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古民居以其历史悠久、布局简洁、造型古朴、雕饰精致、自成一体的特点,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安徽古民居以其独特的徽商文化魅力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古民居被“消费”最极端的证据,非“异地搬迁”莫属。这招“乾坤大挪移”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使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宅犹如长了翅膀,离开血脉相连的故乡,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延续生命。
我们去张公寨所见到的李庄古民居就是通过异地搬迁形成的。 有人说这是古民居的“二次投胎”,也有人说这是古民居被“阴谋拐卖”。离开了古民居先天生长的地方,人们担心:它会不会断了“地气”,成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怪胎”? 从 2003年6月21日,在美国波士顿附近的小镇Salem(塞冷镇),我省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荫余堂”原封不动地搬到该镇新建的PeabodyEssex博物馆竣工展览起。 【据悉,“荫余堂”是1800~1825年间由黄姓富商所盖。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子孙迁移、房宅空置。经过交涉商议,1997年春天,由“荫余堂”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装进19个大货柜,运至美国,在塞冷镇重建。】 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异地搬迁 ,古民居保护的新模式?是收藏还是浩劫?孰是孰非只有后人来评说。
李庄古民居已初见规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3-6 23:06:3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