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半偶然半必然的机会,得到了一个做公益的差事。凭着骨子里尚存的那几滴善良的血液,于是欣然答应,并立刻着手为第一次下乡走访、扶贫助学收集资料、调查情况、请教前辈而忙碌着。 在对农村的教育现状和学生们求学的基本困难有了初步了解之后,真有点不敢相信!艰苦的乡村基层教育工作者和那些贫困的学生,在教书和求学这条道路上,走的是那么的蹒跚、那么的坚定、那么的毅然!每每查阅有关资料和报道时,眼眶都会不禁的湿润起来! 虽然在第一次下乡走访之前,刀刀和蜗牛都千叮万嘱,不要太受苦、不要为悲惨的农村生活而产生心理负担。但这次难得而深入的走访,确实让我和范伟了解到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农村人生活和求知的凄惨状况,也让我们尝到了太多的艰辛与泪水……
 破旧不堪的危房校舍  这次我们要走访的是红安县县北的几所贫困小学,离“繁华”的县城还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在此行之前,我曾了解到像我们这种走访偶尔会遇到来自乡镇、校方的一定阻力和困难,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下去。于是事先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与安排,备足了干粮,带齐了露营装备,随时准备在天寒地冻的荒郊野外住宿几天几夜!没想到的是,在辗转了三趟车,到达赵河镇中学,找到了接待我们的王老师之后,我们的走访工作顺利的开始了……
第一个要走访的小学是华家河镇附近的水口小学,位于红安县以北,边临大悟县。到达学校已是下午四点多钟,在涂校长和几位年纪教长的“老农”盛情接待下,我和范伟被带到学校的“接待室”,大家围着火盆开始了交流。
 水口小学有六个年级,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在校生二百多人,生源来自周围的五个村。学校下面附属的还有两个教学点,是专门用来接纳年纪较小,不方便走十几里路来上学的低年级学生而就近设立的。在校任职的老师有十来位,除了涂校长以外,刚才接我们下车的那几位“老农”居然也是该校的老师!问起年纪来,他们一阵叹气。原来他们都以五十多岁,有的已经六十出头!其中几位居然还是涂校长读书时曾教过他的老师!年龄偏大,是农村偏远教学点普片存在的问题,老教师由于教书时间长,对破烂的学校和质朴的学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而且相对于种田来说,这仅有的一点点工资多少也算是一门收入,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这里传播着他们的知识与爱。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就出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学生们没有英语、音乐和体育课可以上!因为对于这些“知天命”的老教师来说,这些不懂、不会、不能的学问,老师们确实是很难教给学生;二是,学生们除了听课以外,很难跟老师产生亲切感,有的只是腼腆、胆怯甚至是陌生。当面对这些“爷爷级”的老师时,孩子们的活泼与顽皮就会无形的被收敛起来……
在交谈中,我透过昏暗的灯光四周打探这个房间。也许是发现了我的好奇,涂校长无奈一笑,然后给我介绍起了这间“接待室”,以及它所在的这排平房。这间房里最现代的电器要数火盆旁边的那台电视机,虽然很小,但总算是能收到偏远乡村以外的信息。这间房可是他们用来办公、睡觉、吃饭、接待、堆放杂物的多功能房间。除了漏雨、透风、阴暗潮湿以外,它还是个随时有可能倒塌的危房!这一排平房里的六间房都是危房!虽然上级责令他们在今年十二月底之前一定要拆除,但在上级不拨款和校方无钱盖新房的情况下,这排照顾着学校一百多学生中餐、偏远老师住宿、办公的危房,只好“屹立不倒”!


在简单的了解了一下学校情况后,我提议参观一下教学楼和走访几个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的特困学生家里。以更详细、更直观、更深刻的了解农村基础教学的现状与孩子们求学所遇到的艰辛。 学校只有两层楼,一层楼四间教室。除一到六年级的六间教室外,一间用来堆放杂物,一间用来做老师的办公室。每间教室的窗户几乎都是破损的,试想起孩子们上课时,一阵寒风吹来,我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哆嗦。漏雨的霉渍挂在墙角,硕大的坑洞躺在地上!简易的几张座椅组成了老师们的办公室,没有任何文件柜或电器,哪怕是一盏台灯…… 简单的观察了一遍教学楼之后,我们被拉去“接待室”吃晚饭。并决定晚饭后就去几个村的贫困学生家里看看。正当我和范伟为老师们的盛情款待而震惊的时候,突然停电了!于是我们决定,早点下去走访,免得越晚越冷,村子里黑,也不方便。就这样,我们为期四天的不插电走访活动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走访的是涂从家小朋友的家里,这个小男孩特别懂事,成绩也很好,由于家境困难给孩子造成了一定心理上的影响,小孩有点内向、自闭,在农村,有了钱先盖新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他家里住的却还是土房子,以至于奶奶无奈的只有在猪圈栖身!起初我略有质疑,可到他家之后,我就被眼前的一切给惊呆了!本来就停电,加上破旧不堪的房屋里,一点软弱无力的烛光在无助的摇摆着,显得这间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土房更加破败、更加凄惨!墙壁上挂着几张奖状,在这微弱的烛光下显得那么鲜艳。在努力的跟内向的涂从家小朋友攀谈了一下,再望望这些奖状之后,顿时觉得奖状贴在这样的墙上是如此的难得,如此的蓬荜生辉!在向导王老师和涂校长还有学校的几位高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跟学生家长简短的交流了一下,并走进了奶奶住的猪圈看了一番。领走前,拿出了一点我们事先准备好的文具作为礼物送给了小朋友,并留下了一点慰问金作为我们的一点心意。 
乡间的小路很黑,也特别冷。坐在摩托车上,迎面的风就像刀子般刮来,双腿渐渐失去知觉。为了尽快见到下个小朋友,即使摩托车开的再快,我们还是坚持着,因为我们知道,公益之路不好走,这才是刚刚开始……
第二家小朋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九岁的伍小翠在水口小学上四年级,家里有个64岁的“妈妈”。当我们左弯右拐走过一间又一间残破的土房时,一个老爷爷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他就是伍小翠的妈妈!”突然从涂校长嘴里冒出的这一句话,差点把我吓呆了!不知是村里太黑,见鬼了,没看清;还是坐摩托车把耳朵冻掉了,没听清。可眼前明明站着的就是一个老爷爷!待他把我们迎进屋里,坐下来时,涂校长才慢慢道来原委。原来,伍小翠才二个半月的时候,被人偷偷的扔在了这老爷爷的家门口。老爷爷无亲无故,看孩子可怜,于是就把她收养了,然后又当爹又当妈得把她拉扯到现在,于是小翠叫他“妈妈”。好在小翠乖巧、懂事、成绩好、品学兼优,但在这种背景和环境下生长,难免显得非常内向、胆怯。整个交谈过程中,她一直低着头,目光呆板、木讷,偶尔用红通而粗糙的手揉揉额头,显得害羞而紧张。毕竟对于她这个贫困潦倒,且无亲无故的家来说,一次来五六个人看她和她“妈妈”,这是过年都不可能有的事情!就在我们观看小翠那打满红色勾勾的作业本时,她“妈妈”拿出封存的香烟一支一支的递给给我们,然后用报纸包好一小包还是热着的瓜子硬塞给我们。真的不忍心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就怕只走访了两家,眼泪就夺眶而出!于是送上给孩子准备的礼物和慰问金后,我们赶快离开了她的家里。
第一夜共去了六个小朋友的家,在涂校长和老师们的带领下,走访很是顺利。起初我还担心校方会把我们往学校某位老师的亲戚或者关系户家里带,以博得同情骗取日后的助学物资和资金。看来我的担心太多余了。回学校的路上,风还是很大、气温更低。但对于走访的这几个小朋友,在学习、生活甚至是生存上的种种艰苦来说,我们简直算得上是幸福的不行了! 见了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了解了这些难以想象的生存和求学环境之后,我迫不及待的想把它们记录下来。于是戴着头灯,一半身子钻进睡袋,把这些苦涩的记忆一点一滴的写在本子上。
写了不久,门突然打开了!是王老师和涂校长。他们跟我片刻的聊了聊第二天的走访计划后,谨慎、含蓄的开口叫我帮忙。 原来涂校长是今年九月份才被调来本校担任校长,他曾任教过的几个学校曾出了几十个大学生。自小是孤儿的他跟兄弟姐妹几个一起艰难长大,可得病的得病,去世的去世,一顿劳民伤财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得了马蹄肾这种怪病。以至于一个肾大,一个肾小!而稍大的右肾向脊椎方向生长,与脊椎神经相连,背部长年感觉冰凉透心。才四十岁的他,在冬天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就早早穿上了一件保暖内衣,三件羊毛衫,一件棉背心,一件厚外套!批改作业只能躺着批改,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学校的老师平均年纪都在五十以上,他不能丢下学校,更不能丢下学校里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孩子。但重病迟迟找不到医治方法,所以才来找我帮忙,看能不能在大城市找到一线希望。 我没理由拒绝,但也没条件满口答应,只是把他以往的病历照了下来,看看能不能找到能帮得上忙的人。 农村的夜,真的是很冷。早上起来后发现地上有水的地方都结了冰!田间,水塘上,稻草堆上……到处都盖着一层白霜。
 
在吃完热情的老师们准备的一碗丰盛的早餐后,我们踏上了第二天走访的路程。 由于农村限电,照相机的电也不是很多,没有地方充电,所以第二天照相机没电了之后,就一直没有使用。但是那些孩子家里的贫苦景象和他们冻得发红的脸上露出的笑容,还有那些胆怯、木讷、无助的眼神,一直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 陶丽娜,女,6岁,父亲鼻咽癌,高血压,不能劳作。爷爷脑血栓。仅母亲一人养家。 涂惠敏,女,11岁,父母输血时被传染艾滋病,不能劳作。跟奶奶住在政府赔款修建的新房里,爸爸妈妈则住在旁边的老房子里。靠奶奶养家。 张文麦,女,11岁,一进她家,满墙的奖状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父亲在外打工,但家境还是很贫寒。母亲身子弱,不能干重体力活。文麦很爱学习,可贫寒的家境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点自卑、内向。 陶正波,男,10岁,父母脑血栓,奶奶养家。全家无任何电器,房屋是危房,屋檐仅用木棍支撑。 曾格格,女,8岁,父母离异,父亲不管她,母亲有冠心病、高血压,爷爷曾是老教师,现已退休。 聂石林,男,10岁,母亲不能干重活,爷爷奶奶重病,仅靠父亲种地养活全家。 张双红,女,4岁(学前班),跟八十多岁的奶奶住在危房里,父母五十多岁,还在外打工。 童振豪,男,6岁;童烨,女,11岁,他们是姐弟两,爷爷去年去世,为了治爷爷的癌症,家里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几万元的债。父亲上个月去世。由于走了老伴,加上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本来就多病缠身的奶奶受不了打击,精神出了问题。我们走访到他家时,灵堂就摆在屋里。大家坐在灵堂旁,一边说,一边哭……
 
他们的成绩都很优秀,但是一直都在如此的艰苦的环境里学习。 以上罗列的,只是这次走访过的众多贫困优等生中的一部分,但因家境实在是太贫寒、家庭情况太特殊,所以较详细的例举出来。 此外,还要例举一位老师。他姓聂,是童张家小学下属的蜘蛛店教学点的一位残疾老师。蜘蛛店教学点有两个年级,四十多位学生,两位老师。聂老师每天拄着双拐往返学校与家里。农忙时除了教书之外,还得顾着农活。每个月三四百元的工资,一个学以上罗列的,只是这次走访过的众多贫困优等生中的一部分,但因家境实在是太贫寒、家庭情况太特殊,所以较详细的例举出来。 此外,还要例举一位老师。他姓聂,是童张家小学下属的蜘蛛店教学点的一位残疾老师。蜘蛛店教学点有两个年级,四十多位学生,两位老师。聂老师每天拄着双拐往返学校与家里。农忙时除了教书之外,还得顾着农活。每个月三四百元的工资,一个学期才能发一次。我们闲谈时,说起这些钱在城里连看病都不够,他连忙说“病?我不能病!我病了,这些学生怎么办?没有时间生病啊!” 这次下乡走访这些落后的学校和贫困的学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艰辛。但每次想起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所听到的故事,就总会觉得这些艰辛太小儿科!我们做的太少、太少,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对教育事业的坚持;相对于贫苦的农村小孩在衣食不保的情况下对求学的渴望,我们能做的不应该只是一声同情的叹息,不应该只是几滴不能恒温的眼泪,我们更应该设法去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这其实并不难,只要愿意付出,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付出,对于他们来说都将会是莫大的恩惠!然而,这些恩惠,也许将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期才能发一次。我们闲谈时,说起这些钱在城里连看病都不够,他连忙说“病?我不能病!我病了,这些学生怎么办?没有时间生病啊!” 这次下乡走访这些落后的学校和贫困的学生,确实存在着一定的艰辛。但每次想起我们所看到的画面,所听到的故事,就总会觉得这些艰辛太小儿科!我们做的太少、太少,还远远不够。相对于农村教育工作者在恶劣工作环境下对教育事业的坚持;相对于贫苦的农村小孩在衣食不保的情况下对求学的渴望,我们能做的不应该只是一声同情的叹息,不应该只是几滴不能恒温的眼泪,我们更应该设法去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这其实并不难,只要愿意付出,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付出,对于他们来说都将会是莫大的恩惠!然而,这些恩惠,也许将会改变他们一生的命运…… 
[此帖子已被 薇小宝 在 2009-12-31 16:36:0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