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腿疼 走到24公里时,腿越来越疼。右腿从大腿到小腿的肌肉一阵阵酸疼,左脚板外侧也越来越疼。每迈一步,大腿肌腱总是故意和我作对似的,紧绷绷地,既迈不开大步,还伴随的阵阵疼痛。步伐越来越小,节奏也慢了许多。好不容易走到路口,见到远足的志愿者,便一下子坐到了地上。高山问了问我的情况,告诉我徒步的着力点不对,并建议不要勉强,该放弃时就应该放弃,其他好几位志愿者也是劝我不要太勉强。他们还递来饼干和水,志愿者的关心和服务,令我非常感动,紧张的身体顿时放松了许多。不管后面如何选择,先休息一下再说,好好想想,是坚持还是放弃? 回忆 是否参加第二届穿越100徒步活动,一开始就有些纠结。参加户外徒步活动不到一年,期间,经常向老驴们请教,也上网了解户外知识。例如“在路上”的格桑阿娃发的好多帖子都一一拜读。慢慢的明确了户外的几个关键所在。户外一定要量力而行,训练要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保护膝盖,徒步姿势要正确,鞋子很重要等等。为此,开始徒步时,只是参加江滩常规徒步、磨山拉磨,六山连纵,期间也参加大花、青龙的徒步。积累了半年,又参加了26公里、十山连纵、牛山湖40公里试走和25公里龙泉山徒步。有了这些基础,开始就很想参加穿越100活动。但是,LD说:“你徒步的基础并不好,还不到一年就想挑战高强度的徒步,当心膝盖坏了。真要想参加,走一半路就可以了“。 膝盖,这是个神圣的词语,记得好多老驴都敬畏这个词。时常听人说起。某某老驴那次活动,膝盖废了,从此离开了徒步活动。有一次,和宝丰路聊起膝盖话题,我说现在感觉还不错,宝丰路却说感觉最不可靠,等你感觉膝盖有问题时,一切都晚了。 为了保护膝盖,前半年的徒步总是要带上护膝,有时候还觉得是个累赘。但是,在徽饶古道的徒步中,看到团长湘二等老驴也带着护膝,便坚守使用护膝的习惯。每次徒步前,先要捏捏、拍拍膝盖;每次回来总要泡脚,同时也用热毛巾敷一下膝盖。晚上例行的徒步,尽量选择沥青地和木板地练脚。还算幸运,膝盖没出什么问题。 分析 虽然以前训练还算得法 ,但现在还是面临着极大地挑战。还能不能往前走?凭感觉,真不该继续了。万一勉强下去,一旦受伤,尤其是膝盖受伤,将追悔莫及。但是轻易放弃,又不甘心。想这近一年,通过徒步。什么脂肪肝、高血脂等毛病已经治好了不少。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以后的徒步能否坚持下去,还是一个未知数。还是先冷静地分析一下身体状况吧。 第一,直到目前,呼吸、脉搏一直都很平稳,没有半年前那种气喘吁吁、心跳过快的状况这说明近一年的锻炼,身体的运动机能提高了不少,应该还能坚持;第二,参加这次活动前,做了一定的准备。为了提高速度,采取走一段接小跑一段的训练方法,体能有所增强;在上周的天柱山之行,还刻意地练练慢速跑山;第三,腿和脚的疼痛,可能是开始采取的战术不对,边走边跑的方式虽然提高了速度,但腿部的力量和耐力还不足以支持长距离的运动。战术错误,导致了目前的困境。第四,远足群在沿途设了许多服务点,还有多辆小车接应,万一坚持不下去,有强大的志愿者来保障,也不会出现意外。想到这些,决定坚持下去。 调整 做出决定时,大猴子建议我把背包交给她保管,减轻负担。远足同学无私的帮助,总是令人感动。休息一会又减轻了负担,行走果然轻松了不少。我又用闲云教我的方法,拉伸身体和腿部,腿部的疼痛缓解了不少。再往前走,又尝试调整行走姿势。记得在25公里徒步是,模仿萍踪芳影的竞走姿势行走,感觉还不错。现在试着加大手臂的摆幅,加大髋部的动作,走了几公里,疼痛感减轻了一些。 还是在东沙开群时,高山对我说,走路的关键在于运用髋关节和大腿走路,因为人的大腿肌肉群最发达。后来检视自己的走路姿势,发现以往都是用小腿在走路。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过去走路总觉得累。后来的训练就很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走路,几个月下来,改进了不少。现在运用上来,同时降低频率,拉大步幅,调整呼吸,终于走到30公里处。 动摇 听一位老同学说,徒步30公里,对于初学者是一道坎。人体运动极限也是在30公里左右表现出来。自己也曾规定,在徒步的第一年不去触动这个极限,但是现在改变了初衷。虽然几次调整行走姿势,但腿部的疲劳和疼痛感越来越强。 现在越来越明确,这次穿越活动一开始,自己就犯了战术错误。用25公里的战术来应对40公里,而且自身的实力还较弱,不出问题才怪。放弃的想法再次占据上风。还是休息一下,好好想想吧。 第一次走到了30公里,假若放弃,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但是心中隐隐的感觉到,不能放弃。为什么呢?开始参加远足,只是想通过徒步健身,人多时热闹热闹。经历了一段时间,发现户外自助徒步,远非健身和娱乐那么简单。想想今天的中国,工业化和满城挖把整个中国都置于PM浓密的笼罩下;属于全民的公共资源也逐渐被利益集团掠夺和垄断;教育医疗住房也成为老百姓挥之不去的痛。户外自助徒步其实是老百姓挣扎着去获取最后的、稀薄的蓝天白云,这是仅有的那么一点权力。许多户外的坚守者就是靠着维护权利的信念而年复一年地坚持着,他们倡导户外、践行户外、服务户外,其实就是一个维护老百姓权益的过程。 想到这些,思路渐渐清晰,还是好好检查身体吧,能够坚持就决不放弃。呼吸、脉搏还是平稳的;检查踝关节和膝关节,没有异样;髋关节有点痛,以前也是如此;腿和脚的疼痛在于软组织的疲劳,应该还能走。 鼓励 再往前行,看见女人花坐在路边休息。这位远足的女汉子,脚底板贴着创可贴,还能一路疾走,其精神和毅力可敬可佩。远足有很多徒步强者。像学海无涯,年过古稀,任何徒步活动都坚持参加,这次也来了,和以往一样,一边徒步一边为大家摄影;快乐自由,每次远行,总要背着巨大的行囊,负责大家的野炊;汽油洗车,只要是远足的活动,总是看见他忙碌着后勤保障。还有夫妻档,候鸟和风信子,分工明确,一个做运动员,一个做服务员;高山和金金,夫唱妇随,做着各种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路上,远足的各处志愿者各种方式鼓励、帮助运动员。在大屋陈,倩倩鱼、飘絮、紫云等志愿者一见运动员来了,就说你走得好快啊,了不起。大江老师守在25公里处,每通过一人,他就会说你已经走过一半了,很了不起。尤其是在最后的一个大路口,志愿者告诉我,还有一公里,坚持就是胜利。而这里我来过,知道还有4公里多,但我还是很感动,志愿者为了帮助每一位运动员获得成功,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正是穿越100的组织者、志愿者的爱心、智慧,才保障了活动的全面成功。 坚持 最后的4公里,是徒步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候。这次活动名为40公里,有驴友实测过,应为43公里。此时,两腿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呼吸也急促起来,腿部已有疼痛转为麻木,脚板则更疼了,髋部的痛感也加重。不过,现在已不再有任何放弃的想法,看着身边一位又一位的同学超过去,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坚持到底,决不放弃。走了1公里,又有志愿者告诉我,坚持,还有3公里。直到最后800米,还有志愿者给我鼓劲。看着前方终点穿梭的人流,精神一振,内心激动,不由得提前为自己祝贺起来,祝贺挑战自我获得成功。一步一步地走向终点,登记盖章,见到阿弥陀佛,只有一句话,“身体走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