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5603|回复: 196

【分享】马场故事

  [复制链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发表于 2009-12-11 14: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cymc_1.jpg

以前,在路上的一位朋友一直劝说我发展“野骑”,类似于新疆、内蒙、康藏地区驴友们骑马旅游的经营方式。放在4年前,我可能就心动了,但现在,对马对马术了解得越深,越不敢搞。
     
   
与大部分人想象的不同,马术也好骑马也好,其实没那么容易,以前听说过一句“马术是奥运项目里最难的一项”没啥直观感受,现在深深的理解了这一点。
   
人在马上,一切靠自己,再有经验的教其他运动项目运动者和工具完全不一样,没有一匹马是一样的(性格、脾气、训练、心理、伤病、能力。。。),所以真正在马上有经验者一般不会把马当工具(畜生),而是当伙伴,一个有恐惧、会害怕、可能受伤、需要你鼓励、需要你安慰、对你的正确指令有反馈、对你的错误指令有抗拒的,智商不高的动物。
   
人们往往习惯拿飞车、赛车等速度型运动与骑马、马术去做类比,追求那种速度感,包括很多接触马很久时间,甚至从事马业好久的一些人也这样。在这,我只想打个比方,如果你骑辆随时可能爆胎(马失前蹄)、油门线有50%几率会断(停不下来)的公路赛车去飚车,你毫发无伤的回来的几率有多少呢?
   
马术是复杂的,复杂在于你的运动伙伴(当工具也行)是个动物,不能用语言交流、不懂法律,不认字的动物--马,要想安全的骑好马,首要任务就是学会用其他的语言去跟他交流,比如说骑坐、腿与马的接触、口衔等等,而这就是学习马术、学习骑马的一个过程,这种过程往往是漫长的,是艰辛的。
每个人,特别是中国人,在纸上谈马时往往推崇“蒙古马”,而到了现实世界,几乎每个人都喜欢高大、俊朗、有活力的马,表面上看,这种心态跟我们玩篮球的喜欢耐克鞋、玩户外的喜欢始祖鸟一样。但真正玩进去了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其实用玩车来跟玩马比较更贴切点,开兰博基尼肯定跟开QQ去飚车感受不一样,这就造成了虽然都是骑马,其实不同的马差异极大,不可混淆。


     
    马业、马术是复杂、难懂,专业性极强的一项运动。从马匹的选择、马的饲喂管理、马的训练、鞍具的选择与保养、到场地的选择、骑手技术能力与马匹技术能力的匹配等多方面都需要骑马者去学习、去研究。只有所有这些都做到了,才有可能去保障骑马者的基本人身安全,才有可能去保障马的利益,不然马受伤、病倒、疯掉。
   
有了以上这些,如果让我去组织咱们在路上、荆楚骑士群的朋友们去野骑,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搞。
   
首先,我没有这样的马。这些马要求习惯在活动地域的地形里穿行,耐力好,不畏严寒酷暑。

性情稳定,只会慢慢跟着一个一个往前走,而不会因为哪个队员突发奇想想放一绷子时马群全跟着跑。

我手上只有做马术的运动马,只接受正确的指令,能接受指令在原地-跑步、跑步-立定、慢步-快步之类的转换。

我的马常年在马场的训练场里生活,对外界的世界有陌生感,也不习惯走高低不平的路,如果有不善待他们的人,或反复下达些矛盾、混乱的指令时会撩蹶子把你甩下来它自己跳栅栏跑回马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强@ 于 2009-12-11 18:29 编辑

以下由本人转贴

第二,我确实找不到可以野骑的线路,可以放牧的草场。马在南方是稀缺动物,在武汉这种地方,本土出身的牛羊们从祖宗基因中传下来的图像记忆中是没有马这种动物的,所以在武汉牛羊们眼里,马是跟老虎差不多的危险、陌生动物,类似的故事在2000年钱“黔驴技穷”的成语里可以找得到,我可不想受惊牛羊的农民伯伯主人们拿着锄头、镰刀追着咱们队伍砍,搞一场关公战秦琼。我,包括难民兄、武汉的户外界,都没法保证咱们每天可以组个20-30人的野骑旅游团风雨无阻的出去骑行,充其量一周一个团队就不得了了,要那样的话,咱要养这20-30匹马,可不能按马术俱乐部的饲喂方式去用饲料、成品草料去喂马,那会亏的我去卖肾滴。。。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找一大片专属我的牧场(这是边疆牧区骑马为什么便宜的原因之一),不要太大,500亩就够,还得牺牲我自己,打个帐篷当现代马仔,白天骑马放牧,晚上点着油灯蹲帐篷里给美女发短信度过漫漫长夜,半夜里做梦有个MM跑来给咱暖被窝。。。

第三,我不信任来玩的人会去好好善待马匹,能好好遵守规则。我见过一上马,坐都坐不稳就想跑,我跟他说小心摔他还反问骑马还会摔跤的人;我见过一个美女多就喜欢表现自己特喜欢在美女面前大叫一声“驾”马屁股上抽一鞭子绝尘而去而不管别人的马是否也会都一起绝尘而去的帅哥;我见过一边用脚后跟死命踢马让马走自己平衡不了靠拉缰绳去找平衡搞的马不知道你到底是想让老子走还是想让老子停大不了老子带你一头撞死在墙上的猛男;我还见过小心翼翼坐在马背上马也没动只是肚子上有个苍蝇马用后脚撩一下赶苍蝇人就从马背上摔下来3天起不了床的大姐;。。。。。。不是我的马发了疯,就是可爱的人们住了院,这事我不敢玩!

第四,我不信有伤害意外后大家不来找我扯皮。骑马也好马术也好是项潜在危险度很高的运动,即使在最专业的俱乐部最专业的教练指导下骑调教最合适的马,也不能保证骑手不落马,不能保证落马的不会有伤害;我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去降低潜在危险发生的几率,即使发生了也不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伤害。保障安全是需要有经济基础去做支撑的,场地、马匹护理、医疗、调教、鞍具、教练水平、安全程序等等等等。所有这些,还得骑手去配合,需要骑手有极大的耐心去做最基础的技术学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打圈、去打浪、去练骑坐、练平衡,增强骑手的腿部力量、对马的熟悉程度、练习高度的自我平衡。这些东西即使在我的马术俱乐部里也不一定能完全得到保证,出去野骑?还是些大部分第一次上马的人去野骑?我真不敢想。。。



第五,所有愿意参与的人都会说:我绝对不会摔的。。。。还是讲讲我身边这几年里发生过的事故吧,好就好在事故严重点的都不是客户,而是工作人员,让从业者们多点教训也好,会对马术对安全有跟深的了解,以便安全的从事、推广这项运动,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小A,湖北人,前北疆某边防营骑兵巡逻队士兵,服兵役3年,当兵期间每周2次跟一个排的战友骑马在北疆巡逻,他们的巡逻线路大概长60公里,一个来回就是120公里,一周巡逻2次,每次2天,很牛的人哦!我第一批蒙古马买回来后,咱们董事长亲自点将把这位行家派给我做助手,辅导我工作。他在咱那工作的第三天,董事长来看看我带回来的马儿们,小A兴奋异常,挑了匹咱们马群里最牛X最快的马,就在咱们基地的那个大场子里绕圈飞奔,那可真是英姿飒爽,小A重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的“我是一个兵”的年代,这哥们好像不会打浪也不会真正的压浪还是单手持缰,说是部队没教过其他的。。。。一圈一圈又一圈,马蹄生风啊,大概第8圈时,哥们拉缰想继续转圈,可马儿明显有自己想法想跑直线,小A哥继续拉缰,马儿头和脖子顺着他身子还跑直线————2秒左右马进了树林,再两秒马自己跑不出来了,再15秒小A哥自己从树林走出来,额头上一道月牙型的血口。从此小A哥如果演包公席绝对不用再化妆了,额头上的月牙跟包二哥绝对一模一样。。。。。
    小A的故事还没完,待续。。。。


小A的幸福生活还远没结束,好在董事长视察那15分钟他还只摔了3次而已,除了留下个月牙儿,倒还十个完整人儿。不过小A 哥从此在我心中无比高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士兵的形象就此坍塌。
    小A继续在我身边的幸福生活,每天睡睡觉、骑骑马,倒也快活得像神仙,只是我再也不会听他说的有关马的任何意见了。。。。日子如流水,转眼过了二个多月,在个乍暖还寒,正准备开春的日子,我有事外出,中午接到个电话。电话内容很简单:小A摔了,没死。
    时候知道了事情经过,早上10点小A起床(他一直这样),觉得该去骑骑马锻炼身体,免得越长越肥了,以前也摔怕了,吸取了教训,直接去马圈里拉了匹最乖的蒙古马,对,是最乖的,名字就叫“乖乖”,现在还在我手上。下面的程序是备鞍,拉马去操场。。。。一切正常。上马,走。。。。。大概前行了3米,乖乖一个蹶子,小A一点准备没有,很慢的动作,跟电影里的慢动作一样,慢慢从马脖子上化下来,结果也简单,右肩锁骨骨折。其他马工处理完小A的事后,把乖乖拉回马厩卸鞍,发现马背上有道15厘米长的口子,检查了鞍具,发现也不是鞍具的问题,估计是马在圈里时不小心身体在不规则的栏杆上蹭伤的,小A 摔马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从此。,小A第2次从马背上退了役,直到今天,他还经常疑惑的辩解:我备鞍时检查过马的啊。。。。
未命名2.jpg 小A就是被这匹马15分钟摔了3次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B*姐的故事。。。。
   B*姐可能是咱这最早的黄金客户了,非常喜欢骑马,几乎每周都来。她为人热情、开朗,人长的不高,但也阳光明媚,客客气气,咱们马场的人都还挺喜欢她的。B*姐骑马的最大乐趣就是享受骑马飞奔的感觉,用她自己的话说,骑在飞奔的马上,享受者春夏秋冬的风儿从脸庞吹过,人生所有的幸福与快乐不过如此。。。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就像个婆婆一样,只要逮到时间就跟美丽的B*姐唠嗑,告诉她马术的乐趣在于人马合一,马术需要系统的学习和长期艰苦枯燥的锻炼。大部分日子里小B还是挺听话的,尽管从她眼里我看出来了无赖,但总体上来说还是按咱们的要求在指定的场地里做指定的科目,如此过了有半年多。终于有一天,小B先求教练再求我,要在咱们的跑道上走走,绝对只走走不跑步。那是咱们马场还是有跑道的,很简陋的跑道,因为从对外试营业后就从来没发现过任何一个来骑马的武汉人真正会的,所以从来就不让任何客人上那个跑道,试营业半年多,一直就只是马工、教练以及我在跑道上遛遛马而已。
    当B*姐忽闪着她美丽的大眼睛再三求我时,我这种从来就在美女面前不太坚强不能遵守原则的人实在没法拒绝,只能在她保证不做跑步后答应了她的要求,而且只给她10分钟时间(她那节课也只剩10分钟了)。快乐的、美丽的、有双美丽大眼睛的B*姐上了跑道,按咱们教练的要求先做了半圈的慢步,再开始做快步打浪。教练没法跟着马去跑圈,只能在场边站着大声的指导她。
    2圈过后,压抑了可能一辈子的B*姐在快乐支撑之下,忘掉了所有给我的承诺,对我所有的保证(也许从最开始就没想听我的),繮一松腿一磕做起了跑步。我现在还记得那天,阳光明媚,清风徐徐,是个给人美好回忆的天气,回忆中还有B*姐银铃般快乐的笑声,以及银铃般的叫声:我。。。。好。。。快。。。乐 ,,啊。。。。我。。。像。。。飞。。。一。。。样。。。拉
    就像老人常说的,好日子往往不会长久。快乐只持续了1分钟不到。正低头找火点烟的我只听到:哎呀、妈呀、噼三声想,再抬头时B*姐已经摔在了跑道上。吓得我赶紧去英雄救美,结果还好,经检查没有任何骨头发生断裂和错位,只是B*姐感觉浑身疼。经过医院检查,B*姐没有骨折,也没有内伤,诊断书上写的是全身软组织挫伤,大概在床上躺个一礼拜就没事了,从此我再没看见过美丽的B*姐,马场里也再也听不到她银铃般的笑声了。
    后记,所有的医疗费都是B*姐自己出的,因为她承诺过如果她上跑道不听我们的要去做跑步要摔伤了都算她自己的,她完美的执行了她的承诺。
    事后分析摔马原因:B*姐的马术水平还不能保持正确的缰联系,以及转弯、弯道时腿的辅助,马儿直线跑步时问题不大,但在转弯时完全得不到骑手的缰和腿等转弯的辅助信号,马继续直线,一直到要撞上跑道围栏——不幸的是马不是机动车,它有自己的思想,在要撞上东西前还没得到指示时它做出了自己的判断:急停!所以B*姐完美的飞了出去,落在3米以外了。也幸亏是整个身体平整落地,没有造成任何骨折。不幸中的万幸!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哎,本来是就深圳伤马伤人的事故跟点贴的,结果变成讲故事了。也好,就讲讲在武汉的马场(主要是我那个马场)里发生的故事吧,讲到哪就到哪啊!
   前面的贴说过,马术是复杂的体育运动,由很多很多需要专业素养的一些细节组成,每个细节都可能出现安全隐患,就像户外攀岩里的徒手攀登一样,需要技术+专项力量+冷静思考的头脑+对突发事故的正确反映+运气。
   其实每个事故或者说意外都能找到我们在某个细节上处置的不适当。马术如此、攀岩、高海拔攀登、野外探险、潜水、滑翔伞等很多运动都是这种规律。


前面说的几个事故,我们分析下都有哪些问题:小A冲进树林,是因为他尽管当了3年骑兵,但在中国不管是骑兵还是牧区的牧民从体育的角度来说都不能算“会”骑马,在需要马做较为复杂的线路时马匹往往就失控。教训一:不是会骑马的就会“马术”。
   小A哥锁骨骨折那次,根本原因在自己:所有骑手在备鞍备马时(初学者由马工代劳),都要按程序观察、刷马,一方面在骑行前把马打理干净,另一方面给马做刷洗是一种马喜欢的按墨,能让马愉快的去进入工作状态,保持好的心情,最最重要额是通过刷洗、抠蹄、备鞍,检查马匹及马具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比如:马的意外伤害、生理疾病、异常的情绪、是否发情、鞍具是否正常。。。
    B*姐摔马,根本原因在于她的骑术水平还不能去做跑步,别的不说了。

小C,我十多年的朋友,其中有一半的时间除了是朋友,还是同事,一起打天下很多年,其中也包括了我搞马场的这段时间,一般跟我熟识2年以上的朋友都认识他,他在马手上受伤的故事可以说更希奇、更古怪、更好笑。
    还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冬天,那是咱们的马儿从草原来到武汉的头几个月,故事里除了小A,还有个“老蒙”(蒙族),另外就是小C了,小C也就是那个小A 摔伤后给我打电话说“摔了,没死”那个人。小C属于那种很酷的人,不是熟到穿一条裤子的那程度绝对跟你没话讲那种“酷”。由于以前跟我一起从事户外运动,除了“酷”以外,还养成了事事小心,很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习惯,即使这样,也没保住他不在马手上受伤。下面听我一一道来。



前面说过,他是个很小心的人。马来武汉了,作为工作人员倒是可以免费享受这种“贵族运动“的,从他的眼里我也早看出了上马的欲望。但别忘了他可是很酷的人,每天只是帮我喂马、清马厩、刷洗马匹,顶多也就牵着马遛遛,就这么持续了一个多月。直到一个多月后,他已经觉得马儿都已经把他当爹了,不再把他这个武汉人当老虎的时候,他才挑了个最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个马儿们都看着很舒坦幸福的阳光明媚的日上了马。这样的日子也持续了2个多月,小C一直很小心,即使骑马也只是骑着马到处慢步遛遛,练快步都不做,就别说跑步了,这样下来,即使其他的ABDEF都多少发生了故事的时候,他还什么故事都没有。
    小C关于马的故事在一个一样阳光明媚的日子开始了。那天咱们有个计划,准备以老蒙为核心大家一起去调一匹生马,这匹马我给它起的名字叫“小黑”。驯马的方法完全按蒙古族祖传的方式搞(我虽然是领导。毕竟心里没底,虽然反对蒙氏调马法但也不得不默认。


先描述下我们进行的标准式蒙族传统驯马法:蒙族人其实在心底里是把马当成非欺负不可的畜生的,驯马前准备的工具和人手如下:鼻拧子一个、马口衔一套、鞍具一套,另外准备了6个人,一个骑手,5个帮手。5个帮手其中一人负责用鼻拧子把马的上嘴唇和鼻子这一块软软的肉用鼻拧子拧住,目的是让生马痛得往后退而不敢乱动,需要马痛到什么程度呢?要把马拧着四肢发抖就到位了。。。。
    另外4个帮手2个负责从前面死命把绳子拉着不然马往后跑,这样马就基本上以后墩的姿势定在那不动了。剩下两个帮手就可以从容的上口衔、上汗屉、上马鞍,紧肚带了,把一切都准备停当,等着骑手上马。
    最后上场的是骑手,风险最大这个,他需要负责上马后在大家都放手后,安稳的坐在马背上,等马去跳去踢,去拼了老命想把马背上讨厌的东西甩下来。
    小C当时并不在咱们这个6人蒙古驯马法的团队里,。那天我接了个客户的团在咱们基地做拓展,他负责去做拓展的保护和领队工作。哎。。。。。灾难来了躲哪里都不中

那天的驯马过程就是我刚才上面描述的那样,一般情况下,等马尥蹶子、乱跳那么几下,再疯跑几圈后要是没把上面的骑手甩下来,这马就驯“成”一半了,再重复几次,马也就算彻底驯出来了。蒙族的这种驯马法是他们千百年的传统,是顺应他们生产生活习惯的,因为他们每个骑手每年在马最虚弱最无力的春天就那么20-30天平均每人要面对的生个子马至少在10匹以上,这几乎是唯一的办法,从历史的角度看倒也无可厚非。当然损失也是有的,马也有人也有,人士摔死摔伤,马要这年没训出来一般都会得神经病,原则上只能杀了吃马肉了。人马损伤的比例也都差不多,都在百分之十左右。


那天训“小黑”,很不幸,小黑就属于那难驯的百分之十。不到3秒钟,小黑就把马背上的骑手甩了下来,骑手倒没摔伤,不过马还在继续跳,急于把背上的马鞍摔下来,把前面牵着长绳人拉开。别看只是匹2岁的小蒙古马,2个人拉他的时候才知道啥叫胳膊拧不过大腿,不到2秒,前面两人也拉不住了 ,只能由着“小黑”拉着近10米长的绳子背着马鞍跑开,往咱们的小C做拓展的方向跑去。。。。。。
    后面的故事都是小C和小C的手下自己描叙的:


小C正跟客户做拓展了,一阵马蹄声,小黑从远处跑来,离他们50米远就放慢了脚步。我前面说过,小C是对马有爱心的人,1个多月喂马刷马的经历,其实马都快把他当兄弟了,因此当小C站在那没动,只静静的看着它时,“小黑”并没有恐慌,只是慢慢的从离他只6-7米外的地方慢慢走了过去,还拖着那根20米长的绳子。
    我前面说过小C时个有责任心的人,让他看到小黑就知道这马是跑了,他肯定得帮忙把这马抓住,不然马要到处乱跑吓到小孩怎么办?踢破了瓶瓶罐罐怎么办?踩坏了花花草草也不好啊。于是等马已经走过了他近15米后,他侧着身子慢慢往前走了几步,慢慢弯下了腰把牵马的绳子抓在手里。眼睛还一直盯着“小黑”以防它有啥惊人之举。
    就在小C抓住绳子还没把腰完全直起来的时候,小黑看到了它的举动,只有一个反应“:原地启动跑步,是袭步!小C手里的绳子像刀一样的快速划过,他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也知道绳子快速划过会像刀片一样把他的手掌划伤,于是他松开了手。
     就在他松手的那一瞬间,马的巨大力量还是通过20米长的绳子传导给了他,这力量把他带着原地转了两圈,人一般在转两圈时时是不可能有啥以为伤害的,跳芭蕾舞的一般一转都几十圈的,也没有听说谁转两圈会有啥意外的。。。
     但这两圈确实太快了,快到他的脚跟不上他身体其他部位转动的速度,于是他只能听到”啪“的一声,这一声从他自己的骨头,腿上的骨头传过来。。。
    时候去医院检查,小C的脚踝处骨折,上了石膏,他修养了2个月。。。这就是小C的故事,他跟马的故事就此结束。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咱们的主角是匹马,就是把小C弄骨折的那匹马,它的名字叫“小黑”
    “小黑”刚来我们马场时,是匹2岁的蒙古改良马,公的还没骟。刚来的时候非常漂亮,身材匀称、精神头很好,是匹漂亮的小公马。
    所谓蒙古改良马,是咱们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为了提高中国马种的工作能力(这里的工作能力指的是拉车、驮货、犁地、产奶、产肉等方面的能力,反正就是把马当牛羊猪一样的畜力和牲畜),先后从前苏联和东欧地区引进了纯种的“卡巴金”“阿哈尔。杰金”“顿河”“苏高血”“奥尔诺夫”“苏重挽”等种公马和基础母马,再加上解放前国民党政府从国外引进的“摩根马”“阿拉伯马”“夸特马”,以及民间自行引进的“英纯血”“吉尔吉斯马”,白俄和日本侵略者引进的“诺曼马”“沙加阿拉伯”“纯血”,等等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马种。这些外来的马种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政权,用不同的育种技术,用本交、杂交、回交、横交等不同层次的育种阶段改良着中国本土的“蒙古马”“哈萨克马”“川马”“河曲马”等地方马种。

就笔者看来,上世纪前80年,中国马品种的培育从宏观上看,其实就是把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全倒在一口大锅里,加上水,再使劲搅拌,在还没有完全搅拌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搅拌的人扔了棍子就跑了,剩下的就是那锅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东西。
    这锅“希达达粘乎乎的东西”,把它稍微按稀稠、颜色、味道等标准分开下,还是可以分辨出一些来,这些分辨出来的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日常听说的中国著名地方马种:
   “伊犁马”---由哈萨克马与顿河马、苏高血搅拌而成
   “三河马”---由蒙古马、苏高血、奥尔诺夫、诺曼马、英纯血搅拌而成
   “山丹马”---由蒙古马、藏马、卡巴金、河曲马(也算蒙古马的地方品种)搅拌而成
   “山东大菜”----由蒙古马、苏重挽、阿登马、阿哈马搅拌而成
   “锡林郭勒马”---由蒙古马、阿哈马、卡巴金马、奥尔诺夫马搅拌而成。
    上述搅拌的材料排名不分先后。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悉,小黑已经在湖南摔死了……缅怀一下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4: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马的品种来源为什么我要说这么多呢?
    因为很多对马很感兴趣的朋友很喜欢问某一匹国产马,它是什么品种?这个问题在中国说那匹国产马确实不好回答。不好回答的原因,我把中国上世纪前80年马匹育种的办法跟国外,主要是欧洲的育种方法的异同先简单说下,俺不是专家,只能凭记忆瞎说一气,千万可别当“教科书”去信。
    先简单说下马育种的过程。。。。弄一匹很完美的公马,找一群估计基因可以结合得很好的母马配种,生出来一群杂种,再从这群杂种里挑出一批跟自己育种目标接近的马驹留着(主要留小母马),其他的处理掉。再找匹跟上面的种马一个品系的种马,再跟这群小母马配种,再生一群小马驹。如此2-3代,要运气好,生出的小马驹们跟自己想要的差不离了,在从小公马里面挑几匹最棒的做种马,跟小母马们杂交。再生一群小马。。。。。。要觉得还差点什么,就再拖匹别的品种的种马来再找小母马们配种。其实说简单点就像咱们做汤差不多,咸了加水,淡了加盐,想新鲜点加鸡精。。。。等一大群马基本再生小马时跟跟它爹娘差不多了,这个品种就基本定型了,一个新的品种就诞生了。
    上面说的简单,但其实是很难的。因为毕竟跟做菜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每次加“佐料”“水”的时间很长,得等母马十月怀胎、得等小马驹断奶、得等小马长成大马,发育、性成熟,才能下一个循环。
    其二,动物,即使是一个属间的杂交,1+1不一定等于2的,有可能等于250,一匹最优秀的阿拉伯马跟一匹最优秀的阿哈马杂交,即可能继承父母最优良的基因,也有可能继承父母所有的缺点。这种组合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育种专家们一方面需要耐心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需要运气。


国外的马育种跟咱们国家上世纪前80年有啥异同呢?
     最根本的不同是育种目标的不同,国外,特别是欧洲,各个育种家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指定了不同的育种目标。比如阿拉伯地区,有的育种家培育阿拉伯就是要漂亮,要气质,这样他们培养出的阿拉伯主要用作欣赏(跟培育宠物狗差不多),有的育种目标是耐力,搞出来的就是适合在阿拉伯沙漠、戈壁长途骑行的阿拉伯马。英国16世纪的育种家门育种目标是短途速度赛马,400年后的今天,英纯血是全世界所有赛马场的比赛主力。法国在中世纪时拥有欧洲大陆最强大的骑士团,所以法国、西班牙的育种家们培育的除了可以重载的诺曼马、西班牙马。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55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9-12-11 15: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5: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强@ 于 2009-12-11 18:31 编辑

中国典型的马匹繁育:上世纪60年代,解放军边防部队强烈要求培育新的军马,供咱们边防战士在漫长的边境线巡逻之用。要求是:耐力好、耐粗饲、不生病、有必要时有冲击力(速度)。根据这个目标,亚洲最大的军马场花了上十年的时间,用本地山丹马为基础,引进了奥尔懦夫、卡巴金、欧洲温血等很多外血品种,通过杂交、回交、横交等各种手段稳定了马的品种,形成了一种山丹军马,其体型、耐力、速度都不错,平均肩高大概在155左右(记不清楚了)。后来送部队去给干部战士们使用,知道部队反馈回来的信息是什么吗?
      部队的反映是:
     1、这“山丹马”高原适应能力不行,好多青藏高原的山口过不了(那些山口海拔在5000米左右。
     2、这马太高了,咱们的战士全副武装后难得上下,不方便
     3、这马太高了,部队要用它驮装备时战士们够不着。
U2142P27T1D576898F3DT20091210143226.jpg 骑山丹马在高原巡逻的中国边防骑兵连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5: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奥尔懦夫……奥尔洛夫听到会哭的

嫌马太高这个太丢人了。。不会训练马跪吗。。。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5: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民兄来了啊?请坐,请上座,喝茶!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5: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后来山丹军马场的干部职工们虚心听取了部队战士的意见,又花了上十年的时间,用藏马跟原来的山丹马杂交,横交、回交、固交。。。。。降低马的身高,增强了马的高原适应能力,重新培养出了正式的中国军马---著名的“山丹马”,这是80年代末的事了。这马分别在当年的全军、农业部,其他部获得了好多大奖,得到了很高的荣誉。
    获奖的第2年,全军大裁军,所有骑兵部队除极少数留作表演外全部裁掉。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没有了正式的骑兵部队。又过几年,山丹军马场军转民。。。。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6: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主要指欧美):
    每个品系有其协会,如德国的“霍士丹温血马协会”,下面有很多育马者,有的养母马,有的养种公马。所有的种公马都由协会固定时间从小公马群里按严格的标准选出,其他的都骟掉,剩下的就是种公,都有相应的证书。合格的基础母马经过评定也有证书,只有有证书的种公和有证书的基础母马配种生下来的小马,协会才会发证书,这马在市场上才能叫“霍士丹温血马”,没有证书的不能叫霍士丹。。。。。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6: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咱是胡扯的,要有懂得更多的朋友看到有不对或需要解释、补充的请帮忙,免得误导观众啊!!!1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6: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那些跳障碍和做舞步的公马都是种马?不可能吧!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6: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了半天马的育种,咱们还是回“小黑”这来吧。
    有人问小黑是啥品种,我只能说是-------“杂种”
    搅得稀巴烂的杂种。它出身的时候像纯血,2岁时像小一号的沙加阿拉伯,2岁以后像“怪物”。它3岁的时候肩高只有142厘米左右,完美的继承的蒙古马矮小的基因。头倒很直,眼睛大大的很灵活,跑起来非常喜欢翘着尾巴,身子还短----这都是阿拉伯的特征,估计他祖奶奶的大姨的弟弟的2叔的爸爸是匹阿拉伯马。
    还有,它的被毛很短很细,比较亮,腿上几乎没有距毛,性格非常敏感孤傲-----估计它3爷爷的大伯的2侄子的3姨妈是匹阿哈马(所谓的汗血宝马)。
    这是中国大陆据大部分的国产马的典型,你根本没法知道它到底是啥品种的马,说是蒙古马吧,纯蒙古马才120-130之间,头大脖子粗毛还长,说是它的外国祖先们吧,人家阿拉伯人、欧洲人要掐死我。
    所以,只能叫他们杂种,现在圈里有个比较准确名称“国产改良马”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175

回帖

3097

积分

游客

积分
309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7: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我说的种公、公马啥的不太准确也不够详细,这里补充下
   经过品种培育协会认证的公马叫种马,只有种马繁育出来的小马这些协会才会发证。剩下的那些其他的公马呢?那些公马一部分骟了,还有一部分继续留着根,继续接待马术学习者,继续比赛啥的。之所以留这些马不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马很敏感,有气势,有那股霸气,有时能帮骑手取得更好额成绩,当然,公马在平日的训练、饲喂管理、比赛中都需要饲养者和骑手花费更大的精力。留成公马还有个经济上的原因:有些公马在做种马评定时也许没选上,但如果马主有信心,想赌一下,在后期的训练、饲喂、调教、比赛中精心打理,万一在马成年后获得了好的运动成绩,回头来还有可能被评定为种公马的。一匹公的冠军马的市场价值远远大于一匹没成绩的种马或一匹得冠军的骟马。
    注:国外的种公马评定的项目主要有:外形、结构、运动能力(比赛成绩)、性格、精子活力。。。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6570728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23

回帖

2597

积分

论坛元老

毫不掩饰的wow和马术爱好者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97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09-12-11 17: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希瑟 于 2009-12-23 09:38 编辑

果然好复杂,晚上回去接着看!!!!
欢迎加入荆楚骑士群:320878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12 00:02 , Processed in 0.06871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