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23毅行8群徒步 八分山 活动 纪实
2012年11月23日,周五,虽然天气开始转凉,但老天爷很“迁就”我们的意愿——昨天下了一点小雨,让空气湿润一下,今天就不再下了,以免山路太滑!
毅行8群一伙不甘寂寞的“老少”们,用毅力坚持锻炼徒步!尽管有的住武昌青山,或光谷,或汉阳,或汉口,各自天不亮就出发了,约定:按一贯作风,说话算话,一言九鼎!早上9点前,到江夏纸坊“九鼎大酒店”门前集合!
9点还没到,在集合地点已经拍了几张集体照。准时出发,果然一言九鼎!
一列人身着登山行头,雄纠纠气昂昂,从“九鼎大酒店”正门口开始,快步直奔约距1公里左右的“钢管巷”。
在宽阔的纸坊主干道上,高大气派的“九鼎大酒店”与这小不点的“钢管巷”相比,实在是反差太大!这使得刚入列的水驴们惊叹不已:毅行8群一伙强驴对路线之熟悉,真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脑袋里的地图不亚于笔者上周见到的手机导航仪!就连“钢管巷”内居民,也用惊异的目光观看这一行“不速之客”,居然不走一点岔路,一晃而过!
穿过这“小不点的钢管巷”,从一扇单开小山门进去(量你一个人来,不敢从这里进!),我们鱼贯而入,这就开始爬山了!呵呵,够快的了,想念许久的八分山,我们来了!
爬了几十米,呈现一个小平台。这是我们这个探路的“先遣小分队”,在行进中首次合影之地;同时,经大家“选定”,此处将是下次我们毅行8群大部队在此“操练”韩国舞的地方;或是韩国老李在此主持评定之地:“考核”毅行8群成员每个人跳韩国舞的水平!
每一秒都重要,大家迅疾走上了山间羊肠小道。有照片为证,这里小道比“羊肠”还小!
尤其是第一次来此的水驴,感觉“这其实不是人走的道,恐怕只是野猪野兔走的道”!感觉“这真是难找的具有探险味儿的道”!——处于原始风貌中的小分队,正在高度注意脚下之艰险:正在畅怀呼吸这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气,享受大自然赐予的恩典:伴之一路说笑声,每个人根本“不存在”劳累!
的确“不存在”个人劳累,历历在目,处处存在的却是团队精神!很多实例可作见证。
如:因为是行进在比“羊肠”还小的羊肠小道上,所有人,不管和你一起来的是几十年的恩爱夫妻老俩口,还是年轻的如影随行小相好,全都不能并排同行,更不能在此窃窃私语,你只能把注意力放到团队里前后关照,前面的在高声叫“后面请注意,右脚下危险,野草下是空的”,以此往后传;“跨过横树枝后是尖石头,小心摔跤!”以此往后传;“两边野草过后,右边是很深的陡坡,小心” 以此往后传;“……”。大家都是一条心的传声筒!
我们还多次听到前面的人在高声叫:“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这次小分队里年纪最长的80岁了,年轻的小俩口也不只一对两对。统统要按这八分山的“规矩”乖乖地,笑咪咪地,腰弯90度的“三鞠躬”,否则,您别想走过去!这里是山道,不是在举行婚礼!没有导演,也不是在拍电影!——想知道吗?下次你亲自参加体验这有趣的“三鞠躬”吧!你一定会像举行婚礼那样虔诚地腰弯“三鞠躬”!
一路上,兴高采烈,笑声不断。前面却一下子堵住了,怎么回事?啊!太好了,发现柿子树!这正是柿子成熟季节,看!还是袖珍蜜甜品种!嘻嘻哈哈的人们一哄而上。除了后悔没带口袋,再就是此时心中想念其他没来的群友:“真后悔,可惜,该要他们请假,或旷工,或…来一起分享这摘柿子的乐趣!”(好像群规不支持不反对不介入这类请假,或旷工)。
到底是上山难还是下山难?今天体会了一处下山难。其坡是一陡到底,没完没了!偏偏又是有草有水的滑溜溜的一条小沟样的路——远比游乐场的滑道更陡更长,当大家正像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在向下溜溜滑滑时,中途出现一处半人高的砍!怎么办?领队的两位老农和仁者毫不犹豫地先跳下去了,接着就站在下面。一个一个地拉着扶下来。本群网友“想握你的手”看吧!有照片为证,这才实际演绎团队间亲密的“想握你的手”。
我们下了那段高难度的陡坡,哈,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一阵清脆的狗吠声,一群唧唧哇哇的鸡鸭鹅叫声,呈现了几户富庶的人家。立即有乡亲出来看:哈,从装扮看我们,是一群探险家,从匆匆列队而过看,是自己人;从“不抢东西不抢人”看,不是“鬼子进村了”!
离开了小山村,不远处,一个山青水秀,四周无人家的避暑景点到了——好大一个水库。我们约定,到热季我们再来这里,先游泳,然后到大树下睡一觉,再继续上山!
小分队在水库旁合影后继续前进。大约11点30分,我们到达藏在深山的原3303军工厂大门前。本次纵山时速,是快驴迁就慢驴,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慢速徒步。接下来是野餐时间。大家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食品和菜肴,组成了一个百家宴。笔者看到,这个团队不仅有徒步高手,还有多位掌厨高手!上次百米选手赏到了钢琴牌的白米粥,这次大家分享到一枝梅牌的白米粥,和车前子牌的菜肴。没参加这次活动的,只有先流点口水了!
午餐后从这“武器产地”往回走,来到一处利用铁路终点,建造的一个广场和纪念碑。哈哈,我们的机会好,这是今年八月刚建起来的“中华第一枪”!世界知名的“汉阳造”迁到此处,我们以此为背景,留下了这个难忘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