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石木头 于 2011-3-21 12:10 编辑
新洲大雅冲大雾山的那些事。
大别山南麓海拔363米的刀楼寨西南面的群山中,有一条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冲叫大雅冲(又名大河冲),冲内有老君山、仙人洞、康熙敕封皇后塔、白云观,莲花池、千年银杏、万年古松、彼岸、石拱桥等名胜古迹。
(新洲旧街街道办事处)
这是一块尚待人们认识的神秘土地,它紧邻武汉市城区,明代繁盛的寺庙残痕犹见,香火却由道观传承;自然幽静的山林野趣横生,恰似世外桃源;目力所及,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个个石砌古寨,和那远逝的战争传说……
秋高气爽,出游的大好时光,一日清晨与友人一起乘坐至新洲旧街的公汽,出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从旧街大桥头向东,沿三庙河岸刚建成的村村通公路奔驰。沿河走约3公里,左转驶进一河谷,就到了大雅冲。冲,即山与山之间的一道河谷。大雅冲,处在大别山南麓之余脉,旧时亦名大洼冲,当地百姓俗称为大河冲,但我还是喜欢“大雅冲”这个名字。
得云寺在上世纪中叶被毁弃,如今寺庙殿宇残存的柱础、石雕随处可见,仍可想见寺庙当时的鼎盛景象。一对对石刻脊饰摩竭(俗名飞鱼),成为进山石台阶的附属物,碑刻成了山墙护坡。人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也真不假。现今得云寺原址旁修有一“得云观”,已为道家所有。友人不甚理解,为什么佛家的庙宇为道家所有?我告诉他:新洲这地方自明朝以来就是儒、道、释三教并存,互为补充,名曰“三教合一”;儒、道、释三家大师级人物也层出不穷,这种现象,在全国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其实僧也好,道也罢,这只是所谓香火的延续与传承,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精神的寄托。得云观如今只有两名老道姑常住,山泉引入观中,吃住倒也方便,只是地处偏僻深山之中,香火不太旺盛,但此处风景秀丽,冬暖夏凉,倒是一处免费旅游的好地方。
自上世纪60年代后,这里一直为旧街镇林场所辖,得云观被山林环抱,涓涓细流从峰涧流落,绕得云观背后山脚与一眼山泉汇成山涧小溪蜿蜒曲折作金石之声。说起这一眼山泉,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相传林野禅师主持得云寺时,有一年久旱无雨,百姓们眼看辛劳多时的田地颗粒无收,林野禅师以锡杖掘地,清泉涌出,使附近百姓得避干旱之苦。为纪念林野禅师的功德,人们称泉为“卓锡泉”。
在老道姑的指引下,我们在泉北见到一高约3米古石塔,名曰:“藏经如来塔”,传为林野禅师灵塔。在塔北面数十米,有古银杏、桂花树数株,几人环抱,枝叶婆娑,香气袭人,古树成林,身立其间,仿佛也有世外桃源之梦……几只松鼠从草丛中蹿上树枝头,引得游客乐不思归。
在大雅冲南山坡上有“净瓶”、“园椅”二塔(旧称虎、犬塔),据清道光《黄冈县志》载:“林野禅师坐石崖下,渴饮涧水,饥餐山果,年余不出,日夜诵经不辍,有一虎一犬伏座下,后虎犬毙,林野禅师建塔瘗之”。此间二塔即林野禅师为虎犬而修。
又据清光绪《黄州府志》记载,林野禅师世高寿一百有余,传说谷外小河边的山岩即为林野禅师讲经处,时有赤兰丛生,后人在此建有“赤兰桥”。
我们走过赤兰桥,顺着山涧旁陡峭的山路,纵目望去,大雅冲身后是绵延无尽的大别山脉。空气里虽有了点秋天寒意,但是大地仍显生机,只见硕果遍布山野,那些若金若火的红枫、山茶树丛也大多仅规束于枝头,含苞待放,壮实的茶籽,倒像一粒粒相思红豆,等待您去采撷……远处,明代留下的古城寨寨墙,像一个银项圈套在远山之巅上。 (文章来源:汉网)
2011年3月19、20日,应寒山烟雨召集,前往大雅冲大雾山来一次重装山地穿越。对于我,一个新驴,怀着试试上雪山的梦想,但还知道要脚踏实地从初级学起,于是开始了我的第一次重装山地穿越。
虽是低难度,也有幸结识很多快乐的朋友们,更有幸结识了为我们新驴保驾护航的前辈:老秋、老记、吟秋行!谢谢你们一路辛苦付出,才有我们一路快乐及学习!
虽是低难度,对于一个新驴来说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周五晚学到的关于户外服装方面的知识,这次对我受益菲浅!
虽是低难度,一上的事故不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