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67|回复: 4

【新人及老手溯溪必读】系列文章汇总

[复制链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2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0-7-10 17: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宜昌老树摘译至电子书《Canyoning》(www.canyoneering.net)  
原文版权归AMERICAN CANYONEERING ASSOCIATION 所有;  
译文由老树无偿提供给驴友使用,希望大家共同支持溪降的安全、环保理念;   
  
山洪暴发-在你去之前知道  

山洪暴发代表着对溪降者最大的单一危险。峡谷是由水创造的。并且它继续作为雨和融化的雪水阻力最小的通路。洪水集中在狭窄的峡谷中变得狂怒和暴力,水位经常在几秒中就能上涨十英尺。  
   
有几个因素可能导致山洪-最明显的就是天气。了解气象学的基本常识对每个溪降者来说都是必要的。在你进入峡谷之前,你必须看整个流域的天气预报和当地的气象。要知道预报不是100%可靠的,你也应该考虑其它因素,如流域、可能的流量、上游降雨,化雪和大坝;  
  
流域   
   
是指整个峡谷的集雨区。一个大面积流域上的一场小雨也可能造成一场洪水。同样的,离你许多英里以外的流域中的局部暴雨,也可能几小时之后在你的地方现成山洪。研究你的地图找出流域地形。在陡峭的岩坡,水将从表面流过而不是被土壤吸收。这种流水将形成山洪。  
  
上游暴雨   
   
将是你评估山洪风险的最重要因素。多远算上游取决于峡谷流域的面积。假如流域小,上游可能只有几英里。假如流域大,上游可以是几百英里,上面的天空将观察不到。检查当地的气候模式将知道气候系统的发展方向。假如气候从西发展,而峡谷由东往西流,你将可能观察到气候的变化,因为它经过你的路径。假如气候是由东发展,变化将在你身后发生而且你不知道。因此更需要寻找更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以及分析这一节中提到的其它因素。  

近期的降雨也应该检查。假如土壤已经饱和,它将吸收更少的降雨,土表的水流将更多。近期的降雨增加了洪水的风险。流域中任何地方的积雪也值得考虑。大量积雪和雨水的混和物将导致一次洪水,即使是流域很小的峡谷也一样。  
   
其它危险因素如坝也应该考虑。当你研究地图在集雨区搜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人工和天然的坝。海狸筑的坝,或原木堵塞都可以形成一个蓄水池,一旦破裂将把水全部释放出来。即使流域不是林区,也不要忽略形成自然坝的其它因素。比如滑落的岩石或堆积的植物。这些可能都没人工坝危险,通常水会在水池太满或下游需要灌溉的情况下放出。和管理水坝的人通电话,你可以确定是否会放水以及告诉管理员你的溪降计划。  
  
察觉山洪暴发   


即使采取了所有的预警措施,山洪也可以在不知晓的情况下抓住你。一旦你进入了一个峡谷,非常重要的事是通过对潜在的报警信号保持警觉,来保护你自己。  
  
水位 观察到水位的突然增长或流速加快;  
  
碎屑 观察到水面飘浮物增加,比如松果、松针,嫩枝和树叶  
  
水颜色 观察到水颜色突然或没预计到的变化。  
   
气味 注意空气气味的变化,雨和泥浆都有可辨认的气味,可以作为一个报警信号;  
  
声音 幸存者和目击者描述说最致命的洪水像水墙一样从峡谷中冲下。声音像雷声一样的巨吼;  
  
洪水中的反应  
   
不幸的是,没有一条警告信号是十分安全和绝对的。肯定存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假如你够幸运地收到了警告,时间是关键的-你必须迅速行动。即使是事后被证明不必要的行动也比犹豫不决被冲走的好。  
   
1。不要试图能跑过洪水。你会输。  
   
2。立即寻找高地。溪流转弯处的内侧比外侧好,在转弯的外侧,离心力将把水推的更高。高地通常可以通过茂密成熟的植被来识别。溪谷两侧的线和侵蚀也可作为高水位标记。  
   
3。丢掉包。不要让沉重的包或其它装备减慢你的速度。没有装备能比你的命值钱-丢掉它并到达高地;  
   
4。等待洪水退去。不要试图涉过或穿越洪水中的峡谷。也许会等24小时或更长。耐心点。  

5。采用保护性泳姿。假如你不能爬到高地并被水冲走,翻过身来背向下,脚向下游方向。带头盔将增加你生还的机会。  

不要指望救援   
   
进入很深的溪降,即使是小伤害也会造成大问题。溪降将带你进入一些你所见过最壮观并且遥远的风景。你碰到的技术问题将检验你的能力以及提升你冒险的判断力。但是你应该意识到使溪降变得非常吸引人的特别因素也将使救援变得复杂。假如你或同伴受伤,救援和搜索队伍将很难找到你,找到路以得到医治,并且使你从峡谷中逃脱。救援将需要几天并不能保证成功。你必须精心准备以对你自己的安全负责。  
  
计划逃生和撤退  
   
当你下到一个峡谷后,时刻考虑你逃生或撤退的余地是非常关键的。逃生是指通过峡谷岩壁的裂缝翻出峡谷到达峡谷边缘:可攀爬的裂缝,支流,陡峭的冲沟、更低角度的斜坡,一系列的岩层。撤退是指攀爬岩石或通过锚点固定绳索沿路返回上游,对于难度及前方地形未知的第一次溪降,逃生和撤退计划显得尤其重要。当你对收集的所关心的溪谷信息可靠性有所怀疑时(如锚点、所需的绳索长度,水量)或者你估计可能有洪水时,逃生和撤退计划也是重要的。对你的选择余地有所了解将使你在紧急情况下更好地决策,或者可以在时间计算错误时改变计划。  
     
计划在你进入峡谷之前就应当进行了。研究你的等高线地图,找到潜在的出口。假如可能,搜寻每条峡谷边缘的出口。假如看上去没有一条天然出口,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峡谷边缘上某个战略位置放下固定的绳索使你的退路更灵活。一旦你开始下降了,经常检查地图以知道每条潜在出口的位置。最近的出口使在你前面还是后面?当你经过每个出口时,研究它是否时实际可行的。你能迅速的逃出或需要保护和拴绳吗?当你站在那里时,睁大双眼寻找高地。时常问自己“假如洪水现在来了,我要逃到哪里?”这种精神上的练习将在洪水真正发生时,显著降低你的反应时间并且可以救你的命。  

当你不能确定能从峡谷边沿逃出时,事先做好撤退计划时明智的。下降后不要抽回绳子,留在那里直到你肯定下游有出口时,再回来抽绳子。  
  
溪降是有趣的,我们也鼓励你去探索,但是记住你的安全由你自己负责。你决定在高风险或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峡谷将带来致命的后果。  
  
当你犹豫时,留在外面!     因为峡谷明天还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2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7: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溪行装——逆流而上


整理 / 王欣珮

  
《 基本装备 》
  
溯溪最起码得有一双阻滑性良好的溯溪鞋,因为溪谷石块大都相当滑溜,一般鞋子很容易因抓力不够而发生危险,溯溪鞋可帮助在湿滑的石块上如履平地,发挥防滑效果。溯溪鞋有二趾及全覆式两种,一般以两指的鞋子较好著力、施力,鞋身最好為潜水布质料,鞋底为不织布质料,以发挥阻滑与保暖的功效。   
  
注意不要使用波浪胶底的矶钓鞋,那在溪谷岩石上攀爬较无阻滑作用,初学者若不想买鞋,也可以在球鞋下贴上不织布底,当不织布渐渐磨损时,就得更换。或可使用旧的溯溪鞋,以免新鞋在水少的支流溯溪时造成更大的磨损。当然若能准备一双轻便型防水透气鞋或长筒雨鞋,将方便于溯登完下山或离开山谷时行走之用。  
  
除了溯溪鞋,当然安全头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溪石湿滑多蘚苔、山谷也易有落石,滑跌、碰撞的机会大,对头部的保护就显得相当重要。此外最好再到登山用品店买双护腿罩(PE质料),既可保护小腿,还有防寒及防止溯溪鞋拉链损坏的作用,在跳跃或穿越丛林也更为便利。
  
至於服装方面、上衣最好选择长袖、易干、保暖性佳、伸缩活动灵活的质料,裤子则应选较贴身、富弹性且不吸水的材料,一般以聚乙稀等化纤混纺毛织品為佳,目前市售的一种polyropylene(PP)的保温排汗衣裤可满足溯溪者的需求。潜水衣虽保暖,但质料较厚且不透气,较薄的潜水衣适用于秋冬季的高山溯溪。切记不可穿牛仔裤溯溪,初学者亦可考虑用棉质运动裤代替,若能加上一双棉纱工作手套,则可保护手部的安全。此外泳渡深潭时,不论是否谙水性,务必要穿上救生衣和戴上泳镜,可避免溺水意外和眼睛感染。而两截式雨衣,在下雨天或直登瀑布时,则可避免全身湿寒而失温。另外轻巧的睡垫、睡袋、照明用具、备份衣物则可供紧急宿营时使用。
   
《 其他装备 》
  
为了让您在溪谷和山林的穿梭行进更加安全和迅速准确,地图、山刀、炉具、急救包、望远镜、毒蛇急救器、高度计、无线电、指北针也是不可或缺的。
  
《 个人及团体攀岩装备 》
  
拥有了基本装备,您就可开始着手进行简单的初级溯溪,当然初学入门者,仍最好先参加溯溪俱乐部或训练营,跟随经验丰富者,以确保安全。至於下列的个人及团体攀岩装备,若能力许可且经常溯溪也应尽量添购,以确保个人安全并提升技术层次。以下提供一份溯行装备表,让您在行前做好检查:
  
《 溯溪装备表 》
  
个人装备
  
头盔:以攀胶用岩盔为主,轻便、品质较有保障。保护头部,避免落石或攀登、滑倒时,受硬物直接撞击的伤害。
  
溯溪鞋:溯行必要的装备。為不织布底,潜水布质料或登山样式的溯溪鞋。
  
护腿:潜水布料,保护小腿免於碰伤、割伤。长筒者尚可保护膝盖。  
  
攀登确保装备:座式吊带、鉤环、八字环、伞带、绳环、11mm编织主绳等。
  
排汗衣裤:讲求快乾保温PP材质,或具有相同排汗快乾性质的纤维质衣裤。  
  
直式背包:横式或铝架背包於溯登或高绕钻行时极为不便,已较少使用。背包大小视溯行天数而定。当日来回以三十公升左右为宜,两日行程以上则需五十公升以上,但过大并不适合。
  
防水袋:防止背包下水时,睡袋、衣物、相机等浸湿,於背包内加装防水袋是必须的。
  
露宿袋:为减轻体积与负重,通常捨弃帐篷而改用GOR-TEX露宿袋舖另配合外帐使用。
  
其他装备:雨衣、睡袋、睡垫(或地布)、保暖衣物、手套、登山鞋、头灯、地图、指北针、救生衣、泳镜、山刀、炊具、急救包、高度计、无线电。  
   
团体装备
  
岩鎚、岩钉、锚桩、打孔器、制动器、滑轮、上昇器等。
   
最后提醒各位,在将所有装备装入背包前,应分装入防水胶袋封好再置入背包内防水袋中,确实作好防水工作。



  
原文出处:溯溪行装——逆流而上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2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7: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溯行安全


四季溯溪俱乐部 / 罗元妙

台湾的溪谷属于幼年期地形,下切、侵蚀都相当厉害,造成了复杂且多变的地形。隐藏在水面下的状况,往往是无法预知的。又如深潭泳渡、瀑布攀登等,都有其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在从事溯溪活动时,必须先做好安全考量及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自我训练
  
溯溪是运动量极大的活动,平时即应强化体力及本身肌耐力。而对于各项溯行技术如:游泳、攀岩、定位...等及所须装备器材的使用,都应达到熟练的程度。
   
溯溪装备的选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当的装备,不仅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更可降低伤害的发生,以及安全地通过困难地形。溯溪的装备基本上大致与一般登山及攀岩所准备的用具相似,差异在于活动范围是有水的溪谷区。所以除讲求精实、美观外,更注重器材的防水、保温及安全性,一支溯行队伍的装备则又可分个人装备及团体装备。一次溯溪需带的物品很多,且溯溪器材并不轻,因此应依所溯溪流特性在装备上做考量与取舍。当然为了自身安全,负重是多一分保障,但也需要尽量精简去除不必要装备,才不会在行动上降低敏捷性。至于衣著方面则以化纤混纺毛织品為佳,脚上除一般健行鞋外另准备溯行鞋(底部为不织布质料的溪流鞋 ),再加上护腿罩(PE质料),除了防止溯行间的碰撞伤害并防寒外,在跳跃或穿越丛林时更为便利。
  
溯行前的准备
  
(一)气象观察及季节选择:
  
台湾就整体气象而言,是属于亚热带气候,北部冬季因受东北季风影响雨量较多,而南部则较干燥。夏季因西南季风使南部雨季集中于七~九月。虽说溯溪是不分季节的,但溪谷水量大小,却影响溪流溯行的难易度。因此溯登季节与溪流的选择是有相当关係的。大致而言,夏季是北部的溯溪旺季,而冬季中南部的高山溪谷,溯行成功率较高。在溯溪前数天必须密切注意气象预报,雨天对于溯溪并无太大影响。但恶劣的天气,例如台风、连续大雨,易造成溪水暴涨,绝对不宜溯行。另从气温的角度来看,台湾通常秋冬两季天气冷且河流干涸水量少,较不适宜。反之,四月中旬到十月下旬气温正高,行程中任凭清流抚过或飞瀑冲刷全身,其中的畅快舒适绝非言语所能形容,是较佳的选择,而海拔三千公尺以上高山地带则已进入寒带,不论是冬季或夏季溯行都必须加强防寒措施,且相对需要更专业的相关溯登技巧。
  
(二)溯行计划的拟定:
  
其次是溯行溪流的选定:溪谷各有不同的地形特征,所在地不同岩质就有差异,溪的长度不同,水量就有差别,其水质清澈亦有不同。通常初级溯溪都采取较单纯的地形,变化较少,以戏水赏瀑為主,再渐进能满足溯溪者程度的溪谷。  
  
因此事前仔细的选择溪流、搜集资料、分配成员职务、计划採购等,不仅可避免不必要之伤害,更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以下我们以表格形式提醒您重要的注意事项:
  
溯行安全基本概念
  
选择溪流:依溯行目的选择郊山、中级山或高山溪流。
  
收集资料:由等高线图可判断溪谷地形,选择行进路线,紧急撤退路线,以及临近登山步径、宿营、交通等资料,以备回程使用。
  
决定路线:溯行路线、下山路线、预备路线(紧急撤退或替代用)。
  
队伍的组成:不论是新手或是老手,均不宜单独冒险溯行,原则上新手不宜超过全队1/3,一般溯溪探险以五到七人為宜,稍具难度的溪流可至十人。若为郊山大众化溪谷可多至二十人左右,若人数过多,不但溯行时间会拖延,照顾不易反而不便。
  
职务分配:依队员专长如绘图、泳渡、攀岩、记录等分配。
  
装备的调整:依照溯行路线、人员、季节等调整。
  
粮食计划采购:依一般粮食、行动粮、预备粮调配。以精简、轻量为原则,重质不重量。
  
交通:尽量避免自行开车,最好采用租车、起始点接驳的方式,可节省精神与体力的负担。
  
紧急连络措施:将紧急撤退方案及连络方式等详细资料备份留给留守人员。
  
暖身操:溯溪是必须使用全身的活动,为避免造成运动伤害,溯行前的暖身是必要的。从颈、肩、手、胸、背、腹、腰、臀、脚等各部位的关节与冗肉都应该伸展开来。
  
寻找溯行路线:遇困难地形时,谨傎选择可行路线前进,以及主支流路线的选择等,可借助地图、指北针与高度计来断定。高绕路线应选坡度小、植被良好、岩壁稳定之处绕行。并应注意上方踢落的落石,慎防隐藏在林间、石缝中的蜂、蛇等。
  
攀登瀑布或横渡岩壁:先选择路线,勘查把手点与确保点,运用三点不动一点动的攀岩原则进行。
  
深潭泳渡:应先观察水流速度及可能產生漩涡之处,在做好确保之后才可进行。
  
横渡溪流:选择横渡地点及横渡方式,可利用跳跃岩石、游泳、辅绳、木杖或数人互助同时渡河。
  
宿营地点:避免在岩质不稳或易落石地带扎营。在天候不佳时,营地应选择在最高水线以上,以避免山洪暴发,措手不及。
  
三不原则:不贪快、不摸黑、不做超过本身技术能力的动作。
  
溯溪是可休闲、可冒险的活动,但因溪谷的地形是崎嶇不平,激流、深潭、瀑布不断。初学者若要尽兴的参与,最好能参加伪V练营或加入专业的溯溪团体。跟随经验丰富的溯溪专家学习,循序渐进的累积经验,很快的也能成為溯溪高手,安全且畅快的享受神秘的溪谷世界!
  
原文出处:溯行安全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2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7: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溪降教训积累:
  
这是我学到的一些溪降教训,有些是铁律:

1、你永远不会有多余的铁锁;
2、你永远不会有多余的绳子和扁带;
3、你永远不会有多余的结实耐用的垃圾带;
4、随身带把小刀;
5、随身带手电并有备用电池和灯泡,哪怕是一天的短程活动;
6、溪降总是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7、随身带GPS并有备用电池,而且可以很方便地拿出来;
8、一条新绳套好过任意数目的旧绳套;
9、随身携带一个指南针以及1:25000的等高线地图;
10、新手总会降低你的速度;
11、在没有检查水深和障碍物的情况下不要跳水或滑水;
12、不要说你将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回家,你不会按时并且人们会担心你;
13、走在任何商业队的前面,他们会降低你的速度;
14、总是相信留着长胡子的老手给出的建议;
15、不要相信你不能抱住的锚点(树是可以抱住的,螺栓不是);
16、总是计划一条替代的撤退路线;
17、携带干燥舒适的衣服供徒步出来的时候用;
18、在车上放一套干衣服;
19、完成溪降的时间=(你队伍中的人数×你拥有的时间)/(水温)2  


来自:(Jone’s 溪降定理)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71

主题

3万

回帖

220万

积分

管理员

在路上TEAM

Rank: 9

积分
2206323

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8: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溯溪时的地图定位技巧

  
1. 在溪谷中所见到的山头及稜线,通常只是尾稜及凸坡由陡变缓的转折处。除非是河床极宽,或所面对者為一凹坡,才能看到真正的山顶及主稜。假山头及假稜线亦可利用為定位之资料,但须有较好之空间影像概念及经验。  
  
2. 集水面积是溯溪定位最重要的资讯。若欲能迅速读出集水面积之大小,则可将溪流两侧之稜线及主要支稜以顏色标识(画稜线)。一般而言,水量和集水面积成正比,初学者可多注意郊山溪流之水量,以累积经验。但因水量亦和该地之天候与地质等因素有关,故在判定上甚需经验。例如南部雨量较北部少,多崩坍地的溪流雨后涨得快但退得也快,高山岩质常易形成伏流等等是项,都是我们修正定位资料的依据。  
  
3. 有了集水面积和水量感為基础,多数溯溪定位的技巧和模式都可在稜线定位的技巧中找到对应。只是稜线换為溪流,支稜换作支流而已,故以下仅就不同处加以说明。  
  
4. 溪谷局部不到十公尺的陡落即可造成瀑布激流等各种麻烦的地形,如果溪谷恰巧形成峡谷,就更难处理。故在溪谷中对於陡缓程度的感觉,会大大地不同於稜线。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高估了推进的速度。  
  
5. 溪流方向的转折远较稜线转折激烈,地图上所画出的常仅是总体的变化,而表现不出细微的转折。故判断溪流方向时要额外谨慎。  
  
6. 一般而言,我们是靠支流匯入处(双溪口)定出大略之位置,再依其他各种资料去定精细之位置,故对双溪口的位置,一定不能错失。当在看不到溪水处行走时尤其要小心!  
  
7. 峡谷的原始定义,亦是由两岸山壁陡峭的程度去判断。不过我们关心的常是峡谷局部的地形是否可通过,这应由图示的溪床宽度直接推测,而和判断稜宽的方法不同。  
  
8. 如同双股稜线一般,溪谷亦常有分為多股之情形,尤其是在源流一带,常出现一个大凹谷係由许多股平行支流共同构成之情形,此时对集水面积概念的应用,就要更小心些。  
  
9. 即使是宽达二十五公尺的河阶,在二万五上也只有一公釐而已,故河阶除非面积广大,通常不会表现在地图上。
  
原文出自“淡江大学登山社”,网址链接已失效,za曾在磨房转贴,现存于此,供溪行者中有兴趣者查看和研究。
在路上  看见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9 23:04 , Processed in 0.04075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