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表节孝坊”:位于中巷东段的北侧,为清代晚期流坑“孀声懿范”张、陈两位贞节之妇所建。
此坊面巷而建,其东南方为一十字路口,原耸立着有名的四牌楼。牌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砖石建筑,其顶部的中间部分高出,两侧等高对称,上覆青灰瓦,檐角起翘。正面上方嵌有红石“圣旨”竖匾,中坊横条红石上刻有“旌表节孝国学董朝杰之妻张氏偕媳儒士金鳌之妻陈氏”,下方书有“节孝坊”三字。装饰讲究,主要部位其檐宇部和各层坊上,其装饰图案丰富,有花卉、灵兽、祥禽、人物、诗文等;手法多样,有石刻、堆塑、砖雕、彩绘、墨书等,整个牌坊显得华丽典雅,气派轩昂。后来,又紧靠此坊建一住宅,以坊门作为正门,堂悬“本立堂”匾。
张氏为流坑董氏第二十九代孙、捐授州司马、清赠奉直大夫董学华的儿媳妇,陈氏为其孙媳妇,可谓名门之妇。张氏为董学华四子董朝杰之妻,23岁时丈夫即去世,因未生儿子,则将次侄董金鳌入为继子。当时,金鳌年幼,守寡孤独的张氏将其视为命根,为养育金鳌,细心周到,历尽艰辛,村民们均为之感动。出于为夫家续香火、兴家业的迫切心情,在金鳌16岁时,张氏即给他配本县东坑村儒士陈登瀛之女为妻。不久,金鳌获得“登仕郎”功名。然而,在两年后的咸丰七年(1857),金鳌却一病不起,命归黄泉。未生下一男半女的儿媳妇陈氏也同婆婆一样成了年轻的寡妇。张氏和陈氏矢志守节,双双守寡60年,直到去世未再改嫁,以“悉法先正典型,忠厚和平足树孀声懿范”,“贞操贯日,克励终身”,为时人所同情,所赞誉。光绪十三年(1887),经族中绅士推举,乐安知县申文请朝廷旌表,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造此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 13:49:0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