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大话西游

户外学习资料

[复制链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方向读数
  
方向的根据点:
  
在远足、野外定向或军事的活动中,经常需要确定前进的方向,或目标物件的方向。这时应以身处的观测点位置为根据点,并作为罗盘的中心,求出方向读数,以下图为例:
  

起点为西贡的嶂上(桥,座标230 827),目的地石屋山(三角网测站座标227 835),应以起点的位置(桥)作为根据点(罗盘的中心),量度目的地(石屋山)的方向读数,读数从罗盘的北面(0度或0mil)开始,顺时针量度目的地至罗盘中心的连线。
    
量度方向读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运用地图及指南针  
  
  a 先将起点(根据点)与目的地连一直线(下图)
  b 利用三北重叠放置地图(Set Map)(下图)

  c 使指南针上的方向指标(或辅助线)与连线重叠,并指向目的地(下图)  
  d 转动转盘使罗盘北(即转盘中的定向箭嘴)与磁针北重叠,并指向相同方向(下图)  
  e 观察方位阅读线上数值,即为前进的方向读数(下图)  

  
  
2. 运用指南针以目视观测
    
a 使用薄身型指南针(下图)  
1 使指南针水平放置,利用指南针左侧或右侧的边缘,使前端及后端成一直线并指向目的地(这时指南针的方向指标应指向目的地)  
2 转动转盘使罗盘北(即转盘中的定向箭嘴与磁针北重叠,并指向相同方向  
3 观察方位阅读线上数值,即为前进的方向读数

  
b 使用盒型指南针  
1 揭起盒盖(以中间的金属线为前准星),再揭起后面的放大镜(镜上的凹槽为后準星,下图)  
2 水平放置指南针,从后准星穿过盒盖的长方形孔洞望向目标,并使目标前准星及后准星成一直线(下图)
3 从放大镜中下望方位阅读线的数值(下图,在转盘中的红色线即为方位阅读线)
  
注意:盒形指南针有不同的款式及使用方法,上述的操作仅适用于一般的盒形指南针。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网格坐标
  
将地球的表面,由很多虚拟的横直线,分割成多个区域,并将这些虚拟的横直线加以编号,就成为网格线(Grid Line),由网格线组成坐标系统,用以表示地球上某地点的位置。现今普遍使用的坐标系统有地理坐标及通用坐标两种。  
  
(一) 地理座标
  
是较为传统的坐标系统,表示的单位为将圆分为360度(符号°),每度细分为60分(符号'),每分则由为60秒(符号")组成,坐标位置是先纬后经,例如香港的位置是(如下图):
  
北纬22°20' N    东经114°10' E

 
1. 地轴与南北极
地球为球状并不断绕地轴自转,地轴通过地心至地球南北两端(即北极及南极)。
  
2. 赤道、纬线及纬度
环绕地球(东西向)之最大圆环,就称为赤道,其直径与地轴垂直。
而与赤道平行,环绕地球表面的圆环,称为「纬度平行圈」,简称「纬线」。以地心为原点,赤道为0度,向南及北均编至90度,即北极是北纬90度,南极则是南纬90度,地球上各地纬线与赤道的弧长,称为纬度。
赤道将地球分为北半球(北纬以N表示)及南半球(南纬以S表示)。
  
3. 子午线、本初子午线及经度
通过地球南北两极与赤道直交的圆弧即为经线(子午线)。
而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经线,就是零度子午线(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
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为东半球(东经以E表示)及西半球(西经以W表示)。
  
(二) 通用座标
  
统一横墨卡托(Universal Transverse MarcutsSyoteur,简称UTM)
  
1. UTM的形成
由180度经线起,向东将地球分为60个狭带,每一狭带宽度为6度角,并以数字1到60为编号。每带均有称为中央子午线的一条经线,贯穿各方格带中央,利用中央子午线与赤道交点作为原点,即可标示某一位置。
方格之每条有一定间距的线条,均为向东(右)及向北(上)递增读数,以显示读数与方格带原点的关系。
在大比例之地图里,方格之距离一般为1千米(km)
  
UTM分区图可以帮助理解上面的文字,直接拖动地图到浏览器地址栏可查看大图

  
2. 坐标读数
  
坐标读数是先读纵线的数值,再读取横线的数值,以西贡嶂上的桥为例,纵线是23,横线是82,即可合成为四位坐标读数2382;即为该纵线与该横线的交点,并代表其右上方整个方格(1千米平方)的范围;所以要取得某一地点的读数时,是读取该地点左边的纵线及下边的横线读数(如下图左)
  

  
在1千米方格的地图上,只有部份格线的读数会全部标示出来,其余格线读数的最后3位数字(000)均被省略,只会标示一个2位数字,称为主要数字(字体较大);再以嶂上的桥为例:
  
纵线  8(字体较细) + 23(主要数字) + 000 = 823000米(与本区中央子午线以东的距离)  
横线 24(字体较细) + 82(主要数字) + 000 = 2482000米(与赤道的距离)  

四位读数的坐标可表示1平方km的范围,并不能精确地表示位置,可将方格的纵横线,各细分10份(数字从0 至9)
纵线读数向右(东)递增,原本的2位读数增加至3位读数230
横线读数向上(北)递增,原本的2位读数增加至3位读数827
合成为6位读数230827(表示该交点及其右上方100米平方的范围,如下图右)

  
若将纵线及横线各细分为100份(数字从0至99),纵线读数向右递增,变为4位读数2307;横线读数向上递增,变为4位读数8277,再合成为8位读数23078277(表示该交点及其右上方10米平方的范围)
  
  注意:
网格坐标由纵线及横线的读数组成,固此完整的坐标读数一定是双位数(4位,6位或8位读数),有时要在纵线或横线读数里补零;忘记补零而形成单位数的坐标,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如上例6位读数的纵线23之后要补零。
  
3. 军用方格坐标制(MGRS)
在UTM中,每一组数字在60个方格带中均会出现,为免错误而使用此坐标制,并与UTM共同使用。
纵列与UTM方格带相同,分为60个方格带;南北方向则在南纬80°S与北纬84°N之间,每隔8度角分为多个横排区域,并以以英文字母识别,从南纬80°S开始,采用C至X(省略I与O)为字母编号,至北纬84°N止。
为便于较小区域的目标指示,又将「带」,「区」再划分成许多10万米的方格,纵行与横列均是以一个英文字母代表。
横列在180°经线开始,沿赤道往东18°(即3个纵带),每10万米纵行各赋予A至Z的字母代号(省略I与O);此种字母排序,每隔18°重复一次。
由南至北,每10万米横列,各赋予A至V的字母代号(省略I与O),此部分的字母每2万米重复一次。
任何10万米方格代号,均由两个英文字母组,第1个字母是向右读取,第2个字母则是向上读取。  
  
大屿山梅窝码头附近,即为东经114°E,其左边纵列方格带编号为49Q(包括有横列区GE及HE),右边编号50Q(包括有横列区JK及KK,注意字母I及O是不使用的);如下图所示:

西贡的嶂上(桥)其UTM,6位网格座标为:50Q  KK  230  827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地图阅读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面上地形和事物的实用图表,在公元1880年以前,多用立体图的方法绘画,但之后则用平面图的方法绘制了。换句话说,即是俯视而不是斜看地曲了。地图制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由测量员运用极精密的仪器在空中及地面测量,然后由绘图员把这些资料绘在地图里。  
  
地图阅读
  
简单而言它是对地图上资料的认识和了解,透过地图上提供的资料推算出实际地面情况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每张地图的准确程度、可靠性及时间性都有偏差,但我们可运用图上的简史,如测量日期、覆量日期去估计其可靠性。
  
图边资料(Marginal Information)   
  
1 图名(Title) 以图中最著名或重要的地方命名  
2 编号(Sheet Number) -指示出该张地图在该组地图的号码  
3 比例(Scale) 比例通常会明显地印在图的上方  
4 组别(Series Number) 用一组字母及数字以识别该组地图,例如HM20C  
5 版次(Edition) 表示该地图的出版年份及次数  
6 索引图(Index) 显示该地图在本地区的位置  
7 版权机构(Copyright)  
8 地图书体(Map Lettering) 介绍地图中不同书体表示不同地理形象  
9 坐标数据(Grid Data) 分别有香港方格网及统一横墨卡托方格网  
10 正北(True North)、磁北(Magnetic North)及方格北(Grid North)  
11 比例尺(Scale Rule) 方便量两点距离  
12 测量机构(Survey Institution)  
13 图例(Conventional signs) 解释地图内各符号的意义  
14 本图简史(Sheet History)  
  
比例(Scale)
  
将实际距离及面积依一定比率缩小绘成地图,这比率称为地图比例。由于每张地图的比例都因需要而不同,所以必须在地图上注明,通常注明的方法有四种:
  
1 文字表达式 例如 1厘米比1千米(1cm To 1km)  
2 图尺式 例如  
3 分数式 例如 1/20000  
4 比例式 例如 1:20000  
  
习用图例(Legend)
  
图例是将实地上事物,根据其形状及特征,利用符号、图形、顏色绘画在地图上。不同地图会用不同图例,一般而言要用图例表达的景物分为三大类。
1 人工建筑 例如桥梁、城镇及道路  
2 天然景物 包括山岭、海洋及植物  
3 界线 包括区界及国界等  
 
地图上各种惯用顏色所表示的事物
  
1 蓝色 有关水的形态加河流、湖、海等  
2 绿色 有关的植物如山林、草地、耕地等  
3 啡色 有关地的形态如沙滩、砂地、等高线等  
4 红色 主要公路及其他行车路线等  
5 黑色 小路、桥梁、铁路、架空电缆等  
6 灰色 建筑物、峭壁、漂石、岩石等  
  
地图的保养  
  
1 应以胶袋封妥,加上保护膜或使用地图袋等方法,避免受雨水淋湿而破损  
2 使用时应避免受石块、树枝及笔尖所刺穿  
3 不应在地图上直接书写  
4 旧的地图应依照原有摺纹摺叠  
5 不能近火  
  
地图摺法  
  
1 将地图左边及下边的所有边缘均向后翻摺,这是为了方便与另一地图拼接之用,右边及上边则应留下格线的读数,其余资料均向后翻摺
2 底部向上,将地图上下对摺一次(下图中白色部份代表地图的底部)
3 左右对摺一次
4 左右各反向再对摺一次,做成四摺风琴形状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倒置方位

在测量方向的读数时,是以根据点为罗盘的中心,读数从罗盘的北面(0度或0mil)开始,顺时针量度目的地至罗盘中心的连线。倒置方位(Back Bearing)则是从目标(或目的地),回溯至根据点的方向读数,多用于在地图上寻找身处的位置。
  
计算方法:
  
若前视方位少于180°(3200mils),则加上180°(3200mils)即成为倒置方位
若前视方位大于180°(3200mils),则减去180°(3200mils)即成为倒置方位
以下图为例:以西贡嶂上的桥为根据点,则石屋山的方位读数就是339°(6025mils),其数值大于180°(3200mils),所以减去180°(3200mils)后,其倒置方位就是159度(2825mils,即是反过来以石屋山为根据点,望向嶂上桥的方位读数)
  
  
  
倒置方位的应用
  
1 放置地图(参阅放置地图的课程)
2 在实际地形里选择一个较明显的目标(例如高山或河流)  
3 以身处的地点为根据点,以目视方式(参阅方位读数的课程)测量目标的方位读数  
4 利用上述的方式,计算出倒置方位读数,并利用该读数设定指南针(下图)  
5 从地图上找出该明显目标的位置,并以该处为根据点,将设定好的指南针的边缘放在根据点上,利用指南针的边缘拉出一直线(下图)

  
-- 实际应用时,可以不进行步骤4,而直接将指向目标的指南针放于地图上,并执行最后的步骤  
-- 上述的步骤只是基础,在实际应用时,会选择2至3个明显的目标,求出各目标的倒置方位,再于地图上从各目标处拉出直线  
-- 2条直线的相交处,就是我们于地图上身处的大概位置,而由3条直线所组成的三角形,则更能准确地显示身处的范围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等高线应用
  
等高线(Contour lines)   
  
将地面上各个相同高度点所连成的曲线,投影在一平面上,这些表示高度的曲线就称为等高线(如下图),而在水平面以下,用以表示深度的曲线,称为等深线(或等噚线,一般以「噚」为单位计算)

  
性质
  
1 等高线以某水平基准面作为测绘的基准线
(其高度为0,即为海岸线,香港的水平基准面为平均海面下1.2米)
2 两条等高线之间所表示的垂直距离,称为等高距;不同的地图其等高距不一定相同;但在同一张地图内,所有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均相同
3 每一等高线必定自成一封闭曲线  
4 除了悬崖或峭壁外,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即是两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重叠  
5 等高线愈密,表示坡度愈陡斜(如上图的右边);等高线愈疏,表示坡度愈平缓(如上图的左边);等高线间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匀
  
横切面与轮廓  
  
下图是一个小丘,若沿着AB下切(红色虚线),把小丘分成两边,沿AB切面线的垂直面就是AB的横切面了,横切面和地面相交,表现出该切面线的地形的线叫轮廓,是表现地形的一个好方法。

 
横切面制作  
  
1 先在地图上订出作为切面线的两点(如下图的A及B点)
用一纸条放在切面线AB旁边,在每一等高线和切面线相交的地方,作一记号并标明其高度(下图)
  
  
2 按照地图的比例,在纸上划多条表示不同高度的水平线(每条水平线的距离应与等高距相同)
把划了记号的纸条放在底线上,并在每个记号处作一垂直线,使之和相同高度的水平横线相交(下图)

  
3 把这些交点以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以得到切面线的横切面及轮廓(下图)  

  
相互视程
  
若两个站在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够看见对方,则称为能够「互视」,反之称为不能互视,能否互视则与两点间的地形有关。
要知道两点间能否互视,要先以两点作切面线,并绘划其横切面图,如果两点间的连线穿过横切面,则不能互视(如下图中的A点及B点),而A点及C点的连线并不穿过其横切面,所以能够互视。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寻找方向
  
在郊野活动中,指南针可能会损坏或遗失,这时就要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征以判定方向,要特别注意对具体的情况作综合的分析。  
  
1 太阳
  
因地球环绕太阳运转及自转是逆时针方向,所以太阳是从东面升起,中午时在南面并升至最高点,傍晚于西面日落,如下图所示。要注意由于地轴倾斜,不同季节的日照时间长短不一,日出与日落的时间会有偏差。

  
a 将木棒或直的树枝插在地上,以直杆的底部为中心(O点)作一圆形,以上午某时间直杆的阴影,与圆周的交点作一记号(A点),至下午直杆的阴影与圆周再次相交,并作记号(B点),两个记号的连线即为东西方向,连线的中点与直杆的方向是南(South),另一端方向是北(North)。
 
  
b 使用表面和太阳(有三种方法)  
将行针的手表平放,在时针的尖端,垂直放置一根幼枝(或火柴枝),转动手表,使幼枝的影子与时针重叠,表示时针正指向太阳,而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其平分角所指的方向就是南(South,如下左图)
  
将手表平放,以一根幼根(或火柴枝)竖立在表面中心点,转动手表使阴影与时针重叠,而时针与表面数字12之间的夹角,其平分角即指向北(North,如下中图所示)
  
将手表平放,以一根幼根(或火柴枝)竖立在表面中心点,转动手表使阴影指向时针与数字12的平分角,这时表面中心与数字12的连线即指向北(North,如下左图)  
  
  
2 月亮
  
月亮是地球唯一之卫星,其光亮是反射太阳光线,由于其运行位置于不同方位,受光球面因而经常变化,我们见到月亮是由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受光球面有圆球、半圆、弯月等不同形象,称为「月相」。月相之变化,在时间和出现方向有一定之规律,因此只要知道月相和时刻,就可以找寻方向,下表是月相在各时间的位置:
  
  
3 树木
  
一般认为树木南面的枝叶较茂密,北面较稀疏;或年轮北面的间隔密,南面的间隔大,但其实这两种方式均不一定准确,因為茂密的枝叶,不一定在南面,而是在自由空间的一边,并且颇受阳光及风向的影响。
  
4 星座
  
在夜间除了月亮以外,还可以利用星座来判别方向,寻找北极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旋转。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的连线,并向勺口的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五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就是北极星(下左图)
  
在北纬40度以南的地区,北斗星常会转到地平线以下,特别是冬季的黄昏,此时应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五颗与北斗星亮度相似的星组成,形成「W」状,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个缺口宽度的2倍处,即为北极星的所在(下左图)
  
在北纬23度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别方向,南十字星由四颗明亮的星组成,对角相连成十字形,沿A、B的连线向下延伸,约在A、B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下右图)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简单测量
  
永备尺
  
物件的距离通常以量尺测度,但在郊野活动时,不一定携带有量尺。
永备尺就是一些随身,并可作为量度距离的工具。虽然其准确度不及量尺,但在有需要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
  
工具:常用的木棍为5呎长,另外腰带或鞋带均可作为量度的工具  
身体:拇指与尾指的最大距离,双手横伸或每步的距离等
亦可伸直手臂,以手掌或手指等量度目标物件的角度  
  
简易测量   
  
比较测量法
  
一般用以测量垂直的物件
先以一人位在物件的旁边,另一人以小棒(或树枝等)望向站立者,并固定小棒在视觉上与站立者相同的长度,然后再将要测量的物件分割成多份相等的长度,最后以站立者的高度,乘以分段数目,便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

  
横倒测量法
  
一般用以测量垂直的物件
先在物件远处以小棒(或树枝等)望向测量物,并固定小棒在视觉上与目标物件相同的长度,再将小棒横放,然后量度其水平距离,即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
  
  
倒影测量法
  
可于日间或晴天,量度垂直物件的高度
先量度身高(H1),再除以人影的长度(S1),,求出人影与身高的比例,再乘以测量物件的阴影长度(S2),即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H2)
算式:H2 =(H1÷S1)xS2

  
移形测量法
  
多用于测量平面的距离(例如河流的宽度)
以一人站定,将手掌置于额上望向目标,使手掌上下翻动,直至手掌的边缘在视觉上接触目标,固定手掌的位置,转动身体望向另一边,留下记号于地面(视觉上手掌边缘与地面的接触点),再量度站立位置与记号的距离。

  
三角测量法
  
多用于测量平面的距离(例如河流的宽度)
先在原点O望向目标点T,向横(垂直于OA)行50步(步数视情况而定),留下记号A,再向前行25步(步数为O点至A点的一半),留下记号B,转向远离目标的一边前进,直至可从A点望到目标点T为止停下(即为C点),量度B点至C点的距离再乘2,即为原点O至目标点T的距离。
  
  
比例测量法
  
一般用以测量垂直的物件,算式:H2 =(L2÷L1)xH1
一人先伏在观测点O,另一人手执木棍垂直放在地上,并于测量物与观测者间移动,直至观测者的视线,从木棍的顶端与测量物的顶端接触,计算时先将测量物与木棍的距离(L2),除以木棍至测量者的距离(L1),求出水平距离的比例,再乘以木棍的高度(H1),即可得到测量物的高度(H2)。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使用地图(原文是谈使用军用地图的,但原出处已不可考,因其通俗易懂,其中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故而转贴)
  
认识地图
  
地图上的符号表示的是地形、地物,所谓地形,简单的讲是指地势起伏等,地物是指地面上突出的东西如树木、水塔等。
  
军事地形学的教材上有统一的图例,所以军用地图上不会象一般的民用地图,专门在角上再解释一遍。
  
军用地图是很科学,很详尽的,图例不光是标志。还要标志特征和精确位置,比如一棵树,虽然其图标只有几毫米大,这几毫米要代表实际位置几米,这就要有个点来表示其真实位置。树、电线杆等,其真实位置应在底边中心线,岩石等面状物体在其几何中心,这在你标图的时候很重要,比如你要标记一个房子应该以这个图标的底中心线坐标为准呢还是以一个端点为准。打仗的时候呼叫炮兵支援,你把这弄错了,估计自己就倒霉了。
  
另外,有些图标在旁边还有数字,比如树木旁边的数字表示其高度,一般在1:5000的地图上都可详细到这一步,再详细的有连直径都标出来的,河流有表明宽度和流速的,桥梁会表明其承重等等。
  
确定方位
  
找到北,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首先是地图上就不只标志了一个北,是三个北,这三个北不光是名字不一样,实际指示的方向也不同,一个是真北,也就是地轴的指向,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那个北极;另一个是地磁北,是指北针指示的那个北,这两个北之间是有夹角的,夹角是多少忘记了,但地图上肯定有标志,自己给地图定北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北都给弄错了,一定要让地磁北和指北针指向重合,而在地图上标注的时候则要依坐标北也就是真北。
  
如果你是要标图,那当然要精确定位,如果是行进,大可用其他方法概略的找到北,然后把地图的上方对着它就可以了,大概找北的方法我想大家都会吧,太阳啦什么的,这里就不再说了。
  
身在何方?地图有了,北有了,看来万事大吉,但自己现在在哪儿呢?这里学问可大了,一般新兵刚练的时候都不要求这个,起点和终点都告诉大家,然后按图行进。但你不会这个,就不能说真的弄懂了地图。现在提供几种方法供参考,实际上常用的也就三四个,有老作战参谋看一眼地图马上就能知道自己在哪儿,靠的是经验,跟条件反射一样,你问他用的什么方法,他说他也不知道,这种人对方向特敏感,他们很少说左右,连在室内都说南北,上次有个家伙给新兵统一内务,说牙刷毛朝东,口杯把朝西,腰带放被子西南边。。。。。马上晕倒一片。
  
言归正传说,方法:
  
  1. 直接确定  
  
当自己所处位置是在明显地形点上时,只要从图上找出该地形点,站立点即可确定。这是一种在行进中,特别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采用直接确定法的困难在于:在紧张的进程中,怎样才能很快地发现可供利用的明显地形点?当同一种明显的地形点互相靠近的时候,这样才能够正确地区别它们,防止“张冠李戴”?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物主要有:
——单个的地物;  
——现状地物的拐弯点、交叉点(呈“十”字形)、交汇点(呈“丁”字形)和端点;
——面状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征的边缘。
  
可以称得上是明显地形点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洼地;  
——特殊的地貌形态:陡崖、冲沟等;  
——谷地的拐弯、交叉和交汇点;  
——山脊、山背线上的转折点、坡度变换点。  
  
2、利用位置关系确定
  
当站立点位于明显地形点附近时,可以采用位置关系法。
利用位置关系法确定站立点主要是依据两个要素,一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方向,二是站立点至明显点的距离。
在地形起伏明显的地方,还可以结合高差情况进行判定。
  
  3、利用“交汇法”确定  
  
当站立点附近无明显地形点时,可以利用“交汇法”,按不同情况,它又可以具体分为90°法、截线法、后方交汇法和磁方位角交汇法。
  
这些方法的优点是:不需要判断或测量距离也能确定出较为准确的站立点位置,这对于初学者学习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它们中的一些方法,要么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能运用,要么就是步骤繁琐,费时费力。因为比较难,所以只挑一个有代表性的来说。
  
截线法--------- 当待测点位于线状地形上,但在其与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没有明显地形点,可以采用此法。
  
其步骤是:
标定地图——在线状地形的侧方选择一个图上与现地都有的明显地形点;  
利用指北针的直长边缘(也可用三棱尺、铅笔等)切于图上明显地形点的定位点上(为便于操作可插一细针),然后转动指北针,使其直长边照准该地形点沿指北针的直长边向后画方向线。该方向线与线状地形符号的交点,就是站立点在图上的位置。
这么说大概还是抽象,实质等于地图上已知一点(图上和实际中都明显的一个地物)和一条线(如公路、河流、山脊等),又知道了线上某点(次点为你站的地方)和已知点的连线与已知线之间夹角的度数(这个度数可由指北针读出),求线上某点在图上的具体位置(这点的实际位置是你站着的位置,图上位置是你需要标定的)。我想这么说应该清楚了。
其他几个方法太烦琐了,也不常用,这里不多说了。  
  
4、拇指辅行法
  
先明确自己的站立点和将要运动的路线,到达目标,然后转动地图(身体要随之转动),使地图与现地的方向一致,并用拇指压于站立点一侧,再开始行进。行进中要根据自己所到达的位置,不断移动拇指,转动地图,保持位置、方向的连惯性与正确性。(这是行进的窍门,是找到自己身在何方后的工作,但因为常用,就放在这里了)  
  
5、借线法、借点法、导线法
  
说的通俗点就是,你定了自己的点了,也知道目标点了,要在途中找几个辅助点,避免走错路,严格说这不是给自己定位,而是给途中的点定位,但原理是一样的,而且难度更大,对点的选择也是门学问。 这是方法,一般行进的时候都要用到。特别是你的目标点被遮挡或途中地形复杂的时候。
  
实际运用
  
如果你是在一个大平原上或者是在完全没有地势起伏的原始森林里,那你就扔了地图,朝一个你最喜欢的方向使劲走吧,如果你幸运的话,你会发现一条河,然后就永远不要离开他,顺着它一直走下去,你就能走出去,如果不幸,那就谁也帮不了你了,因为没有地势的变化,连等高线都很少,那地图和白纸没区别了。

但只要有有地势起伏你就可以定位,这里要先要讲讲等高线。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同一个地图上,等高线越密的地方说明坡越陡,如果是断崖的话会在等高线一侧加若干短线来表示,同样的在同一地图上,等高线越多,表示这里的相对高度(深度)越大。

两个等高线之间的空白地方的高度视为1/2,比如A点在20米和25米之间,则这点视为22.5米。如果A点表示峰顶,则A点为最后一个等高线加高差的1/2。

当单靠等高线不容易分辨是山还是凹地时,会加示坡线,坡线是顺着下坡方向绘制并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小短线。它通常绘在等高线最有特征的弯曲上,如山顶、鞍部或凹地底部,以及在读图困难、有必要表明下坡方向的地方。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攀岩学习方法。
  A:记住2点:平衡,用腿
  攀岩老手们会有一大堆原则挂在嘴边,三点不动啦,胳膊打直放松啦,对于刚接触的人,需要有爱因斯坦的智力才能一下子记住那么多原则。作为初学者,你可以暂时不去管那么多。先记住这4个字,不算难吧?
  1.平衡
  一旦上了岩壁,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持平衡,而不是向上爬。你需要暂时抑制一下向上的冲动,如果你不想太快地落到垫子上的话。你看高手们在岩壁上扭来扭去,不停地换手换脚,就是为了保持平衡。我画了几张图来说明,到了岩馆你就亲身体验一下。

1.jpg
 图1。这是一个典型的不平衡动作,你会感觉身子向右甩开。这个动作甚至有个专门的词“开门”。

2.jpg
图2。同样的点,换了一个姿势,这下没有往外甩的感觉了。这也有个词“异侧手脚”,指用右手和左脚,或左手和右脚来保持身体平衡。此时其他2个手脚并没有太用力。异侧手脚通常是平衡的。
3.jpg
图3,在岩壁上找4个点,位置类似图中,站上去。下一个目标是E。如果点稍微小一点,你会感觉无论放开左手或右手,身体都会掉。此时,初学者就会用力抓住B,以一个稍微动态的动作出左手去抓E,一旦没抓稳,结果就是脱落。而会爬的人呢,通常不这么做,而是…
4.jpg
图4,保持两手不同,换脚,右腿甩出去搭在岩板上。此时你就感到平衡了,放开左手也没有要掉的感觉,然后再出手够E点。
  这就是我说的,首先要保持平衡。当你要移动一只手或脚时,先要让它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也就是说用其他3点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再出手,这样你能够稳稳地抓下一个点。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所说的动态动作在实际攀爬过程中也会采用,但通常是没有更省力的办法的情况下。作为初学,暂时可以不考虑那些,以最平稳,静态的方法去触点。
  好了,到这里你已经明白我说的平衡是什么意思了,下一步你需要亲自体会一下。
  怎么做呢?
5.jpg

图5,在岩壁上找3个点,站上去,然后不断变换重心的位置,蹲下,弓步,屈膝,手臂伸直,锁死…寻找最稳当的位置,也就是手上用力最少的感觉。换左手再试试。
  改变点的相对位置,不断扭来扭去,体会重心的改变。人们常说攀岩是岩壁上的芭蕾,那么你已经在跳芭蕾了。

  6.jpg

图6,现在只用2个点,去够红点。同样地尝试各种姿势,找最舒服的姿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9:10:30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2.用腿
  人的腿比胳膊粗好几倍,也强壮很多。普通人可以用腿不费劲地爬上20层楼,但即使让强壮如砾岩的人沿防火楼梯(假设有的话)做引体爬20层楼,估计他也残废了。因此,在攀岩中,你上升的动力应该来自腿,而不是靠手拉上去。手的作用只是保持平衡而已。
  道理很容易明白,但到了岩壁上,因为感觉和平地上完全不同了,自然而然拼命用手去拉,而用腿站起来反倒需要重新学习了。还是以图来说明。

7.jpg

图7,目标D点。左图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身体僵直,重心直上。而比较省力的动作,应该是先移动重心到右腿上,感觉像是坐到了右脚上,然后再站起来,抓D点。注意两者重心轨迹的差别。做的时候,你只要想法尽量让左手不使力,这姿势自然就出来了。
  攀岩不光是身体的运动,更是脑力活动,你得不断琢磨。每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别人的动作未必适合你,而且没人能准确描述到底最佳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只有自己
  去体会。学习技巧,实际就是在大脑中建立动作的资料库。大脑对不熟悉的动作,反应自然迟钝一些。你需要了解和学习攀岩的基本动作,并加以练习。熟练后,动
  作自然而然就作出来,彷佛骑自行车,根本不用思考。
  没有那一种运动像攀岩这样有如此多的动作,如果细分下来有几千个,判断动作是否合理的标准就是是否省力,而平衡和用腿也都是为了省力。了解了这样的原则,你需要可能尝试不同的动作,并比较哪些是省力的。这个过程即使能爬5.14也需要,因为一个动作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我不能说平衡和用腿这4个字就概括了攀岩的原则,但初学嘛,多了反倒掌握不住,其他的以后自己慢慢领悟啦。
  B:自己指线
  “没搞错吧?我第一天来岩馆,你让我指线?”你也许会这么说。其实,你已经自己在指线了。上一节讲的那些都是一条线路,只不过只有一个动作,但所有的线路
  不都是由一个个基本的动作串联起来的吗?你既然能指出第一个动作,那么再加2个点,就多了几个动作,就成了一条完整的线路了,和高手指的没什么区别了,虽
  然简单一点。这样即使嘉老师不在,你也能玩的不亦乐乎。
  让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

8.jpg

 

图8,A,B两点起步,C点结束。你采用异侧手脚,右脚甩出去,离开垫子,这就算起步了。感觉平衡后,重心压在左腿上,然后站起来,伸左手抓C点。在抱石
  规则中,要求双手抱点结束,在此例中,你要右手摸一下左手背,保持2秒就算完成线路了。
  现在,如果你直接松开右手,肯定要掉,因为你的重心落在了左手左脚上,是不平衡的姿势。用到上面所讲的原则,你需要改变姿势,重新获得持平衡,然后再松开
  右手。根据点位置的不同,你有2种方法:1)在B点换脚,用右脚踩B点,左脚在左边岩板找合适的位置踩一下,感觉平衡了,就可松开右手了;2)如果A点比
  较低,你还可以手脚同点,用右脚跟挂在A点上,这也能保持平衡。
  你看,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线路,也有很多变化呢,连挂脚这种“高级”玩意儿都能加进来。比如结束点是D点,那么你就做了一个“交叉手”的动作了。把这些动
  作融入你设计的线路中,你看起来就很“专业”了。改变这3个点的相对位置,或是在角度不同的岩壁上做,更是花样繁多,够你玩一阵子的了。别小看这样的单步
  路线,实际上所有的路线都可分解为这样的单步动作。高手们常把一条长线路中最难的部分拿出来work(反复练习),其实和你做的是同一回事。

 

9.jpg

 图9,很快你就不满足只有一个动作的线路,加2点吧。在C点的下方区域找一个脚点,在C点的上方区域找一个E点作为结束。怎么找?随便啦,你看着够大个能
  抓住就行了。没人谁规定一定是这个不能是那个。好了,这就是你的线路,你的project,开始爬吧。运用上面的原则——平衡和用腿,改变姿势,移动重
  心,换脚…搞定它!
  多动脑子,多尝试。刚开始,你定的线路也许有点离谱,根本够不着,没关系,换个点啦。现在你是定线员了,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别贪心定长路线,就玩5,6个
  点的线路吧,多了你记不住,也别管高度,顶天了你也就到房顶,离地面也就1米5。重要的是体会动作,不断改变各个点的相对位置,在不同角度的岩壁上尝试。
  一条线路给自己5次机会,无论是否完成就换线。重要的是爬尽可能多的线路。这有点像开车的里程数,有些东西里程不够是体会不到的。
  C:向别人学习
  攀岩是一项十分重视交流的活动。有些动作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来,做得跟啃屎一样难看,但看别人做了,模仿一下,嘿,原来如此轻松,立刻有茅塞顿开的感觉。那么向谁学,怎么学呢?
  1.看高手爬。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除了看高手是否登顶,长得帅不帅以外,你需要从中学习技术。把你的视线集中在一个个单步动作上,脚点和手点以及目标点的相
  对位置,他如何保持平衡,重心的移动。不要管太多的东西,信息太多了你的大脑处理不过来,反而什么也没学到。随着你的经验越来越多,你看高手爬的视角也在
  变化,所以别着急,慢慢来。
  2.请高手指点
  岩友们通常和自己水平接近的人一块玩,作为初学者,水平比较低,又谁也不认识,想加入是有点难的。即使这样,你仍然能得到他们的指点。怎么做呢?最好的办
  法,是你按照上面讲的设计一个单步的动作,自己试了几次,如果觉得比较难,你就请高手给你演示一下。让他给你讲讲要领,接着你做一遍给他看,让他指出问
  题,然后你就说谢谢放他走了。为什么只演示一步呢?因为讲多了你接受不了,其次你也不好意思耽误人家太多时间。指点一个动作嘛,很快就完了。你不妨这么开
  口:“这位帅哥,我看你爬得挺好的,你能给我讲讲这个动作怎么做吗?”没有人会拒绝一个嘴巴这么甜的新人的,大胆问就是了。
  最重要的,是你的问题要提的具体。问题越具体,高手越容易回答,你学到的也越多。如果你问赵雷如何才能爬得好,他给你讲一通道理,估计你也不明白。每次能学懂一个动作,积累起来就不得了了。
  3.跟同伴交流
  别一个人闷头爬,多交流。看到别人指的线,只要觉得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排着队上去爬就是了。完了和大家说说体会,我这脚怎么抬不上去呀,你是怎么做的,
  等等。多为别人加油鼓励,这样你也会得到别人的鼓励,慢慢你就结交了新朋友,也就融入了这个圈子。你不再感到孤单,也能从攀岩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4.观看录像资料
  有了网络,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高手表演了,这真是太棒了,很多短片看完就会热血奔腾,恨不得立刻就去爬。攀岩的短片基本可分为眩片和技术资料片两类。
  让你沸腾的就是眩片,而很多比赛录像,如实记录完成整个线路过程的,就是资料片。你学习技术主要通过资料片。怎么看?道理和前面第一点看高手爬是一样的,
  把线路分解成一个个move来看。每隔一阵再看,你都会有新的领悟。
  下一步的学习
  接下来?那就有太多东西要学了。你需要考虑攀爬次序,这个点是应该左手抓,还是右手?换手还是作交叉手?点的形状,用力的方向,腰部的控制,如何放松,呼吸,攀爬节奏;你会开始和同伴讨论dropknee,dyno,讨论那款鞋比较好…
  你需要去野外爬自然岩壁去了。自然岩壁和人工岩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没人告诉你点在哪,也没人限制你哪些点可以用哪些不可以,什么意思呢?你自由了,想怎么爬就怎么爬,这是攀岩真正的乐趣所在。
  这篇东东是写给还没入门的人看的,我希望摒弃复杂的东西,讲一点我领悟一点的道理。也没有讲具体的技巧,而是教你自己去设计线路,自己去体会,因为只有你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你,才能够灵活的运用。自由自在地爬,从一开始就享受攀爬的乐趣。
  惟一能阻挡你的,只有天际线和你的想象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9:17:25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2: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解攀岩的六个动作基本功

http://www.chinaclimber.com/html/article/html/article/novice/200811/09-89.html

 

 第一招:High Step  

  1.jpg

 一步可以踩多高?比你想像中高!用脚尖踩住一?腰部附近的位置,用作支点摺起大腿,就可以将下半身轻易地推上去。

 

第二招:Drop Knee  

  2.jpg

正面向墙,灵活性大打折扣。膝盖垂下,即可将身体侧转,手臂才可以尽量伸远。

 

第三招:LayBackingh   

  3.jpg

当所有把手都是?向,可将你的重心侧向一边,体重自然会?你像磁石一样吸在墙上。

 

第四招:Heel Hooking   

  5.jpg

这是第一招变化而成的技巧。下身无处可踩时,用脚跟锁住上面的石,再将下身拉上去。

 

第五招:Twist Locking   

  6.jpg

攀爬前倾壁必习之术。左手配右足,(或右手配左足),侧身锁定身体的话,只须一手一脚便可轻易登上。

 

第六招:Counter Balance   

  7.jpg

向一方伸出手,同时要向相反方向伸出脚?平衡。此动作可省回双臂用在平衡上的体力。Counter Balance 无固定招式,全凭用者临场领悟发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19:53:29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3: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攀岩训练--新手必修课

攀 岩 训 练--经验之谈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13&extra=page%3D3


第一课--从初学者到进阶者的攀岩技术入门篇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24&extra=page%3D1


第二课--攀岩技术--攀岩脚法的训练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46&extra=page%3D1


第三课--针对攀岩者的拉筋,什么时候/为什么要拉筋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48&extra=page%3D1


第四课--攀岩对抗肌训练计划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62&extra=page%3D1


第五课--攀岩训练之动态攀岩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283&extra=page%3D1


第六课--攀岩训练之建立攀岩耐力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10


第七课(1)--如何增强攀岩训练计划的强度--针对专业攀岩者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11&page=1&extra=page%3D1

第七课(2--悬吊指力板训练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24

第七课(3)- 木条指力板训练
http://www.szclimber.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376&page=1&extra=page%3D1

                                        (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3 20:24:51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3: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流徒手纵渡读水手册
上篇.认知

1、认识水流问题
1.1什么是水流问题
河流纵渡和静水游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河流纵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处理河流中无时不在的水流问题,而静水游泳可以完全陶醉在自我的天地中,基本不用考虑外界的干扰,当然如果有船,还是要提高警惕。
看似平静的河流,其实随时随地充满着杂乱的水流,它可以完完全全干扰掉运动员固有的运动节奏,并且在运动员信心彻底丧失后,让运动员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漂浮物。所以并不仅仅是在急流险滩,或是大洪水时才需要考虑水流问题。
1.2认识水流的基本方法
徒手纵渡河流,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为熟练的游泳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善于学习的头脑和了解水流的一些基本变化,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
完完全全认识水流的各种表象,基本上是永远不可能的,在河流同一个地点,不同水位,不同的时间下,其水流走向都是有显著区别,有时水位只相差50厘米,时间只相差几秒钟,而水流走向截然不同的例子也是常见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并在实践中去学习,才是认识水流的唯一基本方法。

2.读水的基本技能
随波逐流,是读水的基本原则,在河流中要先学会感知最细微的水流变化,只有随着水流动的方向漂流,才会明白水流动的方向,这句话如果你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的确让人感觉有些白痴,但是如果放在实际的漂流中去理解,你就会觉得这真是至理名言。
当你在漂流中学会随波这个技能后,你才能逐流,那就是在江河中自由自在,根据需要,自由出入于各种不同的方向的水流中,让流水搭乘着你漂向理想的目的地。

3、几种最基本的水流
3.1河流转弯
河流转弯的时候,有一个冲向凹岸的主流,在主流的左右两边,分别都有回水区域,而主流和回水区域是有分界线的。在水里,你抬起身体,就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不断变化的蛇形水流,那就是主流,当水量大一点,蛇形水流就会变得很宽,也许就不再扭曲,就形成一道大的弧线。回水和主流的交界线就是一群变化着的“鼓水”或者是“漩涡”。
1.jpg

                               2.jpg


图1河流转弯                                                  图2 蜿蜒曲折的主流

不管看上去那个交界线是“鼓水”或者是“漩涡”,其实都是一种水流:旋转的水流,“鼓水”垂直的旋转的水流,“漩涡”是平面旋转的水流。
在蜿蜒曲折的主流中“奋勇前进”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你要不停地调整身形,不停地感知不停变化的水流冲击方向,由上一个漩涡或鼓水的边际爬到下一个漩涡或鼓水的边际,始终让最快的水流带着你。如果这种变化实在太大了,你还不如抱到漂流袋不动,并伺机出击,也许这样还快一点。
3.2大回水
河流中大回水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河岸大的形状的变化,在河流平静的情况下,主流和回水区域起交界不明显,但是洪水时,却可能会产生一条有很多大漩涡组成的链子。并且,回水往上的流速也相当可观。
3.jpg

                                4.jpg


图 3 大回水之金刚碑                                                     图 4大回水之北碚正码头
三角形是漩涡点示意
在这种大回水情况下,如果水量大,回水和主流之间会形成一道漩涡激起的“墙”,真是这边静悄悄,那边波涛汹涌,要收流,一定要“骑在”“墙头上”。
3.3跌水
跌水可以说是河流纵渡漂流中最危险的险境,相当于驴行中的悬崖。
小的跌水,如果水深,基本上不用作特别的处理,但是水浅的话就很麻烦,要防止水浅搁浅,搁浅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而如果跌水大,基本上在其与河床交汇的地方会形成一个“洞”,运气不好的话,冲击的水流会把误入的一切漂浮物滞留在那里很久。所以,跌水是必须高度警惕,防范误入的陷阱。
5.jpg

                                6.jpg


图5跌水剖面示意                                                     图6 长舌头状逃离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7 19:41:49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3: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流徒手纵渡读水手册
上篇.认知

1、认识水流问题
1.1什么是水流问题
河流纵渡和静水游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河流纵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处理河流中无时不在的水流问题,而静水游泳可以完全陶醉在自我的天地中,基本不用考虑外界的干扰,当然如果有船,还是要提高警惕。
看似平静的河流,其实随时随地充满着杂乱的水流,它可以完完全全干扰掉运动员固有的运动节奏,并且在运动员信心彻底丧失后,让运动员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漂浮物。所以并不仅仅是在急流险滩,或是大洪水时才需要考虑水流问题。
1.2认识水流的基本方法
徒手纵渡河流,除了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较为熟练的游泳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善于学习的头脑和了解水流的一些基本变化,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对策略。
完完全全认识水流的各种表象,基本上是永远不可能的,在河流同一个地点,不同水位,不同的时间下,其水流走向都是有显著区别,有时水位只相差50厘米,时间只相差几秒钟,而水流走向截然不同的例子也是常见的。所以,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并在实践中去学习,才是认识水流的唯一基本方法。

2.读水的基本技能
随波逐流,是读水的基本原则,在河流中要先学会感知最细微的水流变化,只有随着水流动的方向漂流,才会明白水流动的方向,这句话如果你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的确让人感觉有些白痴,但是如果放在实际的漂流中去理解,你就会觉得这真是至理名言。
当你在漂流中学会随波这个技能后,你才能逐流,那就是在江河中自由自在,根据需要,自由出入于各种不同的方向的水流中,让流水搭乘着你漂向理想的目的地。

3、几种最基本的水流
3.1河流转弯
河流转弯的时候,有一个冲向凹岸的主流,在主流的左右两边,分别都有回水区域,而主流和回水区域是有分界线的。在水里,你抬起身体,就能看到一条弯弯曲曲,不断变化的蛇形水流,那就是主流,当水量大一点,蛇形水流就会变得很宽,也许就不再扭曲,就形成一道大的弧线。回水和主流的交界线就是一群变化着的“鼓水”或者是“漩涡”。
1.jpg                                2.jpg
图1河流转弯                                                  图2 蜿蜒曲折的主流

不管看上去那个交界线是“鼓水”或者是“漩涡”,其实都是一种水流:旋转的水流,“鼓水”垂直的旋转的水流,“漩涡”是平面旋转的水流。
在蜿蜒曲折的主流中“奋勇前进”是一件费力的事情,你要不停地调整身形,不停地感知不停变化的水流冲击方向,由上一个漩涡或鼓水的边际爬到下一个漩涡或鼓水的边际,始终让最快的水流带着你。如果这种变化实在太大了,你还不如抱到漂流袋不动,并伺机出击,也许这样还快一点。
3.2大回水
河流中大回水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河岸大的形状的变化,在河流平静的情况下,主流和回水区域起交界不明显,但是洪水时,却可能会产生一条有很多大漩涡组成的链子。并且,回水往上的流速也相当可观。
3.jpg                                 4.jpg
图 3 大回水之金刚碑                                                     图 4大回水之北碚正码头
三角形是漩涡点示意
在这种大回水情况下,如果水量大,回水和主流之间会形成一道漩涡激起的“墙”,真是这边静悄悄,那边波涛汹涌,要收流,一定要“骑在”“墙头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8-27 19:44:09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6-30 23: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1 23:20:39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1 23:20:03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1 23:19:29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主题

2231

回帖

12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27518
 楼主| 发表于 2010-7-1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11 23:18:40编辑过]
有一颗浪迹天涯的心,寻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电话:1554905828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0 04:49 , Processed in 0.1820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