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7: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47.jpg

 

 

2958.jpg

 

 

2995.jpg

 

 到了西峰的南崖,有一条山脊与南峰相连,脊长约300余米,石色苍黛,形态好像一条屈缩的巨龙,人称为屈岭,也称小苍龙岭,据说是华山著名的险道之一。但我们从那里下来还不觉得险,走过之后回望,景色确实很壮美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1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53.jpg

 

 如此险陡雄伟的山体,恐怕只有华山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西峰顶峰一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南峰峰顶。峰顶立有一块石碑,上书“华山、国务院批准、2154.90米”的高程标记。 

  南峰是华山最高峰,也称落雁峰。落雁峰名称的来由,传说是因为回归大雁常在这里落下歇息。峰顶最高处就是华山极顶,登山人都以能攀上绝顶而引以为豪。历代的文人们往往这里豪情大发,赋诗挥毫,不一而足,因此留给后世诗文记述颇多。峰顶摩崖题刻更是琳琅满目,俯拾皆是。冯贽在他的《云仙杂记》中记述唐诗人李白登上南峰感叹说:“此山最高,呼吸之气想通天帝座矣,恨不携谢眺惊人句来搔首问青天耳”。宋代名相寇准写下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我们几个都为顺利登上南峰而兴奋不已,尤其是老婆和翠微第一次爬华山,就成功登顶,高兴的镜头自不必说。老婆几乎是含着泪水给女儿挂了电话,和她一起分享爬上华山顶峰的快乐。

  峰南侧是千丈绝壁,直立如削,下临一断层深壑,遥望对面的三公山、三凤山,莽莽苍苍、雄险万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84.jpg

 

 

2990.jpg

 

 

2988.jpg

 

我们几个都为顺利登上南峰而兴奋不已,尤其是老婆和翠微第一次爬华山,就成功登顶,高兴的镜头自不必说。老婆几乎是含着泪水给女儿挂了电话,和她一起分享爬上华山顶峰的快乐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76.jpg

 

 

2985.jpg

 

南峰顶上的松树和许愿池都成了膜拜的神物。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南峰顶,我们经过避诏岩前往南天门,打算在南天门午餐。

  避诏岩在华山南峰南天门西北。这里东西两岩相对而出,中间形成槽沟,东岩前倾悬空如覆,岩壁布满石窝状蜂巢。岩腹间凿一长方形石穴,面积约3平方米。洞口通西岩架独木为桥,抽去独木无法进入洞中,洞额镌刻“避诏岩”三字,相传是陈抟手书。 
  避诏崖在宋代前本无其名,史志记是古代隐遁之士藏匿珍贵典籍的地方。《华岳集》记述北周时道士焦道广曾在此隐居。自宋代著名隐士陈抟在此躲避朝廷征诏之后,岩方得名并成为华山的著名景观。 
  中午12点,我们到达南天门。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2996.jpg

 

 

2997.jpg

 

 避诏岩在华山南峰南天门西北。这里东西两岩相对而出,中间形成槽沟,东岩前倾悬空如覆,岩壁布满石窝状蜂巢。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02.jpg

 

中午12点,我们到达南天门。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了午餐,我想去走一走长空栈道。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 由于栈道险峻故当地人有“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之说。

  长空栈道在南峰西岩下面,其筑在光溜溜的千仞绝壁上,真正接近90度,上望崖壁好几十米,下望只见白云飘浮,不见谷底,栈道宽仅三十多公分,一边空悬并无栏杆,一边崖上钉有铁索可供抓手。

  栈道路栈分三段,出南天门石坊至朝元洞西,路依崖凿出,长20米,宽二尺许,是为上段;折而下,崖隙横贯铁棍,形如凌空悬梯,游人须挽索逐级而下,称之“鸡下架”,是为中段;西折为下段,筑路者在峭壁上凿出石孔,楔进石桩,石桩之间架木椽三根,游人至此,面壁贴腹,脚踏木椽横向移动前行。
  由于长空栈道贴崖悬空,对探险猎奇者极具诱惑性和挑战性,且栈道尽头有道教神龛贺老石室、华山十大字谜之首“全真岩”及华山卧龙松等胜景,古往今来,历险探胜者络绎不绝。
  听说现在走长空栈道都要系保险绳。记得我1992年游华山时,当时十分轻松地手扶铁链直接下到栈道上,然后横着走到栈道尽头的思过崖。并没有什么保险绳索的。
  此时,通往栈道处的关口排满了打算走长空栈道的队伍。老婆和翠微都反对走长空栈道。主要还是因为要排队耽误时间,由于长空栈道我早已走过,走不走就无所谓了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07.jpg

 

 

3006.jpg

 

长空栈道位于华山南峰东侧山腰,是华山派第一代宗师元代高道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 

  此时,通往栈道处的关口排满了打算走长空栈道的队伍。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峰也有一块“华山论剑”的石碑,这里没有人抢着留影。站在这里遥看对面的三公山、三凤山,视觉冲击力更为强烈。此时,山谷中有云雾慢慢升起,逐渐将群峰环绕包围,

 

整个华山慢慢被笼罩在云雾之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在仙境之中。

 

 

3020.jpg

 

 

3019.jpg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路的云飘雾绕、奇松怪石,不觉之中,我们已上到东峰之上。

  东峰海拔2096.2米,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东得名。峰顶有一平台,居高临险,视野开阔,是著名的观日出的地方,人称朝阳台,东峰也因之被称为朝阳峰。

  古人说登东峰道路十分艰险,《三才图会》记述说:山岗如削出的一面坡,高数十丈,上面仅凿了几个足窝,两边又无树枝藤蔓可以攀援,登峰的人只有爬在岗石上,脚手并用才能到达峰巅。后来我们下山时,经过云梯,才知道东峰在过去确实是很难上的。

  站在东峰上往下望,有一孤峰,峰顶上有铁瓦亭一座,铁棋一枰,那是著名的下棋亭。相传汉武帝时,卫叔卿修道于华山,武帝命使臣及其子度世到华山去召还,见叔卿与几个人博戏于石上,因而后人取名为“博台”。又传说,赵匡胤为感谢华山道士指导,当皇帝以后来华山寻找此人。遇见道士陈抟,见有棋盘棋子放置于桌上,便打赌下棋,第一盘结束后,二人便来到此处继续下棋,两盘棋赵匡胤便输光了所带钱物,第三盘又把华山给输了,所以有“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的说法。后来为纪念此事,后人就在这里建一铁亭。。亭中有一石桌,桌上有当年赵匡胤与陈抟下棋时的残局,桌旁有四个石凳。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7: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32.jpg

 

老婆兴高采烈走向东峰。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34.jpg
 在东峰回望南峰。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37.jpg

 

回望三公山、三凤山。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41.jpg

 

 

3042.jpg

 

大约下午一点半钟,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攀登,我们征服北峰、西峰、南峰之后,最后到达东峰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43.jpg
 

 

东峰的华山松上挂满了祈福的红丝带。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8: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3044.jpg

 

站在东峰上往下望,有一孤峰,峰顶上有铁瓦亭一座,铁棋一枰,那是著名的下棋亭。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8 15:23 , Processed in 0.157396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