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登绝壁公路 走晋陕峡谷 攀华岳顶峰 23天5000公里饱览豫山陕风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2: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01.jpg

 

 通往泉瀑峡的路基本上就是沿着一条巨大的水沟前行。因游客较少,走在峡中,甚感悠闲宁静。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峡内,逆水而上,只见雄峰耸立,气势恢宏,花木繁茂,泉壑争流。

 

    走过水帘瀑、多孔泉、私语泉、幽潭、吟龙瀑,长生泉,已隐隐听见前面轰鸣之声。

 

    转过一个山角,只见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傲然展现在前方。

 

    云台天瀑落差达314米,那瀑布如绵绵不绝的白絮,从天而降,落入墨绿色的水潭后,溅起的水花形成白色的水雾,向四周弥散,走到近前,只觉凉气袭人,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返回的路是另一条路,铺设的也很好。这样的安排既避免了重复,又可以避免在人多时出现人群拥挤,行动不畅的局面。到底还是5A级景区。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22: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03.jpg

 


  走过水帘瀑、多孔泉、私语泉、幽潭、吟龙瀑,长生泉,已隐隐听见前面轰鸣之声。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05.jpg

 

  转过一个山角,只见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傲然展现在前方。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14.jpg

由于不让靠近,游客们只能在远处瞻仰它的雄姿。

 

 

1418.jpg

 

既然是亚洲第一高瀑,那肯定是要留个影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29.jpg

 


 泉瀑峡中水帘瀑。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09: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出泉瀑峡,时间已是中午12点,我们在峡内轻松游玩,前后费时近两个小时。三人商定,逛了猕猴谷再出来吃午饭。

  猕猴谷景色幽然,风景尚可,但和前面两个峡谷比起来就很一般了。我们主要的是要看猕猴,看生活在山上的原生态的猕猴。

  走了一会儿,见到一个铁丝网围起的笼子,里面关着几只可怜的猕猴,和我们在城里的动物园看到的情形差不多。

  这就是猕猴谷?我们都觉得好笑。于是继续往山上找,希望能在山上或者丛林中见到猕猴。

  又走了一程,还是没发现什么猕猴。顺便问下山的人,回答说:“上面也有个笼子,也关着一些猴子,其他没有什么了”。

  看来猕猴谷只是一个凑数的的景点,游览云台山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它。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06: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35.jpg

 

站在小寨沟停车场,眺望云台风景。

 

 

1436.jpg

  小寨沟景区前往猕猴谷途中的风光。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8: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到小寨沟停车场,我们一起在流水潺潺的沟边一个阴凉的长亭里吃了午餐。网上都说云台山景点的餐饮非常贵,所以我们今天出来时都自带了干粮午餐。

停车场周围有几家餐厅,我看了一下,伙食也并不很贵:38元的自助餐可以吃饱;大碗荤面10元一碗。岸上服务区一碗荤面也要8元钱。

 

    下午一点半钟,我们到达云台山最富盛名的景点---红石峡。


    红石峡也称温盘峪,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故俗称“红石峡”;又由于它在地表之下,又窄又深的峪内的空气不能与外界大气候正常交流,便形成峡谷内特有的小气候。盛夏时节,峪外酷热难挡,峪内却一片秋意;隆冬时节,峪外冰天雪地,峪内却花红草绿,苔类植物生长茂密,显得春意盎然。冬暖夏凉,温度适中,仿佛处在恒久的温暖中,故又名“温盘峪”。

 

    红石峡长约1.5公里、宽三至二十余米,峡谷内最宽处不过20多米,最窄处不到5米,峪深68多米,在我国众多峡谷中,它以其景观的纤巧、婉约、神奇、瑰丽而独树一帜,它集泉、瀑、溪、潭、涧诸景于一谷,融雄、险、奇、幽、秀诸美于一体,素来享有“盆景峡谷”的美誉,园林专家都称之为“自然山水精品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主任伊德博士实地考察景区后,感叹到:“我不得不承认,云台山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地质公园。它给我的印象是一部乐章,是一首贝多芬的交响乐,是一首最美妙的山水交响乐”。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8: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石峡是一条单行线游览线路。从峡谷南端下到峡谷中,顿时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巧的山水画廊之中,红色的峭壁上开掘出来的栈道既方便游客行走,又使人感觉几分险峻和刺激。峡谷内有一线天,“一帘幽梦”、“穿石洞”、“试心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山”等诸多景观,还有“白龙潭”、“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等九龙溪。这里才真正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变,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37.jpg

 


  红石峡也称温盘峪,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故俗称“红石峡”。

 

 

1440.jpg

 

 鸟瞰红石峡。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42.jpg

 


  红石峡中独特的波纹石

 

 

1446.jpg

 在绝壁上开出路来,通往峡中。

 

 

 

1448.jpg

翠微来了一个“霸王举鼎”的架势。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61.jpg

 

  从峡谷南端下到峡谷中,顿时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巧的山水画廊之中.

 

 

1460.jpg

 

 红色的峭壁上开掘出来的栈道既方便游客行走,又使人感觉几分险峻和刺激。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0: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71.jpg

  这里才真正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变,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472.jpg

  在红石峡底仰望。

  刚才,我们就是从上面的桥上走过,顺着栈道,慢慢转下来的。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80.jpg

 

 

 从峡谷南端下到峡谷中,顿时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巧的山水画廊之中。

 

1481.jpg

 

 

 从峡谷南端下到峡谷中,顿时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巧的山水画廊之中。

 

1484.jpg

 红石峡中的试心石景点,看有情人为自己的心上人敢不敢站立于石头之下。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488.jpg

 

 

 红石峡内是一步一景、步移景变,叫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1497.jpg

 

 红石峡中的一帘幽梦景观。

1505.jpg

 

  再现一帘幽梦景观。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501.jpg

 

  红石峡的最后一景-----落差达68米的首龙瀑。

1511.jpg

要告别红石峡了,留下一个永恒的瞬间吧!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约一个半小时时间,我们游完了红石峡,上到一个堤坝上面,眼前出现一个巨大的湖泊。这就是子房湖。子房湖又叫“平湖”。因汉代张良(字子房)曾在沟谷西侧的山峰上,日夜操练兵马,帮助刘邦成就大业后隐退至此,此湖因张子房而得名。张良是我心中仰慕的历史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功成名就后全身而退,并获善终的人。

 

    子房湖湖面约800亩,长约4千米,最深处约65米。2002年6月,湖内首次发现了桃花水母。桃花水母与野马、大熊猫共同被列入国家濒危野生动物红色名录。它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之一,最早诞生於5.5亿年前,因形状如桃花花瓣而得名,桃花水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它的发现说明这里的水质和生态应该很不错。

子房湖里有不少快艇。乘艇游湖也是一个旅游项目,就是不知对水质有无污染。

热爱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7 19:55 , Processed in 0.157280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