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快乐同行   快乐是一种境界。它不在乎你是谁,你拥有什么。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同样一件事,有人感到快乐,有人觉得苦恼,这完全是心境的不同使然。 何以会如此呢?美国成人教育家卡耐基说得好:“如果我们有着快乐的思想,我们就会快乐。如果我们有着凄惨的思想,我们还可能生病。”可见,只要我们热爱生活,情绪乐观,就能开发快乐。 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有快乐的思想,就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无穷乐趣,甚至能从困难、不幸中挖掘出新的快乐来。对此,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萧伯纳也有一段很精辟很富幽默的话,他说,假如桌上有半瓶酒,有人高喊:“太好了!还有一半。”他看到的是‘半满’,这人便是乐观主义者;有人: “真糟糕!只剩下一半。”他看到的是‘半空’,这人便是悲观主义者。同样是半瓶酒,只是观察它的角度不同,便有乐观与悲观之分,这足以说明观察生活的角度是多么重要! 对于快乐,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谓快乐,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一种内在的心灵感受、一种主观的心境。一个人的处境是苦是乐常常是主观的,它与外界的一些东西——诸如金钱、名利等——并无太多的必然联系。我们在生活中究竟能够获得多大的快乐,往往并不取决于我们身处何时何境。一个不爱珠宝的女人,即使让她置身于珠山宝海之中,她也未必能感受到多大的快乐;而一个生性淡泊、嗜书如命的人,只要随时随地都能读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他就能体味到许多人可能永远也体味不到的巨大快乐。 快乐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精神欢愉的一种体验。明白了‘知足长乐’这句话中的道理,便找到了通向快乐的捷径。至于知足与否,全在灵魂的自主。书生为一本好书痴迷,球迷为一场赛事喝彩,医生看到病人康复……那时的心境,当然快乐。进而言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人生大可无往而不乐。 获得快乐其实不需要太高的成本,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散散布,跳跳舞,打打太极拳,看看电视,听听音乐,与朋友交谈,与晚辈聊天等,沉浸其中,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快乐是一种宽慰,哪怕物质生活再窘迫,只要有快乐为伴,就会笑对逆境、奋发图强。快乐更是一种奉献,只有把爱主动地送给别人,将自己溶化于集体之中,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快乐,那时,脸上的笑容既来自于人们的尊敬,又来自于自己对社会的奉献。快乐更是一种追求,面对着绚丽多彩的夕阳,越来越多的翁妪们小则挥毫泼墨,著述立说,总结人生,培育幼苗;大则为国分忧,为民解困。在‘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追求中,体味‘枫叶正红’带来的无比快乐。 快乐是一支圆舞曲,快乐是一瓶发酵剂,快乐更是安度晚年的原动力。快乐使人健康,快乐使人长寿。让我们与快乐同行,在晚霞映红的大道上潇洒走一回。 [此帖子已被 腊月 在 2005-3-11 11:01:2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