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是为了去探一处古寨,也源起于下面这篇帖子:
玉阁峰战争遗址探访记
“玉阁峰战争遗址”或许是一个全新的词组。
前不久,“bbs.cnhan.com人文武汉”的先锋官“lsl5226”(新州通李森林先生)与“苦行人”探得路来,发现一处古庙,还有几处古寨墙,帖出图片,人文网友跃跃欲试,仅几天筹备,于4月11日成行。
经过新州北部的平原,进入麻城境内,地势开始起伏,就有一些丘陵。很快眼前出现千山万壑,千大别山脉横空出世。群山当首,一峰挺拔,显然是由平原进入山区的制高点。李森林手一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去的目标。
过一个叫青山叶的塆子,就开始上山。一条仅一人宽的羊肠小道,伸入陡峭的山岭。山的坡度很大,约在4~50度,山路斜着向上延伸,以避免太陡,但仍然攀爬吃力,即便如此,这仍然是上山道路的最好选择,别的路径难度更大。接近第一座山峰,一道寨墙横亘眼前,石头开凿还比较整齐,大块的石料有好几百斤,显然这是重要的设施,不然不会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
经历了岁月的风蚀,寨墙局部有些损毁,但基本保持原状。寨墙顺着山势向上延伸,以后我们上山的路,几乎是挨着寨墙,或者就在寨墙上。
到达第一峰后的山腰上,寨墙磊得很高,这里明显是一处防守要地。然而,这里的坡度差不多也有70度,长达200米,要硬攻,那是找死。这段寨墙连接着一块秃凸欲飞的巨石,下面是几乎垂直的峭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第一峰到第二峰,仍然是走在山嵴上,两峰海拨高差也很大,把这一条路封锁起来,仍然无法上到山顶。
第二峰略底于主峰,两峰之间相对平缓,军事设施遗存逐渐多了起来。
相隔不远,就会出现在山石上凿出的小凹坑,约汤碗大,较浅,也只有汤碗深。坑口浑圆,坑底较光溜,显然是曾经使用过。初步判断,为杵研石屑、硫黄而设。火药用石屑、硫黄、草木灰等混合,前两样需要粉碎。在山石上挖洞研碎比较安全,也敢用劲锤不怕容器碎了。隔一段距离便设一个,一般都是设在便于补给防守要地的地方。
在接近主峰的地方,依山有一大片营房,虽然已经垮塔,但仍然可以看出规模。这样的营房至少有3处,可以容纳上千人。
在营房与主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石磨,是完全在山体上凿成的,成为不可移动的文物。这样大的石磨研米有两个,分别在主峰的两侧,说明两侧都曾同样人丁旺盛。
主峰边上,有一大片菜地,约近十米长,4~5米宽,非常平整,一面是近3米高的墙壁,这应该是搭设大帐篷的地方,也是重要的生活区。
作为防守城垣,我最关注的是水源,不然就成了马谡。可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能找到蓄水设施。另外关注的,就是生活设施,包括厕所,这些卫生问题不解决,不攻自破。
一条一人宽的小径伸向寨墙的方向,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凭直觉,到寨墙不到10米的距离,不必有路,便去探究。果然发现了稀奇:一座“两室一厅”的厕所——中间是粪池,两边各一个二蹲位的“洗手间”。在这样每一点资源都很金贵的山顶上,做这样花俏的厕所,显然不是普通军营的常规。对此本人作如此判断:这个厕所是男女分开的。说明建造这整套设施时,还考虑了大量的家属,或者,就是家族或乡邻避难时的生活。
主峰叫玉阁,站在主峰,可以眺望南面的数十里范围。依托主峰,数座山头以寨墙相联,有防御纵深,相互支持。而且层次分明,前沿防御阵地丢失,主峰上仍然可以独立支撑。防御体系和生活设施完善,如果给养和弹药储备充足,在机械化以前的冷兵器时代和火药时代,可以坚守较长时间。
在山脚下的青山叶塆,一本民国时期的家谱上,有一幅绘图,清晰的标出了玉阁山上寨墙的位置,这或许暗示出山上寨子与山下塆子之间的某些联系吧。
无疑,作为坚固防御阵地的选址,玉阁山寨是智慧的选择。
军事文化遗址需要珍视
董玉梅老师告诉我,这一带曾有很多的古寨,是历代为避兵荒马乱而建的。历史上曾经名气很大的蕲黄48寨也在这一带。
查了一下资料,主要分布于罗田、黄冈、麻城、黄梅、蕲春、浠水一带。一般认为宋元明清都曾发生过战争。
车到麻城境内宋埠,联想到武汉会战时,李宗仁将军的第五战区司令部就曾设在这里。宋埠是平原,但放眼望去,大别山脉从东到北形成屏障。大别山上的这些古寨,或许在抗战中也成为了长城的一部分。
人们不希望战争,但往往只有用战争才能结束战争。
这些战争遗址,便是很珍贵的文化遗产。
经常从图片上看到,欧洲的一些古城堡,保护得非常好,成为旅游的圣地,也成为文化的符号。
其实,鄂东的这些知名的不知名的古寨,也是非常珍贵的。天堂寨现在的名气比较大一点,但往往只宣传了它的自然资源,而对它的人文资源却认识不足。其实,天堂寨也是这些为避兵祸而建的军事古寨之一。
第三次文物普查已经铺开一年多了,对于鄂东的这些战争文化遗址,作过多少田野调查,还不得而知。
国家专门有专项经费,文物部门也成绩斐然,可是,先贤留下的文化痕迹,却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点点的消失了。
我国是文明古国,由于太古老了,千年古墓到处都是,找几座百年的地面建筑非常困难,可能跟非洲差不多。
老外来看我们的历史,总不能领着他们到处去挖坟证明给他们看吧。
其实,象玉阁山寨这样的文化遗址,每一段寨墙,每一处研子,都再现着百年前、千年前先民的一段生活。
陈勇 2009.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