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九华山后花园邂逅的另类瑰宝”个人空间一段文字
莲峰云海下山坡竹林,有灰常灰常朴素的寺庙,挂牌药王庙,旁还有居家犬叫,内地诸如此类的灶王庙土地庙药王庙太多了,与关公庙PK,都属于上不了正席的班子,不信你去九华山地区看看,要不你查查度娘。
药王庙的阶梯下有2座简陋的房子,一间门旁对联是“普同供养 粒米同餐”,应该是膳堂,让我想起叮嘱“庙中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吃了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看信息猜是供给制,僧人居士香客还有我等路人甲通吃,不要钱的,此庙店既不要门票又不要饭票,该三支香回报。只是饭堂立柱让我愕然,貌似华表类型,犯忌呀,还记得波西莱吧。又觉得好笑,善意理解就是冇穿西装,背心脖子上系了个花领带,咋说,不像。
另一间房子的对联也可爱,比起各处庙观里外的心灵鸡汤蝉联,“一人巧灶千人食,五味调和百味香”或更接地气。
大家都知道寺庙的饭餐清汤寡油,此对联不管是对肌肠辘辘的棒棒人,还是闲来无聊想找农家饭的7货们,该多大的诱惑呀。
再读文字,一个巧灶的“灶”,用活了约定俗成的“作”,抄写者定是底蕴扎实的江湖高人。
再看灶房对联,也算心知肚明用在恰到好处,因为苏州的松鹤楼用不得,武汉的太子轩使不得。就算是归元寺宝通寺的斋堂,也降低了身价。只有超过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殷实饭堂才能定位,并且店面不可用,只有厨房才恰当。
----------http://user.qzone.qq.com/369876757/blog/14164616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