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蓦然回首

听歌听曲

[复制链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0: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7 13:12 编辑

舒缓的大自然的声音 - 阳光灿烂的日子:



005.jpg

006.jpg


2019.12.4    此曲下的文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鸟儿在开满枇杷花的枝头歌唱,花儿绚烂,树叶也绚烂,心更绚烂……到处都是明媚的暖意,我在吊篮里慵懒地读毛姆(这周的课程,又开始讲毛姆的小说,令我重温毛姆的兴致又来了),并打盹。两个猫丫头则满屋追逐,上蹦下跳。我读书眼累时,也加入了她们的室内运动会,暂时把我爱整洁的强迫症丢一边,满屋猫飞人跳一番后,一片狼藉,我也不在乎了,只有一种回到童年的幸福感。我还时不时强行抓过一个猫丫头来,逼迫她与我亲热一番,然后她总是会拼尽全力去挣脱我蹂躏她的魔爪,呵呵——这就是我们仨的小确幸。她俩就不爱出门,比我还宅。其实,我们仨要的都不多,都是给点阳光,就灿烂。嘿嘿……


——————————————————————


One Hundred Years的《 Prayer》:



001.jpg

002.jpg

004.jpg

003.jpg


2020.8.18   22:07   此曲下的文字(节选最后的部分):
   
       这首曲子给我怀抱希望、虔诚祈祷的感觉。我们都脆弱,需要祈祷。我不仅喜欢此曲,还喜欢整张专辑。放几个云村这首曲下面的评论(好多人于武汉疫情期间在此曲下面为武汉祈祷):

慢慢地安静虔诚
好像有一束阳光
从斑驳玻璃窗花
照进心房
它自天堂。。。

迷幻 浩瀚 遐想

浩瀚星河闪耀着生命的光华 蕴藏着厚积薄发的力量...

惊蛰 应景 复苏……

武汉加油

武汉一定要挺过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0: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7 10:27 编辑

Libera - Walking in the Air:




专辑封面:

搜狗截图20年08月27日1019_1.jpg



2020.8.14    20:06

喜欢这首曲子
甚至连曲名都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alking in the air
歌手:Libera
所属专辑:Angel Voices 3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我们行走空中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
我们行走空中)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我们行走空中
We're floating in the moonlit sky
浮荡在月光弥漫之天
The people far below are sleeping as we fly
飞行之际,迢遥下的人们已熟睡
I'm holding very tight
我抓紧缰绳
I'm riding in the midnight blue
穿梭于蓝色午夜
I'm finding I can fly so high above with you
我发现我竟可以同你一般飞翔在如此高空

Far across the world
远跨世界
The villages go by like trees
村庄和树群掠过
The rivers and the hills
河流和山丘
The forests and the streams
森林和小溪
Children gaze open mouth
孩子们凝视着张开嘴
Taken by surprise
尽是惊奇
Nobody down below believes their eyes
下面没有人相信自己的眼睛
We're surfing in the air
我们冲浪空中
We're swimming in the frozen sky
游行冰冻夜空
We're drifting over icy
我们在冰面漂流
Mountains floating by
有山漂浮

Suddenly swooping low on an ocean deep
忽然俯冲到海洋深处
Arousing of a mighty monster from its sleep
唤醒一只沉睡的强大怪物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我们行走空中
We're dancing in the midnight sky
舞动在月光弥漫之天
And everyone who sees us greets us as we fly
我们飞翔时,每一个看见我们的人都予以问候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我们行走空中
We're walking in the air
我们行走空中

1.jpg

2.jpg

3.jpg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7 13: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7 13:31 编辑

Impromptus,D. 899 (Op. 90)/Impromptu No. 1 in C minor. Allegro moltomoderato

舒伯特第一即兴曲,C小调 D.899之1






timg.jpg




用虾米听8首即兴曲:




2019.10.25  此曲下转发的介绍   
《天使的歌唱--舒伯特的钢琴即兴曲》

        
弗兰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八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十四岁作第一交响曲,十七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等谱曲。十八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三十一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舒伯特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优美纯洁的,我认为便是8首“即兴曲”(impromptus)了。它们不仅旋律美,意境更美,有田园风光、小桥流水、花前月下,更有天堂般的太虚幻境。在我听过的所有的钢琴独奏作品中,最为倾心的,除了肖邦的夜曲外,恐怕就是这些“即兴曲”了。拿来给入门者欣赏最合适,能让他们在接触更复杂的作品前先充分领略钢琴独奏音乐之美。 舒伯特的即兴曲有两组,每组四首,共八首。第一组作品90D899),第二组作品142D935),均作于1827年,即作曲家逝世的前一年。富有悲剧意味的是,写于舒伯特30岁的这些东西已经是他的晚期作品了!和舒伯特同期创作的“音乐瞬间”(作品94)一样,它们都是为钢琴写的抒情性短曲,5~10分钟,即兴成分很强,而曲式简单,大都是三段体或变奏曲,不采用较为复杂的奏鸣曲式。正因其旋律抒情、结构简单,也不企图表达什么复杂的内容,把它们当作浪漫小品就行了,不费心思,人人都能接受。尤其令笔者爱不释手的,是第一组中的前三首和第二组中的第一首。  
       “即兴曲”作品90的第一首是十分自由的变奏曲,C小调,4/4拍。乐曲的开头效果别致,八度强奏的轰鸣过后,全曲的主题却以清淡安详的弱奏陈述,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十分动听的主题简单易记,既朴素又纯美,然而长达十来分钟的整首作品却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构架起来的。仔细听主题的初次陈述。第一句有意用单音弹奏,不加任何和声,如果钢琴家的音色足够柔美,那可真有点如梦似幻的意境了。第二句才加上淡淡的和声伴奏,且用断奏手法以求变化。有人把这第一句形容为河流的源头那一滴滴泉水清冷地涌出,传神之至。在主题一次次地复述变化中,和声逐渐丰富起来,回音、装饰音使旋律发生了细微的色彩变化,力度的强弱交替蕴含着深邃的诗意。这时候,滴滴泉水已汇聚成了小河,在微风吹送下奔涌向前。和一般变奏曲不同的是,这个主题的形貌始终没有很大的变化,除了个别乐句外,情绪几乎总是那么平和安详,超脱凡尘。主题的速度、节奏也没有多大变化,而每一次的和声、调性均有细致的改变。其中,左手三连音伴奏下的那次变奏最为迷人,洋溢着浪漫情调。乐曲悠缓的流淌中,主旋律忽又移到左手低音域,三连音换到右手高音区,给主题带来丰富的音色变化。乐曲末尾,主题回归原貌,以柔弱的音色向听众依依惜别,余味无穷。
       第二首降E大调,3/4拍,三段体。一开头,一连串的三连音(连奏)便如一股溪流不停地奔泻而出,沁人心脾。想象一下,这段音乐用来配什么画面最合适?当然是林中小溪欢快地奔腾,蝴蝶漫舞,草长莺飞。中段陡然一变,钢琴奏响了一支乡村舞曲,风格优雅欢快,恰如溪边的野花在微风吹拂下翩翩起舞,一派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味。这支即兴曲最富画意,拍成MTV再合适不过,能活生生地把听众带到田野小溪边去。无形的声音几乎要化为有形有色的画,扑面而来!
       第三首即兴曲被公认为8首即兴曲中最美的一曲,用少见的降G大调写成。由于带有6个降记号的降G大调太麻烦,许多钢琴家干脆把它移调,用常见的G大调演奏。霍罗维兹1953年的录音就是弹G大调,后来他意识到了G大调并非舒伯特的原意,而是后人的篡改,又按照舒伯特的原谱降G大调再录一遍。听着如此意境高绝的音乐,我们只能叹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在如小溪潺潺流水声般的左手连奏琶音伴奏下,一支悠然自得的女高音歌曲缓缓飘来,仿佛一位仙女凌波微步,乘风而来,吟唱着天上美妙的生活。很奇怪,歌曲大师舒伯特却没有把如此适合歌唱的旋律谱成一支艺术歌曲,而是用在了钢琴上,可见他对钢琴是多么情有独钟了。由于此曲的情调太美、太虚幻,每每令听者有懒洋洋的梦幻般感觉,以过去的眼光看,它多半要算靡靡之音了。在舒伯特的作品中,类似的意境还有不少,如技巧艰深的“流浪者幻想曲”中的慢板部分。人们想象中最美的天堂恐怕就是如此吧!  
       第二组“即兴曲”(作品142)以第一首F小调最美。此曲用三段体写成,尤以中段的意境最为高绝。在左手琶音的轻柔伴奏下,高音区和低音区开始了长长的对话,意味深长,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有人把这段音乐想象为一男一女亲昵的情话,有人则想象成一个男子在向女伴求爱,还有人仿佛看到了月夜中粼粼的波光,闻到了沉睡中野花的幽香……也许,音乐的不确定性正是它最迷人的地方。谁能知道,舒伯特在构思这段奇妙的“夜曲”时心中所想的是何事呢?
      “即兴曲”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诉诸感官的,极易被人们接受,无需高深的音乐修养。很难说这样的音乐具有怎样的深度、怎样新颖的手法,但它惊人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相形之下,现在的许多作曲家们热衷于复杂繁琐的构思、“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技法、回避感情流露的超然冷漠,而其中有多少能象“即兴曲”这样直截了当地打动心灵呢?乍一听,有人会认为它太通俗,其实不然。仔细分析它的调性安排、主题的发展变奏手法,我们不能不佩服舒伯特的匠心。他的转调比贝多芬更大胆、新颖,音乐语言(在有些地方)比贝多芬更简洁,连技术性的经过句也无一不美。最重要是,舒伯特的旋律比贝多芬的美得多。贝多芬不是不想写优美的旋律,只是苦于写不出罢了!象小提琴奏鸣曲“春天”里的旋律已经是贝多芬笔下最美的了,而在舒伯特的笔下,有多少不下于、甚至比“春天”更美的旋律啊!怪不得,老年贝多芬读到舒伯特的乐谱,立刻大呼“天才”。他发现了一个真正能继承他事业的人!音乐史家始终未能考证出这两位大师是否见过面,但在贝多芬的葬礼上,舒伯特举着火把,走在最前列,这却是史有明载之事。虽然上帝没有给他足够的时间来充分发挥其才华,在贝多芬逝世后第二年,他也匆匆辞世,年仅31岁,但正因为他站在“乐圣”贝多芬这位巨人的头顶上,所以,他看得更远,在某些地方,做得比贝多芬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0: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15:04 编辑

       听两首David Nevue的曲子。他的钢琴曲风格既现代又古典,而且即使表现孤寂主题或心灵战场的厮杀,也是充满宁静和达观的。很有长者或智者风范,有东方文人韵味。

       David Nevue是一位钟爱肖邦的新古典主义钢琴独奏家和作曲家,从1987年开始全职投入音乐创作与演奏,他的作品出版的很少,只有8张CD,而且完全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未曾通过任何一家唱片公司发行。现在他已经成为一个网上音乐教育学院的创建者和成功的推广专家,同时,他更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在他的作品里,肖邦的传世琴瑟与文学艺术的内涵结合得完美无缺,每一个单独的主题曲几乎都可以作为一篇故事引人入胜。他的音乐可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实际上,青少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像 Rush、Pink Floyd、以及 Kansas这样的摇滚歌手。后来,他的同屋向他推荐了乔治·温斯顿的音乐,他被音乐的印象主义风格深深吸引,从那时候起,他才改变主意,决定成为一位钢琴家。


Be Still My Soul:



Solitude:



————————————————————————


昨天在小区随拍的月亮和蝴蝶:

002.jpg

004.jpg


       阳台的蓝雪花和陪伴俺的雪儿(俺在书房懒人沙发午休,她就卧在书架上陪我,另一个猫丫头双儿则趴在俺腿上,沉甸甸的,赶都赶不走,又娇又赖皮):


005.jpg

007.jpg


心灵老去的我
对很多事了无兴趣
甚至对旅游也没兴致了
就喜欢宅在家里
偶尔在小区散散步

但我并不觉得自己
对大自然和艺术的爱
会老去
窗外的绿意
蓝天游走的白云
一朵花开
蝴蝶飞舞
鸟儿鸣唱
我都看不够
听不够
爱不够。

吃着西瓜读闲书
每天听歌听曲
观影、看画册、网上下载美图
都是令我惬意享受的事儿。

我依然经常叨叨:
活着,爱着,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0: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14:59 编辑

Synthetic Epiphany - Auld Lang Syne

           
把此曲送给金沙、鱼歌等朋友……删除专门写给你们的文字(突然就不想与他人分享咱们之间的友情了),把一切珍藏在我心里!友谊地久天长!


2020.1.31  此曲下的文字
朋友可以让你卸掉铠甲、心灵柔软。你不怕在他们面前脆弱。亲情是你人生之旅永远不熄的光。友情,也是。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52 编辑

去年九月常听的一些音乐——

张晓红 - 但愿人长久:



2019.9.13   09:49   此曲下的文字(节选)
      从前夜起,我于午夜在书房关灯、拉开窗帘时,就发现挂在窗外高楼处的月亮,已经圆了。连着两晚,月亮的清辉令我发痴,因为这几夜我恰好都与苏轼相伴,心里自然会一再涌现他写于丙辰(熙宁九年,1076)中秋的《水调歌头》,会想起很多故人往事,会对所有亲友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
          ……

        ……最后我对他说起苏轼的名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我说这样的句子,得到了我这样的年纪,得有过很多人生疼痛后,一个人方可真正领略其中的深刻、睿智、美妙。这样的句子,貌似很唯心主义,但所谓“宠辱不惊”,能对人生的凄风苦雨“安然处之,恬然对待”,就是需要一份“唯心”之“觉悟”呢。

       前天我在此与大家分享了苏轼的《浣溪沙》,叹服于他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之“平平淡淡才是真”;昨日我又分享了他的散文《记游松风亭》,倾倒于他文中“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之“即时放下,随遇而安”的旷达。今天就分享他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吧,这一定是苏东坡自己非常欣赏的两句,所以他才分别写入自己的词和诗中。

      (诗和词的赏析省略)

2019.9.13   23:46   自己拍的月亮图片下的文字(自拍图片省略,上一张网图)
       我坐在阳台的吊篮里,就可以看见一轮圆月高挂树梢。我就那么摇啊摇地看着月亮……刚才,已经十一点过了,我穿着家居服就下楼了,反正是夜间。楼下凉风习习,白天的暑热和喧闹,让位于夜晚的秋意和静谧。整个小区似乎都已睡去,诠释着“夜深人静”的意境。我看着月亮的清辉,忍不住哼唱起由苏子的那首《水调歌头》谱曲而成的歌《但愿人长久》,心想这其实是我与苏子的约会呢,无关其他人任何事儿。

       千年前的月亮,一定比现在明亮吧……当然,也许都一样,不由得想起了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句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上几张随拍照片,纪念一下我与苏子的约会。



1.jpg




王菲演唱版《但愿人长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4 编辑

十七个远方 - 春水煎茶:




2019.9.14   11:08   此曲下的文字

       继续与苏子约会。

       早餐时我品读着苏东坡的七律《汲江煎茶》,一大碗“豆奶咖啡”最后都凉了、忘记喝了——这是苏子拥有令人“废寝忘食”之魅力的一个佐证

       这首七律作于北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作者此时还被贬谪居在海南的儋州。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诗中描写了作者月夜江边汲水煎茶的情景,将整个过程描写得十分细致,说尽了煎茶的要诀;用“贮月”、“分江”、“雪乳”、“松风”这样奇特、美妙的夸张和比喻,把煎茶这样的日常生活写得清悠淡远,诗意盎然;中间四句的写法,显得新奇巧妙而又十分自然。但在写完煎茶的过程后,接下来却是“坐听荒城长短更”,一下子把场景从个人的日常生活,拉回到荒凉的现实中,含蓄细腻地表现了作者孤寂凄凉的心境。不过,于孤寂凄凉中仍怀有对生活的雅兴或热情,诗人“苦中作乐”的旷达跃然纸上。


                  汲江煎茶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注释:
       ①“活水”二句。活水,有水源而常流不断的水。这里指流动的江水。活火,有焰的火,旺火。深清,江水深处的清水。二句谓:煎茶要用有源头常流动的水,但还应该用旺火来煎;我亲自来到钓鱼石边,挹取石头下面深处的清水。
        ②“大瓢”二句。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瓮中,因此说是“贮月”。瓮,水缸。杓(sháo),勺子。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二句谓:用大瓢舀江水,仿佛连同水中的月亮一道贮藏进水缸里;用小勺子舀江水,好像分取了江水的一部分注入瓶子里。
       ③“雪乳”二句。雪乳,煎茶时翻起的雪白的茶沫。据会品茶的人说,好茶沏了呈白色,这里翻“雪乳”,说明他沏的是好茶。翻,煮沸时滚动。脚,即云脚,煎茶时茶汤上面附着的一层雾气。如果茶汤多、茶叶少,云脚就会散开;茶汤少、茶叶多,云脚就会聚集。松风,茶汤沸腾的声音。泻,倒出。二句谓:火炙之处,雪白的茶沫随着云脚翻动起来;忽然像是响起了松林中的阵阵风声,该是沏茶的时候了。(关于松风一句的另一解:斟茶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苏轼在《试院煎茶》诗里说“飕飕欲作松风声”,也是用“松风”来形容茶声。这虽然带点夸张,却十分形象、逼真地说明,他在贬所的小屋里,夜间十分孤独、寂静,所以斟茶的声音也显得特别响)
       ④“枯肠”二句。枯肠,饥渴之肠,空腹。禁(jīn ),禁受住。这一句语意,用了唐代诗人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长短更,敲鼓报更的点数长短不定。古时敲鼓报更,更鼓点数少的叫短更,更鼓点数多的叫长更。二句谓:空腹不能禁受住喝下三碗(另一解:写诗文思路不灵,常用“枯肠”来比喻。搜索枯肠,就是冥思苦索。卢仝诗说喝三碗可以治“枯肠”,作者表示怀疑,说只限三碗,未必能治“枯肠”,使文思流畅。看来他的茶量要超过“三碗”,或许喝到卢仝诗中所说的“七碗”。他在另一首诗中就说,“且尽卢仝七碗茶”。),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静坐着,且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

————————

歌词:
《春水煎茶》
演唱:十七个远方
词:张可久
曲:十七个远方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歌词来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约公元1270年-约公元1350年,字仲远,号小山,浙江庆原路人(浙江宁波鄞县),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张可久是元曲作家中作品最多者,传世、保存小令作品800余首。

1.jpg

2.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4 编辑

朱鸿祥 - 猿鶴雙清:




2019.9.18   11:56  此曲下的文字
      苏轼的七律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估计喜欢苏轼的人都读过。再一起复习一下吧。

       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兄弟二人赴汴京应考,路过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县),寄宿僧舍并题诗。嘉祐六年(1061年)冬,苏轼赴任陕西凤翔府签判,再次经过渑池。苏辙(字子由)送苏轼至郑州,返回京城后作诗《怀渑池寄子瞻兄》。苏轼依原韵而和之,即此诗。此诗前四句单行入律,用新颖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人生的行止不定,意境恣逸,富于理趣,“雪泥鸿爪”也因此成了人们习用的成语。后四句叙述过去与现在人事的变化,以及对往日旧事的回忆,加深了前四句表现的主题,其中也包含着苏轼对兄弟之情的珍视。

       我拿这首诗与顾随非常赞赏的杜牧那首七绝《登乐游原》(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相比较,觉得很多书不选杜牧那首诗,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那首诗,虽然把人生看得很透,却在看透时“看破人生”了,于是就坠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而人是需要对人生看透却不看破的,看透是为了不过于“入世”,对人生中的各种浮沉和悲欣,不过于沉迷和计较,能超脱出来,即“入世”的同时能“出世”。但超脱并非看破人生地觉得万事皆空,觉得人们活着毫无意义,甚至就无需活一场,因为人生如梦,活也是白活。那就可怕了!

       而苏轼这首诗,把入世和出世、热爱和超然、看透和看破之间的度,把握得很好。读者读完后,虽然会有“人生在世,经常无法把握自身命运与方向”的悲哀感和虚无感,但这份悲哀和虚无所起的作用,只是让读者与苏子一起超然物外,然后,也会与苏子一样,依然乐观地眷恋人生,珍视人生的点点滴滴美好——“还记否”三字,很值得品味。过去了的一切,哪怕是艰难险阻和痛苦无奈,依然成为亲切的怀念。只有认真生活、认真热爱的人们,才会精心收集人生记忆。而这些记忆,会在人生永恒的孤寂、无常、空虚之透心冰凉中,安慰他们,温暖他们,提升他们,让他们无畏无惧,让他们坦然从容静好。踏踏实实地活,实实在在地爱,那么死亡也就不再是什么空虚的东西。


          《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①“人生”二句:到处,各处,处处。二句谓:你知道人生所到各处像是什么吗?应像是飞行的鸿雁踏过雪泥一样。
②“泥上”二句:计,估计,计料。二句谓:鸿雁在雪泥上偶然留下了爪印,哪里又能预料到它是飞向了东还是飞向了西。
③“老僧”二句:老僧,指僧人奉闲。新塔,僧人死后,造小塔来贮藏其火化后留下的骨灰。坏壁,破损的墙壁。无由,没有办法。旧题,嘉祐元年苏轼与苏辙经过渑池时曾寄宿奉闲僧舍并题诗于壁。二句谓:老和尚已死,只留下贮藏骨灰的新塔;墙壁已坏,再也无法看见昔日留题的诗句。
④“往日”二句:蹇(jiǎn)驴,腿脚不灵便的驴子。蹇,跛脚。苏轼自注:“往岁,马死于二陵(按即崤山,在渑池西),骑驴至渑池。” 二句谓:还记得从前的艰苦旅程吗?路途长远,人疲顿不堪,驽弱的驴子累得直叫。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21: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8 21:45 编辑

巫娜 - 静水流深:



2019.9.28   此曲下的文字(只节选前两段)
        黄昏时我看完母亲回家后,又吃着西瓜读了个把小时的顾随——《讲坛实录(上)——中国古典诗词感发》(北京大学出版社)。心里不宁静已经好几天了,该回归“岁月静好”了。而读古诗最能让自己与现实拉开距离、让自己静下来。不过我也并不责备自己(其实我不认为心里住着的那个傻孩子可笑,反而很高兴她还在),我一向就是个没有年龄感的人。
       上次我曾说过要把顾随在此书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谈唐初诗人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的五言律诗《野望》的文字,都一字一字手打出来,可后来又觉得两讲有多处重复,还是把两讲混合一下,重复部分尽量删除,并按我自己的顺序打出来吧。



(手打出的长文省略)

——————————————————

巫娜 - 空山寂寂:



2019.10.1    此曲下的文字  
        晚上啤酒喝多了,微醺中被虚无主义缠扰……后听着巫娜,读着苏子,方挣脱。越来越怕热闹了,比如春节时最怕看焰火。清寂才能令我心定,心安。


————————————————————


2.jpg

1.jpg

3.jpg


早晚已微凉了,我最喜欢的秋季又悄悄来了……


————————————————


唉,这两年,真的是音乐如线,串联起我人生的记忆之珠……


巫娜 - 清夜弹琴:



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4

主题

4213

回帖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28080

荣誉会员灌水之王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20-8-28 22: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快乐大歌 于 2020-8-28 22:41 编辑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0-8-28 10:08
听两首David Nevue的曲子。他的钢琴曲风格既现代又古典,而且即使表现孤寂主题或心灵战场的厮杀,也 ...

蓦然晚上好!      前两年看过《毛姆传》,也是我读得时间最久的一本书,我之所以读了那么久的时间,是因为读得断断续续,读上几页,总要搁置一段时间,不想读的太累太揪心。《毛姆传》正如副标题"毛姆的秘密生活”揭示的一样,它其实特别能够调动起人的好奇心窥探欲,内容顺畅,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 在读《毛姆传》之前,毛姆在我心中一直都是一个睿智犀利的老头形象,他把人性看得很透,文风犀利,总是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人性中那些荒谬和不堪的因素,先是对这些荒谬和不堪进行一番解读和嘲讽,之后又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选择了温和地宽容。曾经读过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我最喜欢的还是《人生的枷锁》。“拉里”固然是值得追求的,但想成为“拉里”首先要沾染一些人间的烟火气,你要首先像菲利普一样经历世俗的种种羁绊并最终放下这些羁绊,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宁静。哈哈……毛姆不愧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一生远比故事精彩多了。

    读完毛姆传以后,我最大感受有二,
    第一,金钱不是万能的钱是bai维持生活的基本,但钱不是万能du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在世间俗事(柴米油zhi盐酱醋茶)中,包dao括孝顺与养育都离不开钱这东西,钱的重要显然可见,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从某个角度,某个个案来说,钱可以买到一个人,却买不到这个人的心,这时,钱就不是万能的。有句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当今社会环境却是:有钱能使磨推鬼!哪一样哪一件不是钱做出来的?你没钱就只能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你没有别墅,没有小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有钱就不等于能买到快乐和开心,因为钱这东西再多永远是不知足的,有钱了还想着更多的钱.但在某种情况下钱买不到爱情,友情,亲情,时间,健康,自尊,人格和生命等等.!这些是钱所不能代替的。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  

       第二,不要活的太长,80岁以后就没法工作,80几岁以后大小便失禁活着也太痛苦了,不管有没有孩子有没有钱。如果脾气古怪各种也得不到好的照顾。如果以后有安乐死,时就勉强80几岁可以离开了。不跟他人添麻烦即可。最后,不管以什么方式过一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




u115837231_130927dedb6g213.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09:12 编辑
快乐大歌 发表于 2020-8-28 22:39
蓦然晚上好!      前两年看过《毛姆传》,也是我读得时间最久的 ...

      哈哈,大歌也读毛姆,好!“曾经读过毛姆的《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与《刀锋》”,毛姆的长篇当然也好,但他最好的是短篇,他的短篇小说集我百读不厌。人们常诟病他刻薄,其实我觉得他挺慈悲的。他的睿智有犀利的一面,但骨子里还是善意。


      关于金钱,我也觉得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是俗人,所以我爱钱。或者说,我爱钱带来的各种东西,买书也要钱呀!给妈妈表达爱心,同样需要钱呢。关于不要活的太长,这个也不由自己决定呀。对已经衰老的人来说,中国没有安乐死,他们只能苟活;对子女来说,只要老人还活着,就好。为了活好,人们会给人生赋予各种意义。其实,人生本就没什么意义,活着,就是意义。


       “最后,不管以什么方式过一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努力做自己生活的主宰,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我经常困惑于什么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方式,因为我自己太贪图闲适和舒适,所以我觉得慢生活、静生活才是好的生活方式,然而如今人类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快节奏社会,人们很难真正慢下来、静下来。固执如我,只能在眩晕中落伍于时代,当一个看客或旁观者、边缘人,眼睁睁看着一切,却如在梦魇中一般无奈无力。很多事情是由命运决定的,我们凡人都是蝼蚁,很难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斗不过命运,就努力与其和解吧。如今我毫无斗志地被命运的狂风吹着走,走到哪里是哪里,反正人生处处有风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我现在的人生态度一般都是——我受了,我认了。我认同自己的渺小,也开始享受自己的渺小。不知这算不算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过,过好或过不好,怎么都是一生,无所谓,所以我倒也不苛求自己——万事不强求,当一个庸人,其实挺好的。而且我如今很腹诽那些自以为伟大的人,如果他要求我去做所谓“正事”的话。对我来说,我目前做的琐琐碎碎的一切,就是我的正事。


————————————————


1.jpg




       昨日家里又“添丁加口”,多了一只泰迪。一个狗丫头,两个猫丫头,热闹得不得了!有了狗丫头,以后俺没法睡懒觉了。今早六点俺就去遛她,不过也可以说是她遛我,呵呵……早餐时三个丫头几乎打起来,搞得我焦头烂额,终于理解以前父母的不容易。这会他们仨倒是相安无事地都卧在书房了。和平来之不易,我也来听歌听曲,享受一下静好。


      先听一首晨曲,David Darling的《Morning》:




2019.6.28    此曲下的文字


最享受
每天早晨在鸟鸣中醒来

拉开窗帘
明媚的阳光倾泻而入

温柔的水流冲在身上
让整个人都清凉如树

刚打开“儿童”房
已经跳到高处的双儿就扑进我怀里
雪儿则围着我拿头蹭我的腿

然后猫咪吃着猫粮
我则喝着多年不变的豆奶咖啡
面包的香气会使两个猫丫头也闹着要

我们仨静谧的一天
就从美好的早晨开始

早安,世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37 编辑

       因为我会降低音频码率了,很多超标曲子就可以缩小了,于是都可以发出来了。分享我这两年常听的一些爱情音乐——爱情对我来说是理想,不容亵渎。

       Dem Lao Xao (冬季的雨夜)(这首越南歌曲我以前在论坛发过,还附上了歌词,其实听不懂歌词更好。傻乎乎的情圣曾反复听此歌,而且曾与东南亚较劲,三次旅行,去了柬埔寨对着树洞倾诉后,又去泰国,然后再去越南,只因为她以为他当时在越南):




2018.9.17   23:42      此曲下的文字
         突然脑海中就出现了这段音乐……一刹那间,千般惆怅,万般无奈,都随着音乐汹涌而来……城市的夜,流光溢彩,璀璨着的是人们的爱、欲、不舍、不甘的各种挣扎、撕扯、博弈……
       找出老CD,躺床上反复听此曲,本以为自己会流泪,结果却发现过了那一刹那后,心就木木的了,老得如焦炭。没有眼泪。也不想念。只是想起。



2.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09:4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39 编辑

梅林茂 - 庭院·静謐(这首曲曾令我一气呵成了好几篇长博文):




2019.6.11   

      我在教室给学生们进行口试,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事先已经提交了配音视频,无需来抽签口试,所以绝大多数时间我一个人呆教室里,用手机循环播放着梅林茂的音乐《庭院·静谧》(日本作曲家、音乐家梅林茂,是亚洲影坛知名配乐家。他配乐的《花样年华》和《2046》都令人迷醉),读阿袁的小说《上邪》。风不时吹起书页和窗帘,我会停下,有痴迷如梦的感觉,整个人都仿佛成为了空气,我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为何在此停留……

        这本书我昨晚一直躺着读到深夜,今天在教室里读完了。如果我兴致来了,就在明天写写书评——我个人对这本书的感受。以前我在博客已经写过两篇关于阿袁小说的书评了。这本阿袁2016年仲春在巴黎写完的书,令我开始对阿袁刮目相看。这本小说中,语言当然是一如既往地好,但更好的是她对人性的洞悉。她的睿智令我佩服。而且她的刻薄已经让位于悲悯,小聪明让位于大智慧。她不再纠结于同性之间的倾轧,而是从男欢女爱中探索人性本身深藏的复杂,人在爱情中最能了解他人和自己。


        在教室里读完时,音乐的伤感和小说中女主之一——朱茱的悲伤,就在窗外的满目绿意中开始丝丝缕缕进入我的骨髓,所谓“忧伤入骨”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吧……为了把入骨的忧伤驱赶走,我点开学生们的配音视频看,那些励志的心灵鸡汤,的确令我振作——我压根没有忧伤的资格,必须努力快乐。其实,一个人装着快乐,暗示自己幸福,最后她(他)就会真的快乐幸福起来。与昨天一样,我十点就结束了口试,然后骑着共享单车回家时在校园里沿路闲逛,信手拍下一些花草的图片。




————————————


梅林茂 - Love Theme II:




2019.6.13
      刚才我在书房一直循环播放着梅林茂 《一代宗师》 电影原声中的插曲《Love Theme II》,听得忧伤蚀骨,心痛如绞,却还是听啊听,无法止住——看来我是真的有自虐和受虐倾向。好在我专门在网上查过,专家说100%的人都有受虐倾向(比如人们吃辣椒),自虐的人往往是那些严肃、认真、对自己要求特高的完美主义者。所以,我也就坦然地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了。我真的很想把这首曲子发这里,可惜因版权保护,只能把链接放这里: https://music.163.com/#/song?id=27698853

       配自己2017年底在东湖游园的两张图(当时正为英诗课程做各种准备,收集资料,预备课……YG在美国的网站帮我找到了几乎所有诗歌的朗读和教学视频。他专程来汉看我,忙得不可开交的我才会有闲情逸致去游东湖),故意把照片处理成这样(好吧,附上原照)。因为这首曲一开始也同样给人灰飞烟灭的萧条感,但后面却是越来越激越的沉痛感,就好像我们走在时光村落里,努力认真地生活,认真地热爱,然而岁月的洪荒却吞噬着一切,一切过去了的,都迅速褪色为发黄的记忆……人生的后半程我们总在失去,失去……

       今年春节时我看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最后一集里都敏俊离开后,千颂伊失魂落魄,痛彻心扉。然后有一天在崩溃中,她对亲友歇斯底里地嚎叫她想都敏俊,想得都快活不下去了。我当时的感觉是羡慕——羡慕她可以无需掩饰、无需克制、堂堂正正、公开地地痛苦,并尽情宣泄,羡慕她爱的人在乎她的痛苦……

        这几年常与我下班后一起在校园赏花、然后一起吃午饭的同事(她比我小十来岁,却与我很投缘,可以说是我这几年交的唯一朋友,英诗课程就是因为我在吃饭时总对她滔滔不绝地谈英诗,她鼓励我干脆把英诗开成课程的。然后在怎么申报以及安排课程方面,她帮了我很多忙,虽然她自己开别的课程,并不跟着我开英诗课程。她可算是一个美食鉴赏家,总带着我换不同的餐馆吃不同的美食,而我自己吃饭时,则是总在同一家餐馆吃同一道菜的,不挪窝,不换样),去年底去美国的新英格兰的一个州当访问学者了,一年后才可以回来。新英格兰的六个州,就是美国的东北,春天来得晚,前不久她发微信对我说那里的花开了很多,正开得好,她不由得怀念起我们俩一起赏花的那些日子。我突然就鼻子酸酸的,立刻说“我同样怀念。你多珍重。”,就“逃之夭夭”了。原来,即使是一份给我温暖的友情,我都会在想念和怀念时变得脆弱,有承受不住的感觉。正是这个同事,有一次对我说“别人都说你很酷,其实你是一个情痴呀”。我当时吓了一跳,因为我从不与她谈我的私生活的。她解释说她做出这个推论是因为我吃饭总吃同样的餐馆同样的菜,根本不换口味。所以,我是属于难得爱上、但一旦爱上就情痴的那种女人。虽然当时我口中一个劲否认,心中却佩服她眼光的犀利。

       情痴不是坏事。爱着,才是真正活着,否则无非是灰飞烟灭、生意萧索的行尸走肉。在这首曲子的评论区,有一个评论我很喜欢,收在这里吧——

       “所谓江湖夜雨十年灯,一个人有爱,或爱自己,或他人,或众生,才会有灯。 有灯的人,才能真正的去取经。才能真正的长久保持对生命与环境的觉知,才会真正勇猛精进又慈悲为怀。 才会千山万水也不辞劳苦,才会在凄风冷雨中,依然温暖和融,面如春风。”

       今天上午我又读席慕蓉诗集《七里香》,分享几首吧。从明天起,我要暂停“自虐”,要好好忙一下累积了太久的一些家务活——人太闲了,就有精力与自己不和解地折腾。不过,这几天表面上我是与自己不和解,悲悲戚戚的,其实反而是与自己和解了——我懂得了自己的心,所有的愤懑和怨恨,以及自怨自艾,终于都化解了。谢谢上帝!主啊,我相信你的爱。

          无 题
爱 原来就为的是相聚
为的是不再分离

若有一种爱是永不能
相见 永不能启口
永不能再想起
就好像永不能燃起的
火种 孤独地
凝望着黑暗的天空
      1979.12

*********************
          悟
那女子涉江采下芙蓉
也不过是昨日的事
而江上千载的白云
也不过 只留下了
几首佚名的诗

那么 我今天的经历
又有些什么不同
曾让我那样流泪的爱情
在回首时 也不过
恍如一梦
       1980.2.17

*********************
      晓 镜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的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口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就终于
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
早生的白发 又泄露了
我的悲伤
     1980.2.15

*********************
    茉 莉
茉莉好像
没有什么季节
在日里在夜里
时时开着小朵的
清香的蓓蕾

想你
好像也没有什么分别
在日里在夜里
在每一个
恍惚的刹那间
      1979.11.23

*********************
   月桂树的愿望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
海已经漫上来了
漫过我生命的沙滩
而又退得那样急
把青春一卷而去

把青春一卷而去
洒下满天的星斗
山依旧 树依旧
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

风清 云淡
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
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
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1964.5.18

*********************
    千年的愿望
总希望
二十岁的那个月夜
能再回来
再重新活那么一次
然而
商时风
唐时雨
多少枝花
多少个闲情的少女
想她们在玉阶上转回以后
也只能枉然地剪下玫瑰
插入瓶中
     1976

*********************
           古相思曲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 ——古乐府
在那样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 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莺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 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1979.7

————————————————

2019.6.15         
       早餐后我又在书房读英诗,风不时吹起白窗纱,雪白的栀子花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一杯清茶也“茶香袅袅,氤氲缭绕”。我还一直循环播放着梅林茂 《一代宗师》 电影原声中的插曲《Love Theme II》当背景音乐,(昨天在户外时,我也一直点开自己放在帖子里的链接反复听的),不过不再是听得忧伤蚀骨,心痛如绞,而是情深如海的感觉了。心情真的可以影响人对一切的感知。一边读诗,一边被音乐感动着,我心里忍不住一声又一声唏嘘——唉,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把自己刚才读的几首诗放这里,并截屏自己开英诗赏析课程时做的PPT的一些页面,关于诗歌形式和格律等等分析,都太“技术化”,只截屏简单的介绍以及最后附录的汉语点评。

      
再次把音乐的链接放这里,以后只要我又克制不住对你的思念了,又想你想得都快要活不下去了,我就把它当药吃地去听它:https://music.163.com/#/song?id=27698853

    The Look
--By Sara Teasdale
Strephon kissed me in the spring,   
Robin in the fall,
But Colin only looked at me
And never kissed at all.

Strephon's kiss was lost in jest,
Robin's lost in play,
But the kiss in Colin's eyes
Haunts me night and day.

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所爱(舒淇):



2019.3.22    此曲下的文字
       刚被某人“绑架”着,用客厅去年他买给我的超大电视机,陪他看完了两部老电影的超清版本(某人边看边满意地说以前看的都是模糊的盗版,这次终于看了高清版,而且电视机大,才有看电影的感觉)。  

       这两部老电影都是以前我就被他“绑架”着(简直是各种“威逼利诱”呢)看了N次的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以及《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我居然在朱茵饰演的紫霞仙子死去,那首百听不厌,不,简直是千听不厌的歌《一生所爱》出来时,再次泪崩……看这两部电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而我的感受就两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还好,两部电影和主题曲,虽然让我泪崩,但并不是悲悲戚戚,而只是感动——有时真的需要感动一番,好让自己的心灵被泪水泡软一点,不那么老得像焦炭。经历了那么多以后,我依然信奉爱情。为此我尊重自己,并感恩上帝。


       电影中是卢冠廷的粤语版,我找到的这个版本是《西游降魔篇》中的舒淇版。周星驰多年重复着同样的心伤和心痛,够傻!所以不追星的我也渐渐爱上了他,因为我一直就是一个傻、呆、迂、倔的白痴。



一生所爱(卢冠廷):



1.jpg

3.jpg


少女时期我喜欢把凋落的茉莉花
用线串起来
夹在书中成为干花


如今打开一本书时
还不时有干花瓣或枯树叶掉出来


那时很傻气,但可爱——
其实,所有的可爱,都与痴傻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Falling Slowly:(以前发过,还对歌词写过很长的诠释)



————————————————————————

Franz Schubert - 小夜曲:



2019.7.30
       潮涨潮落,缘起缘灭。轰然而来,悄然而去。来了挡不住,走了留不住。

       我半躺在吊篮里,摇啊摇,一旁的蓝雪花又开了好多朵,美得不属于人间。



——————————————————————

写给海洋:





天使之歌——天籁女声:





787-5.jpg

855-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潘玮柏-不得不爱:



曾经发在路网三镇精典的帖子《不得不爱》,如今对文中一些观点我已不赞成,但依然赞成“不得不爱”:

《不得不爱 》
2010-11-09

         与妹妹一起逛街,听见商场里在播放一首流行歌曲,歌词很含糊不清,但不断重复的歌词 “不得不爱”我还是听清了。一刹那间一阵人生的空虚感势不可挡地袭来,让我脆弱,让我悲哀。

   妹妹说这首歌的名字就叫《不得不爱》,是潘玮柏唱的。回家后我在网上搜到此歌的歌词,那几句反复重复的歌词让我唏嘘不已:

不得不爱否则快乐从何而来

不得不爱否则悲伤从何而来

不得不爱否则我就失去未来

  的确,如果爱着,不论是广义的爱还是狭义的爱,就会经常“悲欣交集”。我是个经常提倡“出世”的人,但我觉得出世必须是建立在入世认真生活的基础上,否则就是“遁世”。出世只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超脱态度,是人类在人类精神文明中放飞心灵的精神生活,而并非“无悲无喜”的修行。如果所谓修行就是最终做到对一切都“无悲无喜”地没反应,我觉得这样的修行不要也罢。

  这几天在断断续续地读毕淑敏著的《破解幸福密码》,其实我以前对这样一些“心灵鸡汤”类的书是不屑去读的。但因为这是论坛一个朋友的推荐,因为我对他的欣赏,所以才认真读之。随意读着这本书,倒感觉不错,有种与智者交流的快感。

  毕淑敏在此书的“封印悲伤,再建自我”章节中与读者分享了她喜欢的一首佚名小诗:

唯有逃避爱的人

才能逃避悲伤

可贵的是从悲伤中学习

并抱有因爱而脆弱的心

  读到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我呆了一下。“脆弱”我一向觉得是个贬义词,但在这首诗中,似乎并无贬义。我想如果翻译成英语,这个“脆弱”也许用“tender”更合适。英语的tender对应tough来表示“脆弱”,是 weak,frail,fragile 等的同义词,但其实它更多地用来表示“温柔”。也许,有爱在心里,我们就容易脆弱,可我们也就因这份脆弱而温柔。我们的心里因为有爱,而不会石化或木化(不会象拥有一颗石头心那么冷酷坚硬,也不会象拥有一颗木头心那么麻木不仁),而成为肥沃的田野和清澈的溪流,各种美好情感在这里或长成森林,或开出绚丽的花来。

  人生充满了琐碎和荒谬。心里有爱,才可以在满目疮痍中看见人生的美好,并赞美人生。所谓“心中有花,眼中有花,口中有花”也。

  人生的黑暗面中,最令人难以和解的就是死亡吧。死亡会让人对一切产生空虚感,而这样的空虚感对于任何敏感、善感的人来说都会是“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所以必须以“爱”去让自己有负重感。我曾经发过一个不无消极的帖子《人生的空虚》,我在帖子的最后写道:“ 人生的终点是永恒的空虚,让我即使在最热烈地爱着人生时也往往会突然悚然发冷,百般惆怅、万般无奈地感觉:人生如梦。”

  我喜欢思考死亡,我曾经在《在阳光下死去》一文中写道:“突然听见‘在阳光下死去’这样让人悚然的歌词,再次惊觉人生中很多意象美丽的词汇或事物,其实都具有荒谬、残酷的黑暗面。比如‘爱’,多么美丽的词汇,可任何硬币都有两面,‘爱’这样美好的人类情感同样是充满痛苦的。任何真正爱过的人都知道爱的道路往往荆棘密布,充满千磨万难。爱了,就痴了。爱了,就苦了。情到深处人孤独,爱了,就懂得了极度孤寂的滋味。一个德国诗人曾经说‘爱比死残酷’……既然人生是悲欣交集的,那么在阳光下死去其实很正常,想通了后就不会为这样的意象而心惊,甚至会觉得感动。追求真、善、美其实就是人生的阳光,那么死在这样的阳光中,正如同我们跋涉在人生之旅,死在路上,总比死在安逸的床上好。”

  其实,也只有爱,可以让我们与死亡和解,与人生的一切荒谬和解。

  前不久,朋友在与我闲聊人生的帖子里写道:“在去辽阔的路上,我从来没有看见万千男女被拯救出水火之中,因为,辽阔的本质被无情的忽略,去辽阔的路上,只能是南辕北辙。”

  我回复说:“发人深省……我是这样写的:在时空无涯的荒野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只能跟随着自己心灵的召唤往前走吧,走到哪里就是哪里,遭遇什么就是什么,我认了。我也经常幻灭,但还是必须让自己保持一颗单纯的赤子之心。不能看透,不能看破,不能不相信,不能不爱,不然会万劫不复!”

“不得不爱,否则快乐从何而来”。那么快乐的深浅与爱的深浅必然是挂钩的。我看见某友对于有人提倡来论坛“快乐是本”的回复:“我知道你们只求快乐,这没有错。对于我,快乐是无所谓的,也不需要到这来找,我只要活得充实踏实就够了。另外,祝你找到更深的更真实的快乐,那种浅浅的快乐不解决根本问题。”

    我想那些经常拿着严肃、高尚的东西插科打诨、大肆嘲笑、恶搞的cynics(玩世不恭者们),那些经常热衷于八卦的gossips(八公、八婆们),他们的快乐是虚浮的。是的,这是个提倡快乐为本、提倡娱乐一切、提倡简单生活的年代,但我不得不说:快乐的确是分层次的。唯有深层次的痛苦,才可以带来深层次的快乐,而非虚浮的快乐。而爱的深入化,才是获得有价值的快乐人生的唯一途径。

  当然,你也可以说面对死亡,爱本身也是虚幻的,所以一切快乐都是虚幻。但很多事的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我曾写道:“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理想,爱情,等等,似乎永远在遥远的地方闪闪烁烁,那动人心弦的美丽,让人们在一生中宁愿抛弃一切也要去亲近、得到,哪怕路途坎坷,哪怕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往往当你终于到达人生的终点时,才恍然发觉人生如梦,一切美好都只不过是虚幻的海市蜃楼罢了。当然,即便一切美好都是虚幻,也给人无穷的动力,让人生的过程有了价值。人生的意义本来就在于过程。

  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重复着同样的梦想和虚幻,但我们不能醒,醒了就会万劫不复。所以,明知虚幻依然执着,本身就已经在很多人一生的可悲可叹中揉入了可敬可爱。饱经沧桑的成人依然坚持着童心,坚持着单纯,就是这样。”

   把我的一个帖子中的最后一段再放这里当结尾段吧: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傲慢(Pride)、嫉妒(Envy)、暴怒(Wrath)、懒惰(Sloth)、贪婪(Greed)、饕餮(Gluttony)、以及贪欲(Lust)。面对人性中的怯懦、说谎、虚伪、善嫉、矫情、邪恶、自私、自大,我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因此有了不顾一切的追寻和救赎。爱,是谴责,是人性,是觉醒,是面对,是感恩,更是感动。无论发生什么、遭遇什么,心中依然有爱、有良知时,才是真正活着。为心中的热爱,甘愿吃尽千辛万苦。为心中的追求,为人性的救赎,甘愿被地狱般的烈火焚烧。永不言悔,为你,千千万万次!


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29 10: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蓦然回首 于 2020-8-29 10:29 编辑

郭美美 - 不怕不怕:





2019.11.14   23:23
       今晚拍的云以及月亮——晚上的云在天空变幻无穷,令我痴迷,脖子都因仰望天空太久而酸疼了。月亮穿透厚厚的云层,终于把清光挥洒,虽然今晚(农历十月十八)的月亮开始有一点缺了。不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看云赏月时,我一直哼唱着一首老歌《不怕不怕》中的那几句——

        看见蟑螂我不怕不怕啦
        我神经比较大
        不怕不怕不怕啦
        胆怯只会让自己更憔悴
        麻痹也是勇敢表现

        一个人睡也不怕不怕啦
        勇气当棉被
        不怕不怕不怕啦
        夜晚再黑我就当看不见
        太阳一定就快出现

        一个老太太哼着年轻女孩子为自己鼓劲壮胆的歌,呵呵……可惜这首歌由于版权保护,无法生成外链。把网址放这里,自己去听吧。https://music.163.com/#/song?id=236333

        这首歌LG刚离开的那几年,正好很火,满大街都可以听见,我无意中就能跟着哼哼了。后来我下载它后经常听,但这些年一直没再听,可昨晚我莫名就哼唱起来。

       其实,整首歌我都喜欢,只唱上文提到的那几句,是因为就那几句好哼唱。这首歌的旋律很欢快,透着一种什么也不在乎的“二”劲儿。歌词就更不用说了,就是把“往前走,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二劲儿发挥到极致了,比如:

             是我错,
        没能够啊 把自己变得成熟
        伤口 那么多
        已经不怕再痛
        ……
        伤口 那么多
        没地方可以再受伤了
        没什么  转身以后
        我会练成护体神功

        我怎么觉得现在听来,这些歌词,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737

回帖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12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09: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文裕演奏的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Prelude No.1 in C Major, BWV846),这是我以前也多次发在路网的音乐,再听!





109951163374007935.jpg


2019.7.31  11:27    此曲下的文字
        巴赫平均律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 BWV846
        Bach,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Prelud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

       这是我最爱的音乐之一——给人带来宁静、明朗的感觉,旋律单纯而动人,像是满怀着美好的期盼。看法国电影《沉静如海》(Le silence de la mer,2004)时,我痴迷上此曲,然后此爱就永不移了,我时不时要听一听它。我相信缘分,包括音乐与人的缘分。在我最痛的时候,这首曲以它的美好,曾给我带来“云淡风轻”的释然。巴赫是一个以音乐让痛苦升华的人,自然也能让聆听他音乐的人把自己的痛苦升华。

       第一首前奏曲,由简单的分解和弦的进行组成。由于C大调前奏曲技巧上的简单,成为钢琴初学者必学的曲目之一。这首前奏曲还被古诺改编成了《圣母颂》。
——————————————————-

        巴赫《平均律键盘曲集》
       《平均律键盘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BWV 846–893)是一组由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为键盘独奏乐器而创作的音乐。最初,巴赫于1722年创作了一组在全部二十四个大小调上的前奏曲与赋格,标题上写着“为使好学的音乐青年从中获益,特别是供熟悉此类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后来于1742年又创作了同样形式的第二组乐曲,但标题仅为“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现在,这两组作品通常作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称作“平均律键盘曲集”。《平均律键盘曲集》被广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乐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规范了早期键盘音乐的调子的准确度,让音乐在任何调上演奏都是悦耳的,不会出现跑调的不协和的现象。他的两册《平均律键盘曲集》(The Well Tempered Klavier Book 1 and 2)都从键盘中的中央C音开始,C大调,C小调,升C大调,升C小调,D小调等等,一直写了二十四个调,两册共有48首曲子。

       《平均律键盘曲集》集复调音乐之大成,精美的旋律、千锤百炼的主题和难以置信的复调作曲技法随处可见,代表了巴赫器乐创作的最高成就。在这座完美的音乐大厦面前,后人常常惊叹弗如。肖邦曾说:“《平均律键盘曲集》是音乐的全部和终结。”

————————————————

        巴赫平均律 | 死感常随的哲性忧郁
         文/摄影:茗禅 古典音乐 2017-11-08
       巴赫(J.S. Bach)的降e小调前奏曲与赋格,《平均律键盘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第一卷中的第8首,在听到古尔达 (Friedrich Gulda) 的演奏之前,我并不曾特别留意,而此刻,一个黄昏,我伫立在阳台,鸟儿们在树间下上其音,古尔达沉静的触键,带着无以复加的冥想气息,把我深深地笼罩…… 时光好像突然静止了…… 我想起一个奇特的表述——“死感常随的哲性忧郁”。

       我似乎突然明白了巴赫的音乐长久地吸引我的原因,就是这种冥想的气质。引人沉思和静观的巴赫的音乐,带给你的慰藉,一点也不亚于哲学和宗教。

       巴赫的一生,似乎都在时时面对死亡:幼时的双亲,四个兄弟姊妹,自己的数个孩子,第一位妻子,更多的孩子…… 巴赫和爱妻安娜(Anna Magdalena Bach),常常站在埋葬着希望和爱的小坟墓旁,手挽手,默默不语…… 他们俩一共失去了七个孩子。巴赫有时会给安娜念路德(Martin Luther)失去女儿时写下的文字,以此来安抚她和自己的丧子之痛。也许,死亡的不可预期,比路德的宗教书籍,更能令巴赫陷入沉思,教会他在不时面临的“死亡”中沉静地思索“生”的意义。死亡,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终结”的时刻,而是生命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时时刻刻在敦促你思索,它无声地赋予了生命一种完整性。由此,它教会我们懂得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恩,并以虔敬坦然之心接受每个不可预期的时刻。

       对于终有一死的人来说,我们是否还能拥有幸福?我不知道,巴赫是否常常思索这样的终极问题,而我从巴赫敬奉上帝的音乐中,感到了他的幸福。的确,上帝仅仅显现给无限接近他的人。

       巴赫最让我着迷的作品,都是复调造诣最高、对位法令人望尘莫及之作:《赋格的艺术》、《哥德堡变奏曲》、《平均律键盘曲集》…… 他只要听到主题,便几乎在同一时间能想象出作曲家可能的处理手法,并达到巧妙与深意的完美结合。我常常想:巴赫为何如此热衷于对位这一音乐技法?巴赫教学生像他自己那样在纸上(而不是借助键盘)谱曲,他习惯于想象他的音乐中有几个人在交谈,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思想和特性。也许,在巴赫的内心,有着无限神奇的听觉,神奇到始终有着数个高贵的声音,在进行最纯粹的对话。无需求助于音色丰富的色彩性乐器,只要一个键盘(羽管键琴、楔槌键琴或管风琴),巴赫就能像哲学家一样,与自己快乐地交谈。数学的形式,逻辑的结构,精纯的哲思,深沉的情感,灵性的诗意…… 要怎样丰厚深邃的心灵才能在仅仅十根手指下的音符里融合起所有这些?而所有的音符听上去却是那么的清澈、明净、单纯?

       有如柏拉图以对话录的方式来著述他的哲学,巴赫以对位法来作曲——想必在诸神的眼中——它们都最接近天国里的谈话方式。
      
       如今,我们无需关心《平均律键盘曲集》是写于柯腾时期还是莱比锡时期,相隔20年的第一卷和第二卷又是分别给巴赫的哪些孩子充当键盘教本的,三百年过去了,这部“音乐中的旧约”,对于每个热爱它的人都有着深刻而不同的意义。假如巴赫仅仅是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那时代总有一天会追上他;事实上,巴赫不属于任何时代,他是哲学家意义的音乐家,是“终有一死的神”——属于被柏拉图划归“神的朋友”的那类人。我们描述巴赫的生平,也可以套用描述哲学家的经典句型:“巴赫出生,工作,死去。”他的音乐,早就脱离了肉身之枷,成为了不朽之物。

       潜心(弹奏)巴赫音乐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每日与不朽的事物相伴,尽管他们也终有一死,但是能在最大程度上去接近不朽。

       黄昏来临的时候,我伫立在阳台,空气中有巴赫的音乐在弥漫……何为幸福的生活?伊壁鸠鲁会说:面包、水和哲学的葡萄酒。我很幸运,亲近巴赫,让我喝到了最令人沉醉的葡萄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4-5 05:53 , Processed in 0.344430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