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十句话说尽中国千年史( y% j O/ Y, [( @ c
+ [ T+ ?" n |1 X5 v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 b7 z/ x6 K3 V
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8 y$ X: j& U% A9 Y5 e9 @( D
- ^8 ^# z" q4 [% z* j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1 D% F% [1 _: B) r+ y% q1 u3 U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n- r k2 s6 e% b- b
4 u: |8 I' L$ J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9 s6 F" g. R2 b6 D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 @% T2 b* y0 o9 B
% w `: i' J# ?6 D$ M9 W* @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 {& D4 V% [4 I5 K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 X2 m, c; w8 F1 W m
8 ~% P' o' ?0 S8 I# m( I% p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 }5 q. a% ?. A; O% k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4 A$ O2 J9 y1 ]) g+ b! m; |4 m8 N
5 p0 k( t2 T9 y, R: T8 ]4 j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 I0 f! \& P, M- E: P2 J% o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 m" d) {) `' t5 S; B4 |- U6 e4 C8 r% B( u, x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 a5 Z1 h4 v6 w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 F% t1 @. O j, d+ {& t' c7 P! _% G) \' a2 }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3 Z/ k( r, E' O+ i: K+ U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2 {0 `/ s2 W2 m9 f" @, u, u) R) L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 }2 J: K8 q: J% ~" J
" K9 o1 ?( j2 h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 h- r2 j; Q) U6 C6 h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 ]+ ?9 e4 }! P) l5 N* l
, f) M* Z8 r" z, O( H* F! V
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0 R( S3 \0 K+ n( T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