神道,也叫登道。宽大而平缓的花岗石台阶与花岗石铺成的道路相交替错落。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77.jpg

 

 

2379.jpg

 

  路旁不时可见到刻有古代名士诗文的石碑。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此,桥山古柏得到历朝历代重视。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官府派人对桥山古柏作过一次大规模的普查,1938年,延安专署专员余正东,黄陵县县长卢仁山,拨款3000元,调动一个民团,将桥山古相划地为段,编列号次,命令士兵每人按树贴号。历时19天的普查,结果得出黄陵桥山共有古柏61186株。此数正式载入了黄陵县志。
  导游说:目前,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86.jpg

 

 

2409.jpg

 

目前,黄帝陵景区内共有柏树 8.1万余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古柏就达3万余棵,是我国最古老和保存最完好的古柏群。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黄帝的守护神天鼋,前面路边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令人肃然起敬。据说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竖立的。

  再往前,就到了皇帝陵园的门前。一方黑色的大理石石碑 上写着“黄帝陵”三个金色的大字。黄帝陵被称为 “天下第一陵”。石碑上载明:196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分类号第一号”。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80.jpg

 

 

2381.jpg

 


 

2382.jpg

  神道的旁边有黄帝的守护神天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29 16: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84.jpg

 

  过了黄帝的守护神天鼋,前面路边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石碑,令人肃然起敬。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87.jpg

 

 

2389.jpg

 

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圣地,在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黄帝陵被列为古墓第一号。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陵园大门,左侧有个高约20米的圆锥土台,旁边立有一个砖亭,上书“汉武仙台”,为明代嘉靖七年闰七月所立,落款为“滇南唐琦书”。此台始建于汉元封元年(前110年)。
  据说汉武帝祭祖后,非常羡慕黄帝驭龙升天成仙。于是命数十万大军每人背一袋土上山,一夜之间筑成这座高台。他登台祈仙,对众人说:“如果我能如黄帝那般乘龙归天,抛下妻子算得了什么,不过如撇下鞋子一样罢了。”
  导游介绍说:汉武仙台有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上行77级台阶,下行78级台阶,叫做“七上八下”。据说登台一次可增岁添福。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90.jpg

 

 

2391.jpg

 

进入陵园大门,左侧有个高约20米的圆锥土台,旁边立有一个砖亭,上书“汉武仙台”。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 “汉武仙台”,我们来到黄帝的陵墓前。 
  黄帝的陵高约4米,周长56米,为扁球形土冢。冢前又有一碑,上刻有“桥山龙驭”四个大字,意思是此地为黄帝驾龙升天之地。传说黄帝活了l00多岁,天帝感其丰功伟德,派一条巨龙接他升天,臣民们不愿黄帝离去,将他团团围住。巨龙驮着黄帝腾空而起,慌乱间人们扯下了黄帝的衣襟、靴子、佩剑。人们把黄帝的衣靴宝剑埋在这里,起土成冢作为纪念,这便是黄帝陵是衣冠家说法的由来。
  “桥山龙驭”碑前还立有一碑,上面刻有郭沫若1958书写的“黄帝陵”三个大字。据说在1955年时,陈嘉庚向毛主席反映黄帝陵年久失修,后来在毛主席、周恩来的直接关怀下,陵墓得到整修。1956年,因祭亭内原碑被铲掉,县政府呈请毛主席重新题字。毛主席看后说:我在抗日战争时期为黄帝写过祭文,题字的事,最好叫郭老(郭沫若)去写。随后他就把信批转给郭沫若。郭把字写好后,交给秘书寄往黄陵县。1963年修复桥山祭亭时,将郭沫若手迹刻在石碑上。  

  黄帝陵前有一座祭亭,祭亭前挂着“缅怀始祖轩辕黄帝”的横幅。祭亭前的香炉内插满了高香。
  我这人一般不崇拜什么人,想起来,几十年间,似乎只是在岳麓山的蔡锷墓前拜了三拜。但今天来到我中华始祖墓前,不由得敬意大增,肃然下跪,恭恭敬敬,对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磕了三个头。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392.jpg

 

 

2396.jpg

 

 

2397.jpg


  过了 “汉武仙台”,我们来到黄帝的陵墓前。黄帝陵前有一座祭亭,祭亭前挂着“缅怀始祖轩辕黄帝”的横幅。祭亭前的香炉内插满了高香。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0 16: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00.jpg

 

今天来到我中华始祖墓前,我不由得敬意大增,肃然下跪,恭恭敬敬,对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磕了三个头。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8 18:30 , Processed in 0.13935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