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9周六,后湖数驴友相约野纵大余湾。大余湾不是山的名称,是一个明清古建筑保护区,纵山从大余湾开始,经十五个大大小小的山峰,目的地是木兰山主峰。 参加的TX:光子、佳天下、老芋头、夏荷、珍珍、无所谓、海女、好心情、秋色、如风、小老虎、青岭 8:30大家汇聚到武汉老年大学站,光子姐提前骑车到黄埔长途汽车站叫车。众驴出行,光子姐夫妇总是一马当先为大家服务,着实让人感激!车到前川,再转面包车,几分钟就到了大余湾。看村前介绍方知大余湾是一明清建筑保护区。分保护区和协调区。进到村子,明清遗留下来的建筑的朴素的造型和整齐的布局,与现代乡村建筑的各自为是缺少艺术气息相比确实别具一格。让人叹服的是:还有跃层!小巧的楼梯、木隔断、只见一方桌面大小天空的天井,特别有家的宁静和归属感。 约10:30穿过大余湾,从其背后开始登山,粗略记忆大概翻越了大大小小十五座山到达目的地木兰山主峰。 第一峰便给人下马威,近乎60°的石壁初步检验了驴友们的登山鞋的良好性能。 第二峰上有许多石头砌筑的围墙,还有石头房子的痕迹。不知道是哪朝哪代的强人在这里占山为王还是农民起义还是打了日本?总之是石头犹在,其人已去! 第四峰山腰迷路,光子姐说走山腰的石头“野城墙”,但树桠拦住了路,改走山脊,原来时隔她上次来时一年的时间里,驴友们已经走了一条新路! 其后有好多地方便没有什么路了,大多是在草丛中爬、灌木中钻,但脚底下一定是软软的松针,比最昂贵的地毯还要舒服。幸亏是冬天,灌木落叶,还能找到前方的方向,松林中穿行还算透气。倘若在夏天,灌木茂密,遮天蔽日,既挡路又挡风,其强度可想而知。木兰山脉不比九峰山能看到人的气息,可谓野纵,除了山就是树,群山相连,树木茂密,几乎都是在树下、灌木或茅草中艰难穿行,海拔也高,山坡有陡峭,也有绵长,人迹罕至,除了驴友的足迹,找不到其他的人的痕迹了。 穿过第六峰,远远看见第七峰上的茅草深深浅浅,泛着毛发的光泽,加上山脊上不太明显的小路,青岭大叫:“老虎 皮!” 到第八峰已过正午,路餐。众家美食荟萃,好吃多多。更有海女、秋色、小老虎小斟几杯,气氛不热也烈。 第九峰,环山腰一段,脚下铺着的便不是松针,而是衫树的断枝。抬眼一看,树木太密有很多来不及长高的小杉树因为争不到阳光雨露和营养已经死了。大自然弱肉强食的规律在这里可见一斑。 第十三峰为本纵最尖峰,之后便几乎是下山了。渐渐的离木兰景区近了,便有了真正的路了,也不过是尺余的细路,铺着薄薄的阔叶,偶尔有几级石阶。青岭朝远处大喊期望得到回音,可是什么也没有,原来我们所处的山太高,没有遮挡,生声回不来,此也谓:曲高和寡! “路是人走出来的”,从大余湾到木兰山主峰,几乎一直向北。远远的便能望见一峰高过一峰。早晨有雾看不到主峰,否则初到者真会被吓倒。但每过一座山,再回首时,便惊觉:身后那么巍峨的山竟然是我们爬过来的呀!再看前面:妈呀!还有那么高的山要爬呀!但真到近前,也不是那么费劲!爬过的山峰越多,其变化越丰富,总有不断的新奇!幸有大家相伴,虽然并不轻松,也相互照料着到达了目的地。到达木兰山主峰脚下历时四个半小时,再下山到山门费时一个半小时。虽然有些,但大家都很快乐和兴奋! 山门处接应我们的的班车上竟坐满了南湖群的帅哥美女们!缘分天成,更是喜笑颜开!坐上现代化的班车,觉得格外惬意,大自然纵然好,还是现代文明舒服。所以人类还是要进步! 特别值得表扬的是夏荷和佳哥,他俩因前日南湖群酒香少眠,今天精神不济,身体不适,也以惊人的毅力走完全程,没有给大家带来任何麻烦,夏荷姐还不断提醒大家的安全。实在让人佩服! [此帖子已被 明明yy 在 2010-1-10 10:20:45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明明yy 在 2010-1-10 10:25:4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明明yy 在 2010-1-10 16:29:10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明明yy 在 2010-1-11 8:33:20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