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一段这一时代的故事。我的随笔:[滔滔江水]
《伯爵夫人The White Countess》 (2005),詹姆斯·伊沃里James Ivory导演,《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85)、《霍华德庄园》(1992)等风格细腻优美的佳片也是他的作品。《伯爵夫人》延续了伊沃里作品的一贯美感,由原作者-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亲任编剧(这不是两人第一次合作了,1993年伊沃里导演的电影《长日将尽The Remains of the Day》便是根据石黑一雄同名小说改编),以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落魄流落上海的白俄伯爵夫人与美国盲人外交官的故事。我喜欢这部影片。
男女主人公分别由英国演员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与娜塔莎·理查德森 Natasha Richardson(1963-2009)扮演,无论形象还是表演都堪称细腻传神。美国外交官杰克逊曾对人类和平事业心怀热情,却在战火中失去了心爱的女儿还有自己的眼睛。洞悉了其中的无常、荒诞与谎言,从此他寄情于十里洋场的繁华,并打算冒险赌马赢来足够资金开一家梦想中的酒吧。流亡在沪上的俄国贵族、苏菲亚伯爵夫人为了养活孩子与家人不得不做了舞女,跟她一起流亡的有天真可爱的小女儿伽嘉、婆婆与小姑,还有姑妈-曾经尊贵的公主与王子老夫妇。往日辉煌不再,沦落风尘的苏菲亚在贫困屈辱之下依然保持着善良优雅的秉性与风度,还要忍受婆婆与小姑对她的轻贱及冷嘲热讽。
一次偶然相遇使杰克逊与苏菲亚成为朋友,杰克逊知道面前这位伯爵夫人正是自己所要寻找的女人:美貌、魅力、悲情、雍容,历史上再没有这种人……“她是完美的”。这看似相配的一对落难男女并没有热烈相爱,相反,杰克逊虽以“伯爵夫人”为自己的酒吧命名并邀来苏菲亚做顶梁柱,但也与她约定两人的友谊仅限于酒吧之内。
杰克逊偶然与日本人松田结下私交,两人相谈甚欢,松田甚至帮助杰克逊营造酒吧,令其具备了杰克逊所喜欢的政治气氛,各国各派的人士汇集一堂。然而日本侵华战争打响,杰克逊明白了松田的更大企图与野心,与他分道扬镳。日本演员真田广之扮演的松田,中国演员王洛勇扮演的小刘司机都不错。
影片也许值得再多看一遍甚至几遍,因为有些细节我很喜欢。许多东西是作为中国人都没注意到的呵。但真的亲切而喜爱。黄浦江的风景、码头市场的熙熙攘攘、酒吧里的歌舞艳治、胡同里的民生百态……还有在小船上,伽嘉从一位中国老人的古董放映箱里看到的活动画面:美丽的江南水乡,蝴蝶飞去、人儿跳舞,微涩的胡琴在此时悠悠拉响,又苍茫又温暖,带着千年文化的积淀与悠远气息,令人感到奇妙极了,又忽生深深眷恋与莫名感动。
“坐船去苏州”,一直是这个俄国小女孩所向往的事。然而生活是残酷的,母亲的艰辛,迎来送往忍辱负重只为心爱的女儿不再重复这不幸的人生。年迈的姑妈找出唯一一顶过时的帽子,与丈夫一起去法国领事馆寻求帮助,意外遇上一位当年的朋友。一家人终于得到去香港过新生活的机会。战争爆发了,日军飞机不断轰炸,上海即将沦陷,到处一片恐慌,逃难的人群纷纷涌向码头。因为苏菲亚有过做舞女这不体面甚至是“耻辱”的经历,婆婆与小姑竟然抛下她而哄骗着小伽嘉上了船。最后的时刻,杰克逊摸索着走出酒吧,跌跌撞撞穿过拥挤的人潮,手拿刺刀的日本兵,找到了苏菲亚与她好心的犹太邻居,并将正在焦急呼唤妈妈的伽嘉带回母亲身边。在炮声阵阵中,离开上海的难民船启航了,船头一位中国人吹起乐曲,小伽嘉好奇地跑过去,依然那么无忧无虑,而杰克逊与苏菲亚彼此依偎,默默地扣紧手指。
影片虽以男女主人公为主线,却并未局限于此,宽阔的视野也间接体现了石黑一雄的写作理念:国际化。且这所谓的国际化表现得并不蹩脚、扭捏,也无特别取悦之意,相当流畅自然。据史实记载,当时流亡上海的俄国贵族众多,许多出身优越的白俄女子为生计而为妓,正如苏菲亚所说:“我并非这里唯一的伯爵夫人。”
中国作为东方第一大国古国,其深奥与迷人是一定的。我有点惊讶地瞧见香奈儿的一张相片里,客厅四壁居然都是大幅的中国书法,而我又有点惊讶地看到,辛普森夫人早年也曾游历中国,虽然在上海与第一任美国飞行员丈夫不欢而散,但北京却是她钟爱着迷之处,即便当时贫困窘迫极了也四处流连购置了不少玩意。这样一个神秘古国,常年陷入外战与内战的混乱之中,不可能不引起世界的关注。我不由得不想到张爱玲那些年也在那儿,亲爱的这个她孤身一人在做什么?是正怀着期待与胡兰成写下岁月静好,还是终于凉了心?
美国人、俄国人、中国人、日本人、犹太人出现在同一时空,同一地点,其中的各国立场与意识形态暂且不谈,然而最终还有一个人类的问题,人性的事情——战争永远饱含创痛。剧末主人公的逃离中,宽阔黄浦江上一艘艘小船一张张帆,敌机仍在轰炸,人们仍在躲避与哭喊……回顾那时代的灾难,不禁想起杜牧的那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是如此吗?当烽火来袭,没有桃花源,也不会有不知世事的后庭花。上世纪德国与日本曾给世界带来那么大的伤痛与灾难,为什么一个诚恳的反省与忏悔,另一个却死不承认?永远爱惜和平,同时对战争心怀警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12-5 11:25:2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