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黄山是件很bt的事,尤其是在大晴天。也许是先前听多了传说,也许是逆反了的心态在作怪。相信了黄山的气候会很变态,相信了黄山一年270天都在下雨,相信了一下雨就要穿外套,于是乎看到有人出门前带了毛衣、甚至羽绒服,我算没有迷信而是相信地带了一件冲锋衣、一条两截裤。有相信的传说就有不相信的,导游一再强调爬黄山可不是好玩的,登上光明顶要四个半小时,而且沿途没有什么风景可看。本来还有些犹疑,待到上山的缆车等待处,我们的队伍被远远地排在了一个小时等待区外,于是“怒”就开始向心头生了。几个小伙子一起哄,我也年青了。豁出去了,登山,壮士兮!气拔山河,脚踏川。翻过护栏时的心情,如同山涧里的小鱼一样自由而清爽。盲目狂热中,呼一声,黄山,我来也。 
其实,导游是对的。从北大门拾阶而上,要说美丽的风景,确实没有。沿途就是向上的台阶,无休无止的台阶,延绵不绝的台阶。一路向上,绕行几个山头,止于清凉亭下。 当然,导游也错了。爬山的过程,没爬过是体会不到的。再说,旅游不是享受,就是来找罪受的。否则,大夏天的,呆在家里看电视、吹空调、吃西瓜多好。登上的决胜之处就在于,累了,卸甲于山涧巨石之上,面沐清风,足浴溪水,吹颗烟,拍个蝶,寻个娃娃鱼或什么;登上的决胜之处还在于,饿了,歇息于石阶之间,啃根黄瓜、喝口水,夹上咸菜吃面包,嚼块牛肉,擦把汗。 
登山的人总是在登顶的信念驱使下不断地收获意外,同时,也会偶尔对人生有那么一抹灵光的感悟。不亲自登山,就看不到密林里悠然自得体大如狼的猴子,就听不见声音甜美的八音鸟,也不可能体会自称处长的黄山挑夫们的开朗和友善。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登山过程中的相互呼喊、照应,以及自发而惊人一致的对某个神人的变态的咒骂,使得登山小群体逐渐演变成黄山小仙群,这个过程实在是太值得回味了。这其间的滋味是在黄山市的宵夜摊子上登上了顶峰,有过登山经历的人才会如此的疯狂。记得上次疯狂登山还是在若干年前的鸡公山。一干人等从深夜三点半开始爬,一直到中午十二点半,后来疲乏得不行,倒在一块巨石上就睡着了,醒来大惊,旁边就是万丈悬崖。不同的是上次累了睡了,这次累了醉了。 
掐指一算从8:40开始到下午5:30结束,刨去逗留休息时间,大概也爬了7个多小时。回忆起来也确实没见到传说中的奇松、云海,山如明星偶像,只可远观不可亵玩。那时我们登上了光明顶,猛一看,一个球。宋丹丹说过,那是最揪心的运动。我倒是想起曾经在网络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读书顶个球”——描述某个学院门口有个雕塑是一个女子手捧科技之光(形似球体)。黄山也很幽默地对大家说,爬上来顶个球。在光天化日之下,失去了浓妆华服,黄山给我们来了一个坦诚相见。如此一来,神韵不在,秀险不存,而惟有嘿呦嘿呦的爬山乐趣无穷,终生值得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