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无影踪

[图游] 天竺记行 - 印度30天

[复制链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野苑现存最大的建筑物,是转法轮塔,叫达麦克塔,建于孔雀王朝,笈多王朝时曾予重修。塔的上半部呈黑褐色,下半部是灰白色。
因为佛教衰微之后,鹿野苑和塔的下半部都被湮没了,上半部露出地面而蒙上尘垢。
塔上雕刻的花纹,有中国式方形雷纹,有印度式卍纹,有阿拉伯式卷涡藤蔓纹,具有笈多王朝建筑的特点。
我们相所有到鹿野苑的人样在这里进行了绕塔。
也有一些佛教徒在草坪上静坐或拜塔,或在这里诵经。
这里没有缭绕的香烟,没有钟声或磬声,没有佛像殿堂。
偶尔的诵经声飘过空荡荡的废墟,传往远方。
这样的安静,这样的简陋,这样的洁净。
这种另类现象也似乎在说明佛教的某种理性精神吧!



IMG_68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8: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育王塔:也称阿育王石柱。
鹿野苑中见到的阿育王石柱实际只是柱子的底部。
可能是太珍贵了,四面围着密密的围栏。
阿育王石柱另一部分被保存在鹿野苑博物馆中,整个柱高15米,上面是四头雄姿勃发的狮子,分向东南西北;中间部分是圆形底盘,四面刻象、马、牛、狮,中间还有24根辐条的法轮,最下方是莲花。
现在它已作为当今印度国徽的图案。
IMG_6852.jpg
鹿野苑阿育王石柱基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18:5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讲印度佛教就离不开阿育王,把道听途说的事讲一哈。
在很早很早以前,孔雀王朝的一个王子阿育王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帮助下,成功地夺取了王位。
阿育王即位后,他开始通过武力征伐以扩大王朝的版图,是历史上著名的嗜血君王之一。  
据说在阿育王执政的第八个年头,他开始大举进犯南印度的羯陵伽王国。
羯陵伽王国被征服,其中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
他同佛教高僧优波毯多次长谈之后,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  
次后阿育王把陈述他的政策的诏书刻在广泛散布于印度全境的岩石和柱子上。
被称为“阿育王诏敕”。
大致意思是:痛恶屠杀、弘扬佛法、传播佛理。
据传阿育王在位期间,曾建造8万4千座佛塔,将佛教定为国教。
同时将佛教作为一门新宗教向东南亚和非洲其他国家推广, 经此提倡,佛教遂成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对于佛教来说,阿育王是仅次于释迦牟尼的第二重要人物。印度佛教文化在这一时期的向外传播。如果没有阿育王,佛教也许只是流传于印度民间的一个宗教团体。
对于印度来说,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全境,其统治时期成为古代印度史上空前强盛的时代,统一了除了现卡纳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个印度次大陆,成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在阿育王时代达到了顶峰。

我国在很多佛塔的考古中都发现阿育王塔,最重要的是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的阿育王塔,其中有佛祖真身舍利,成为国宝。
尽情哭泣---(卡洛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22: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了鹿野苑,博物馆不让照相。
周围的各国寺庙没有去,直接教吐吐车开到五比丘迎佛塔。
五比丘即最早跟随佛祖苦修未果离他而去的五个苦行僧,又是最早接受佛祖教义,皈依佛门的弟子。
他们是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五人。
五比丘塔是阿育王为纪念五比丘迎佛所建。塔为八面的建筑,象征着当实践八正道时,也就是敞开心扉,迎接佛陀时。

IMG_6867.jpg

看完这些后返回瓦纳拉西。此次印度佛教拜佛求经之旅告以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4944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3-11-21 22: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印度的原始超过我的想象~
历史仿若昨夜!{:soso_e160:}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着发:佛教部分结束,印度教和印度历史开始。
9月29号: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
回到瓦纳拉西后与和我们拼车的两个武汉同胞在肯德基一起吃了一餐后分别。
他们要赶下午的飞机而我们看恒河日落和晚上的恒河祭祀。
在住处休息了一会,穿过嘈杂脏乱的胡同,踏着满地的粪便的石板路,我们终于看到了恒河。
冥想着恒河女神从雪山天国降落凡间,为世人洗涤罪恶,
思恕着大神湿婆为减轻河水对世界的冲击,以头接水,让河水在发间流转千年抵达人间,
梦呓里我们来到恒河。
恒河水你是如此圣洁,只要有你一滴恒河水,便可洗刷一生的罪恶,现实中我们走近恒河。


恒河圣河


IMG_689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沿着陡峭的石阶,避让着路边乞丐伸出的双手我们下到河坛。

IMG_6885.jpg

IMG_6883.jpg

IMG_688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河边找了个小船,谈好整个晚上去恒河中间看恒河日落、沿恒河游到祭祀河坛、上岸看恒河祭奠然后再把我们送回刚才上船的河坛这一行程价钱。开始恒河游。

回望我们上船的河坛。
IMG_6890.jpg

IMG_688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3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划到恒河中间的沙滩,我们下船在沙滩上戏水。在岸边我们不敢下水,在河中间河水清澈洁净,我们下到河中也让圣河之水洗净我们的罪恶。
很想看恒河的落日落在圣城瓦纳拉西的城头上,但那天天气不理想云层很厚,没能看见。


IMG_6907.jpg

IMG_6906.jpg

IMG_6905.jpg

IMG_6893.jpg

IMG_689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河日落
IMG_6915.jpg

IMG_6911.jpg

IMG_691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4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能看到落日,继续向恒河下游划开始沿河游。
沿河布满了20多个不同的河坛。
河坛传说是与神沟通的地方,最老的河坛有千年历史。印度历代君王在他们位置坐稳后像中国皇帝祭天一样。
在瓦纳拉西修建河坛、祭恒河女神,通过这些河坛使得瓦纳拉西的历史得以千年传承。

河坛
IMG_6933.jpg

IMG_6931.jpg

IMG_6928.jpg

IMG_6924.jpg

IMG_692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河坛中间的焚尸场。
印度教徒对人生是反向思维,认为不管何人来到世间都是来受苦的,只有经过无穷尽的轮回才能升入天堂,死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解脱。比我们好死不如赖活的理论有天囊之别。
所以印度人在送葬的现场是很难看到悲伤的。
为什么印度教徒都想死在瓦纳拉西,葬在恒河里。因为这样可以终结人生的轮回,直接上天堂。
为什么印度教徒更喜爱破坏之神湿婆而不是创造之神梵天和保护之神比湿奴,因为这样可以尽快的轮回,缩短在人间受苦的时间。
我觉得这种葬制比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视死如生,供奉厚葬要好得多。
印度教人死后也没有那么多的麻烦出处。印度教认为人死后要么升入天堂,要么重回人间受苦。绝对多数人是重回人间受苦。
而汉传佛教认为人死后,要么上天堂、要么下地狱。也可以投胎人间成人或变猪狗。
IMG_6919.jpg

IMG_6918.jpg

IMG_691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游恒河看河坛

IMG_6942.jpg

IMG_6940.jpg

IMG_6938.jpg

IMG_6936.jpg

IMG_693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天色已晚,河祭就要开始。
因祭奠的河坛不让停靠船,我们在离祭奠的河坛上一个河坛上岸,沿河走到祭奠河坛。

IMG_694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15: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船工。
在船上闲聊船工告诉我,他的家不在瓦纳拉西而在远离该处100多公里的另外一个城市,
有两个小孩,家境比较穷。他在瓦纳拉西靠划船养家,船是租别人的,每月回去一次。
让我们感动的是在结束晚上整个游览送我们回到上船的SHIVALA河坛地方,
我们没有零钱给他而他又没有零钱找给我们,他对我们说,今天不用给了,他明天早上还在此,在码头边等我们,到那时再给。
一个随时离开此地的外国人,有是第一次见面,只是在船上进行过简单的交谈。
IMG_6925.jpg
能这么放心的没给钱就让他离开。这么自信的相信别人,要有多么大的自信心和宽阔的胸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1: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瓦纳拉西恒河祭祀,有很多人在很多游记中都已介绍,我不强述。
但我问了很多当地的印度人,他们是不是每天参加河祭,他们说更本不可能。
他们只在特别的节日才参加河祭。
他们告诉我,每天参加恒河祭祀的都都是来瓦纳拉西旅游的印度人或外国人。
他说现在每天的河祭的旅游意义大于宗教意义。
我也和他们开玩笑的说,应该也是这样,如果真的是那样每天祭祀都要和恒河女神沟通,那恒河女神也会烦的。

我们到的早点,在作准备。
IMG_6961.jpg

IMG_6955.jpg

IMG_694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1: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婆罗门种姓的年轻祭师的海螺号声中祭祀开始。

IMG_6969.jpg

IMG_6968.jpg

IMG_6967.jpg

IMG_696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830

回帖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8181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现任版主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21: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祭祀中没有祭词,但祭祀歌曲“西拉提”致始至终。
歌师的歌声在他操作的风琴伴奏下,贯穿整个祭祀。
IMG_6977.jpg


白度母心咒---(印能法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5-25 04:22 , Processed in 0.22766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