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最南端的黄龙山的东麓、江西省修水县白岭镇境内,有一个"太清温泉”。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巡游江南,至黄龙山下,见此泉清澈透明、热汽腾腾且无异味,百姓常年沐浴而能健身壮体,便赐名“太清天下第一温泉”。清末民初时,当地以条石建起水池和石室,供公众沐浴。抗战时期,川军将领杨森率部在这一带山区驻防多年,屡次击退来犯日军;其间曾为太清温泉立碑云:“抗战届三年,军驻桃树港,日常沐浴此泉增进健康,裨益将士不少,因此而铭之。” 多年以来,此泉是湘鄂赣三省相邻地区居民们的最佳沐浴场所。每至冬季,来此沐浴者络绎不绝、夜半方止。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周边城市消费群体对太清温泉知者甚少。今天,太清温泉这一大自然恩赐的深山瑰宝依然处于待开发状态。 今年“十一”长假,在电视里看完国庆阅兵后,就启程去了鄂赣边界,作了一次“寻访太清温泉”的探路之旅。说是寻访探路,其实因为多次去过黄龙山天岳关,对从武汉经通城到麦市路程比较熟悉;至于从麦市过江西界经桃树港到温泉村的路,在图上也看了多少遍,就差去现场验证具体细节了。有意思的是,一路顺利到达桃树港、温泉村后,向当地人打听太清温泉在哪里,竟都是一脸茫然,稍后反映过来说你找洗澡的地方呀、该怎么怎么走。这里的人真不错,事后回忆,每个人指的路都是对的。凭着多年在农村、山区行走的经验,很快就安顿好了食宿(对不起,因不知主人家是否愿意让我透露其信息,这里就不具体说了。)之后的两天,每日里四处走走、欣赏黄龙山区的风光、品味主人家白岭特色的农家茶饭;晚上就泡泡温泉、坐在屋顶平台上看星星月亮、体会宁静的山村夜色,十分逍遥自在。因不愿长时间打扰主人家的正常生活,在这里只住了两天,就踏上了归程。现将此行的部分见闻图说如下,以供有机会到此地者参考。 
图一 太清温泉交通线路示意图 
图二 新桥旁边的古石桥 (桥下是修河的源流。注意桥墩上的凤头造型,别地未见过) 
图三 下太清村村民三组村口 
图四 村中心的太清温泉石室

图五 石室内的温泉水池 
图六 温泉石室内景 太清温泉石室全石构建,造型古朴,有近百年历史,已略具沧桑感。至于究竟是何人何时所建,恐怕只有去修水县志里找答案了。正面立柱上的两幅对联是旧时所刻,文革中曾被水泥封抹。门额上的“天浴温泉”黑色牌匾是近年所加,不知牌匾后面原来刻的什么文字。杨森立于近处的石碑也早已不见踪迹。 据当地村民介绍,此温泉石室原无顶,边墙也较矮,当地习俗是男女混浴。 后来讲究多了,就给石室盖了顶,加高了围墙,专为男用;另在村边隐蔽处建了女浴室。 现在这座温泉浴室对公众免费开放,但由于无人管理,卫生状况堪忧;好在泉水温度高,池底虽脏,池水还算清澈;每日也只有几个当地老农和孩童入池沐浴。 温泉石室周边均是民宅,家家都设了温泉浴室,淋浴盆浴都有,按每人每次5元收费,对于都市旅游人群而言,这一价格也就算是象征性收费了。 据有关资料介绍,黄龙山东麓沿修河源有一条长约1800米的地下热水带,自然流量0.005立方米/秒,水温达到68℃;经现代技术检测,水中富含硫、氟,适合洗浴,对皮肤病有一定疗效。本人泡过此温泉后感觉有几个特点:1.泉水温度高,必须掺凉水才能泡。不象某些自封的“温泉”,要靠烧锅炉来加热。2.洗浴时可以使用洗发液和香皂,不会用后洗不净。3.浴后头发柔顺、肌肤滑爽。 目前,太清温泉周边村民自办的浴室除了简单的洗浴外,尚未提供食宿服务,这样的条件,当然无法引来大批的旅游人群。不过对于自驾游者,在游览完天岳关后,从麦市镇弯过来泡个温泉再走;或是从天岳关向东翻越黄龙山的“强驴”们,下山后来此泡上一泡;定能舒展筋骨、消除疲劳,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相信今后随着黄龙山旅游的开发,太清温泉一定会改变今日的面貌,成为休闲度假疗养的好去处。  图七 温泉石室后的德全浴室 
图八 德全浴室门内的温泉井 
图九 井中热气腾腾 井水温度高达摄氏68度 
图十 附近村民也来此打热水用 
图十一 井水被泵到屋顶上的热水储罐内 
图十二 浴室内部 
图十三 太清温泉村后的死火山-苍岭寨 
图十四 西边的尖山 
图十五 西南方的黄龙山 
图十六 通往温泉小路的石桥(过桥后回眸) 路引: 自驾车行:武汉——通城(155km)——麦市(20km)——桃树(16km)——温泉完小(2km),由温泉完小门口左转,过小桥后停车,沿河边小路向北步行约三百米,进第二个村子就到了。 乘长途班车:可在武昌宏基客运站乘7:40或稍后武汉到通城的班车(60元、约4小时),到通城后转乘下午1点去修水的班车(到白岭12元、约1小时),到桃树港街中心的十字路口下,叫个“摩的”,2-3块钱就能送到。想活动腿脚的,从十字路口往南走,过太清桥、二房约2百米处注意路左边的古石桥,过石桥后顺小路一直向南,抵达的第一个村子就是,总共也就是3-4里路。(见图一中黑线所示) [此帖子已被 沧海之水 在 2009-10-11 13:18:07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