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31|回复: 12

[转贴]练好DV基本功 全方位教你拍得精彩

[复制链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发表于 2005-6-30 13: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小关

虽然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对于广大dv爱好者来说,有了一台好的摄像机与拍摄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摄像技巧无疑是这段路的起点,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摄像技巧,才能为做出好的dv成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关接触摄像机有几年了,在这里将我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摄像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借此为平台,一起提高我们摄像水平。

要想拍出好的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摄像一定要稳

  稳,是摄像爱好者要牢记的第一要素。稳定的画面给人一种安全、真实、美好的享受,让人看了感觉非常的舒服;如果画面不稳定,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抖来抖去,让人看不清楚主体,很难理解你的拍摄意图。而且画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让人感觉心烦意乱、十分的焦躁。这一点我不从心理学解释,只是大家简单想一想,一个物体在你眼前跳来跳去,你想看清楚它又看不清,你的心情会好么?所以保持画面的一贯稳定性是摄像的第一前提,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这样才能拍摄出好的素材。总结起来,保持画面的稳定从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解决:

一.条件允许的时候坚决使用三角架

使用三角架是保持画面稳定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其实电视台无论拍摄电视剧还是拍摄晚会都会使用三角架,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画面稳定。有的人会说,电视台在拍摄新闻的时候不使用三角架也非常稳,但是那是由于电视台的摄像师是专业人员,有很强的基本功,而且他们使用的都是肩扛式的机器。我们普通的摄像爱好者使用的是小机器,而且基本功和他们是天壤之别,所以,要保持画面的高度稳定,使用三角架是最为稳妥的方式。这里我建议广大摄像爱好者购买那些轻便的三角架,不但方便携带,而且还可以更大的突破环境的限制,在各种场合使用。

<IMG height=271 src="http://www.csmpte.com.cn/window/images/04040606.jpg" width=447 border=0>
小巧又好看的三角架

二.保持正确的拍摄姿势

  正确拍摄姿势包括正确的持机姿势和正确的拍摄姿势,持机姿势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摄像机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在开取景器的时候一定要用左手托住取景器,否则极易造成摄像机的晃动。

  拍摄姿势主要有站立拍摄和跪姿拍摄: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在摇时应将起幅放在身体不舒服位置,将落幅放在身体舒服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两脚不动。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托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如果又摇的镜头时也要从不舒服位置向舒服位置摇。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玩潇洒,避免一手拿着机器拍来拍去或是边走边拍。

三.练好拍摄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会为你的拍摄效果提供更好的保障,不仅可以提高你的拍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各方面质量,你将会为你的基本功的提高受益无穷。基本功的练习一是要多拍,二是要多看,看看别人或是电视中的画面是怎样,多多学习。总之,基本功的练习时不要求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多多注意积累就可以了。

2.  学会构图是摄像水平提高的关键

  同绘画和摄影一样,摄像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失败的构图则会让人觉得你拍摄的素材杂乱无章。所以,摄像水平提高,必须从构好图这个环节入手。摄像构图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合理利用远、全、中、近、特

摄像的取景分为这几种,画面的视角由最大变到最小。远景一般就是将摄像的镜头拉到最大附近,你的摄像取景达到摄像机所能取得的最大范围,一般在表现宏大场面时候使用,主要是为了让人气势磅礴、规模巨大的时候使用。全景一般指将一个事物的全貌展现给大家,例如拍摄人的全景,是将人从头到脚全部收到镜头里面,让人了解事物的全貌。中景是指取事物的一部分,但是是能够突入主体而且基本上可以表现全部的部分,比如说人物构图,一般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半身照,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拍摄人的中景时切忌在人的关节比如膝盖、腰部截图。近景一般是着力刻画细节的时候是使用的表现手法,比如专拍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写就是进一步的刻画,这个在拍摄小动物时候用的比较多,比如拍摄花瓣上的蜜蜂就必须用特写的手法来拍摄。景别的取舍主要要根据拍摄所要表达的主题来选择,我们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IMG height=540 src="http://www.csmpte.com.cn/window/images/04040607.jpg" width=447 border=0>
全景可以将全貌呈现给大家

二.学会黄金分割点构图和三分之一构图

  数学我们学过,0.618是黄金分割点,我们一个画面一般是将水平方向分割成0.618和0.382。一个画面当中在黄金分割点的事物是最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坐标,而不是大家浅显感觉的中点,所以我们在构图时候,尽量避免将主体放在中心的做法,当然不是绝对,如果有了陪体,比如说很多人在一排,那么我一定要将重要人物排在中心的呦。当然,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是两点,而不是单指左面或者有面的0.618。还有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就是将一个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为九个部分,那么四条线的四个交点基本上就是人的视觉中心,将主体放在交点上可以引起人的视觉注意的。

三.利用色彩和静动相衬构图

  红花总要绿叶来衬托,我们将构图也是这样,如果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只有一点红,那么无论这点红在哪个位置,总能引起人的视觉注意,所以利用好色彩构图往往能够产生你意想不到效果。还有就是静动对比构图,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车辆来来往往,人潮涌来涌去,只有主角在街上慢慢行走,那么我们自然就注意他而忽略了其它的背景。同理,所有的都是静止的,一个物体在动,我们也会自然的注意它。我们要合理运用静动相衬,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呦。

<IMG height=358 src="http://www.csmpte.com.cn/window/images/04040608.jpg" width=447 border=0>
虚实对比也可以突出主体

3.  合理利用光线是所拍摄画面能够良好还原的必要因素。

  简单的介绍一下光线:顺光,就是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逆光: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反。侧顺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同在主体一侧。侧逆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分布在主体的两侧。顺光拍摄出来的画面显得特别平滑,但是会缺乏层次感,会产生平面的效果。逆光我就不建议大家运用,除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或是在向表现特殊效果的时候。因为逆光在使用时如果采用平均曝光或是自动曝光,主题会黑黑的,如果采用加大光圈,那么会造成整个背景的曝光过量,显得特别的刺眼。测光在表现主体的层次感方面要强于顺光,拍摄出的画面有立体感。当然,我们采用光线时要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光线来随机使用,没有绝对。不过我们一般不要使用顶光(就是光源在主体的顶部)和脚光(光源在主体的正下方)。因为这样会将人拍的特别邪恶,电影里在拍摄反面角色经常用到的。

<IMG height=335 src="http://www.csmpte.com.cn/window/images/04040609.jpg" width=447 border=0>
各种光线示意图

4.  掌握节奏能够给人和谐的感觉

  节奏问题就比较难掌握了,这个要根据具体想表现的主题来采用不同的节奏,而且要在经常拍摄,经常锻炼中逐渐的总结和摸索。这里小关拿舞台摄像举例,在比较舒缓的歌曲或是比较柔情的舞姿时,你一定要采用慢节奏;在比较火爆的歌曲或是劲舞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快的节奏,也就是说,摄像的节奏要与主体节奏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摄像机的节奏快满主要有几个方面来表现:推拉镜头速度、摇移镜头速度、主体变换速度、还有就是甩镜头的速度。

5.  合理利用手动会提高你的拍摄水平。

  我是不推崇任何时候摄像都用自动的,虽然现在摄像机的自动功能十分的完善,但是广大dv爱好者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摄像水平,采用手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手动可以避免很多的自动缺点,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逆光拍摄时,摄像机平均曝光,主体肯定曝光不足,这时我们就可以手动调整光圈来增大光圈,是主体正确还原;在舞台摄像时光线忽明忽暗,而且亮点四处的移动,因为我们的摄像机一般是对着亮点聚焦,那么我们就肯定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着我们想要拍摄的物体对焦,而且焦点会跳来跳去,这个时候我们采用手动对焦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得拍摄效果;在拍摄时,尤其是在大的旅游景点,我们很难保证我们的拍摄过程中没有人在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或是景点之间走动,那么我们的摄像机便会跳焦,我们采用手动对焦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等等,适当的运用手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摄像素材更加有质量,也会提高我们摄像水平。

<IMG height=346 src="http://www.csmpte.com.cn/window/images/04040610.jpg" width=447 border=0>
手动对人对焦更好的衬托人的主体地位

摄像要注意的其它事项:

  记得在每次摄像之前调整白平衡,在摇镜头时侯同时推拉镜头显得特别的有节奏,摄像一定要在你要的素材开始前前10秒和录制后10秒按录像键,摇镜头时一定要先预摇一遍并且起幅至少5秒落幅至少5秒并且节奏要一致等等,小关先和大家探讨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DIV align=left>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技巧 如何使用DV摄像机在夜晚拍摄
 
  一些人可能认为在弱光环境或者天黑以后拍摄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 光的不足可以允许你
创造出一个有艺术感的、仿佛浸泡在虚光里的景物。 以下是关于晚上摄像的6条小贴士和2条注意事项。
  贴士1: 用广角镜头底座。用镜头稍短的一端在微弱光线下拍摄效果较好。 域的深度(即你的清晰的拍
摄的数量(或深度) ) 和比宽角度焦距更好的真切的镜头碎裂; 当你推镜头时, 特别是在弱光中,要想将光
线完全集中于你拍摄的物体是很困难的。 比较好的做法是保持宽度并且移近你的摄像机。 你可以节省2或
3 f的停顿从而获得增加并获得更清楚,更少粗纹的影像。
 贴士2: 避免移动。同样的原因,避免移动你也可以做好。当你通过推镜头增加焦距时, 你实际上大大
减少了进入相机的光的数量。与其靠前推镜头,不如维持宽的焦距并推近你的照相机靠近物体。
贴士3: 手动调焦。自动调焦镜头在黑暗中拍摄时容易出错, 这样一来你的照相机的自动聚集的功能失
灵,只能依靠手动调焦。 你通常会推进镜头,在物体上找到焦点, 然后拉镜头到你想得到的取景上(在这
个里,假设最宽的角度焦距是可能的) 开始你的拍摄。
贴士4: 创造光池。使全部夜景变亮也许困难,但是我们也不需要这样。不必变亮全部景色,但你可以
将光聚集到一个小范围内从而得到良好的拍摄效果。这高度戏剧性的技术能为你的拍摄对象提供特别的环
境,使它能自由进出这个环境;并且能安排一个更大的拍摄以为拍摄和行与行之间的传递提供一个战略性的
区域。 当创造光池时,要注意明亮区域和黑暗的区域之间的对比, 并且使用这附加的对比提高你的拍摄质
量。 注意不要湮没拍摄范围周围的任何光亮, 但是尽量使你创造的光池的水平与其他光区的一般水平想适
应。 这样,你就可以突出你所拍摄的物体但同时也使背景可见。
一个显著的主光, 也许没有补光或北京轮廓光, 将创造出十分戏剧性的拍摄, 但是它可以创造出很
多对比。 在你的光池中加上扩散效果将在某中程度上散布了这个光池, 但是减少了对比并且你将有更多机
会匹配四周的光的水平。 你可能也想要将光反射出去。
在有些情况下, 你可能想要完全抛弃背景, 将你的相片设置得比光池稍宽,这样其边缘就溶进了黑
色的背景里。
贴士5: 匹配四周的来源。凝胶体是一种奇妙的方法,它能使你的光具有一个特别的属性从而能够更符
合你想要创造的那种环境和感觉。 不管你是要模拟街灯的冰蓝色的光池,还是窗户里橘黄色温暖的灯光,
或者是汽车前等的白色强光,你都可以通过凝胶体的混合来达到这样的效果。
贴士6: 实体论。当在弱光中拍摄时, 你的图片的质量也许不如你理想中那样完美, 但请记住戏剧效
果的提升远远超过了质量上的损失。 而且,被拍摄的时间和主题本身才是最主要的,录音和实际的视频质
量并不能产生多大的影响。
提醒1: 闪光灯的好与坏。你也许觉得照相机顶部的闪光灯是你在黑暗中进行拍摄需要的全部装备。在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仪器在同一个电池上运作,发挥作为你的照相机的功能;它们通常没有足够的力量作到夜
间拍摄和做一些几英尺外值得注意的任何东西。无论如何,当用于与其他灯的连接时,或者你拍摄的是一
场采访时,它是很有用的。
对于新闻类型的采访,你的摄象机灯足够照明。被摄的人离摄象机很近,而且没有特定安排的情节。
由于这类光可能相当强烈, 事先应将一小片漫射材料置于灯前。
记住,摄象机灯是摄像机的一部分并且随摄像机一起移动。 这使得它在拍摄中起不到多大作用。还要
记住,这灯比摄象机本身更耗电。
提醒2: 镜头闪光。注意,当一些游移光在镜头中存在并发生作用,镜头在夜间容易折光, 有时会达
不到期望的效果。通常你可以通过移动你的固定照明器材(背景轮廓光通常是罪魁祸首),或者在你的摄
像机上面盖一个镜头遮光罩来遮蔽镜头,这样就可以将这类折光减到最小。
提醒3:为了得到的付出。如果你有一部高档摄象机,它可以通过电子增益,大大提高微弱电信号的转
换率,可以使得光电转换效率提高几倍(三倍以上),这样就可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摄影。但
是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颗粒。
随着增益的增长(增长3分贝等于一光圈系数),这样就会形成颗粒。这一影响在9分贝以上的水平表
现得十分很明显,但是有时它意味着有图像和没图像的差别。 这些颗粒能被有时可以用来提升画面的感
觉, 但是这种方法要少用,因为这种效果通常是非常柔和,有时在焦距之外。
当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夜间拍摄通常发生在这个时候), 你会知道在弱光中拍摄相当有益。 当
然, 当你看到这样一组画面:诗人在烛光中伴着合唱和舞蹈朗诵诗歌的时候,在黑暗中看得并不清楚,
你会知道,真正创造出这样美丽的画面的是你所看不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部分技术名词英汉对照
  <DIV align=center>
DTV数字电视DCE数据通信设备
HDTV高清晰度电视DAB数字音频广播
EDTV增强清晰度电视DBS直播卫星
SDTV标准清晰度电视DNA数字网络体系结构
DDN数字数据网络DSP数字信号处理器
DTB数字地面广播DVI交互式数字视频
DVB数字视频广播VOD视频点播
DET数据终端设备NVOD准视频点播
</DI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利用AviSynth作PAL与NTSC制式转换

在与海外交流电视节目,常常遇到NTSC制式的节目源,我们有时需要进行PAL和NTSC制式的互相转换。

  对于VCD以及用于电脑播放的视频文件,以及其它不含有场的信息的文件,由于不是隔行扫描,因而这样的文件只要对他进行简单的缩放和变换帧率即可完成制式转换。但对于广播电视上和DVD播放的视频,由于标准的电视画面是隔行扫描的,必须考虑场的问题,否则简单的缩放的结果,在电视上看的效果是闪烁且抖动的。

  有专门的广播电视设备可以做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参照本文介绍的方法用常用的非编软件Premiere以及另外2个免费的软件完成。

  首先下载安装AviSynth_252.exe,这是一个功能强大无比的基于avs脚本文件的视频处理与帧服务软件(网站:http://www.avisynth.org)。还要下载im-avisynth.exe(网站:http://www.ox.compsoc.net/~flend/avisynth/index.html),安装这个软件后,Premiere就可以导入avs脚本文件。

  下面举例说明,假如我需要转的是从NTSC的DV中采集的文件,我们需要把它转为PAL的DV,文件名为“Capture01.AVI”。

  打开记事本,输入下面的内容,并存为一个扩展名为avs的文件,比如“n2p.avs”,建议把这个文件放在需要转制的avi素材的目录里,

  AviSource("Capture01.AVI")

  Bob()

  BicubicResize(720,576)

  ConvertFPS(50)

  SeparateFields.SelectEvery(4, 1, 2)

  Weave

  如果是PAL转NTSC,则这样写:

  AviSource("Capture01.AVI")

  Bob()

  BicubicResize(720,480)

  ConvertFPS(59.94)

  SeparateFields.SelectEvery(4, 1, 2)

  Weave

  上面的句子是AviSynth的语法,利用AviSynth的强大脚本语句,通过几个步骤完成制式的转换。其具体含义是:

  1. AviSource("Capture01.AVI") 指定avi的源文件。

  2. Bob() 将每个场单独分开,并插值为全高尺寸。比如720x480的NTSC的每个场单独分开后,变成720x240,然后扩大为720x480。

  3. BicubicResize(720,576) 用Bicubic算法缩放到720x576的分辨率。

  4. ConvertFPS(50) 转换场频到50Hz,使用混合模式(Blend Mode)。如果是PAL转NTSC,则用59.94(29.97x2)

  5. SeparateFields.SelectEvery(4, 1, 2) 这一句决定场序,输出为Low Field First时,用SelectEvery(4, 1, 2)。如果需要Upper Field First,则用SelectEvery(4, 0, 3)。

  6. Weave 将2个场交织为一个帧。

  好了,现在运行Premiere6.0,新建一个PAL DV项目,然后导入刚才建立的“n2p.avs”文件,就如同导入avi素材一样,这个avs文件在Premiere中就是PAL制的了,你可以把它当作PAL制式的avi文件来处理、输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摄像机记录媒介的变革与创新

影视记录媒介由过去的化学胶片到今天广泛使用的录像磁带已有百年的历史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随着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硬盘播出系统的普及,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播出与计算机网络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可以说广播电视的整体已日趋向计算机网络化迈进。

目前摄像机的主要记录媒介是磁带,磁带记录的音视频信号的输出多以YUV分量、Y\C分量、复合信号或IEEE1394、SDI等方式为主,也就是说磁带上记录的素材需要通过音视频采集卡转换为AVI、MOV、MPEG等各类音视频文件进入计算机,这一过程称为"上载"或"采集"。素材一旦"采集"入计算机网络,即可在网络内高速传输到非线性编辑工作站、硬盘播出工作站以及节目审定、VCD、DVD制作等任意需要这些素材的地方去。如何突破"上载"这一局限,提高记录媒介与IT设备的亲和性,缩短摄像机拍摄素材传入计算机的时间是推动摄像机记录媒介变革与创新的强大动力之一。如果一盘记录有较长时间的广播级图像质量的素材能只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传送到各工作站,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用于编辑或其它工作。

实际上目前广播电视存储的载体已经包括有磁带、硬盘、光盘和半导体存储器(如SM卡、SD卡等),硬盘、光盘、半导体存储器与IT设备有天然的亲和性,作为相对固定场所的大容量存储需要,把硬盘作为存储载体被广泛接受,半导体存储器也广泛应用于数码像机、计算机移动存储器等,光盘则更多的是以CD、VCD、DVD等形式出现。现在把这三类载体应用于摄像机记录媒介的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进入实用阶段。如SONY公司的PDW系列专业蓝光盘摄录像机、松下公司的与DVCPro完全兼容的半导体存储卡摄录一体机以及可安装在多种流行的数字摄像机上与磁带同时记录的Fire Store FS-3系列硬盘录像机等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在这三种媒介中哪一种最具有发展潜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摄像机记录媒介的主流呢?

这要从专业广播电视应用的通用媒介需要满足的基本要求方面来比较。在各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单位制作节目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记录媒介,包括大量待编辑原始素材归档、已制作完成的节目归档、素材和节目的拷贝、与他人的交换等都要占用大量的媒介,对名人、古迹、突发事件或是其他具有时代特征的拍摄素材不但要编辑制作出节目,而且素材和节目都要长期归档,很多珍贵的素材需要长期保存,以便在今后的节目中重复使用,做出新的节目。所以低价格、便于携带和保存、高质量和高可靠性是新一代记录媒体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此,虽然硬盘容量大、技术发展十分成熟,但很难成为常规通用媒介。半导体存储器具有存储性能优越、不需要机械系统的特点,消除了机械结构部件的记录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摄录一体机的重量和功耗,存储卡几乎可以无限次再使用(重写多达10万次)。采用半导体存储卡的摄录一体机对温度(特别是极冷天气)、震动、冲击、湿度、灰尘等较其它媒介有较强的抵抗力。它的缺点在于一是现在的存储卡容量较小,松下公司推出的机器单片存储卡的容量仅为4GB,预计到2005年可达到16GB,未来的目标是64GB。二是价格太贵,所以目前也不具备成为常规通用媒介的条件。如果将来实现了有较大的容量而且价格也能下降到一定的水平,它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现在较为成熟的产品是SONY公司采用蓝光盘记录技术的PDW系列产品。由SONY、松下、日立、夏普、先锋、LG、三星、飞利浦和汤姆逊等九家公司组成的蓝光盘联盟开发了大容量蓝光盘格式,它采用波长为405纳米的蓝紫激光技术(DVD为波长650纳米的激光),使得与DVD盘片尺寸相同的蓝光盘单面容量从DVD 的4.7GB跃升到23.3GB数据的读写速率达到72Mbps,它还可以使用双光头读写,读写速率可达144Mbps,实现素材或节目的高速读写。如此大的光盘容量可以实现高质量、长时间的记录要求。现在PDW产品包括:

用于DVCAM格式记录的PDW510/510P摄录一体机。

用于MPEG IMX/DVCAM 可转换格式记录的PDW530/530P摄录一体机。

PDW-V1便携式光盘录像机、PDW-1500小型光盘录像机、PDW-3000演播室光盘录像机。

PDW系列实现了日常操作所需的高数据传输和长时间记录,它基于"文件"形式的记录方式和随机存取的功能突破了磁带媒介的"线性"障碍,把AV领域和IT领域合并起来,提供了两个领域所需的功能。

PDW系列的特点有:

一、功能特性

1、记录内容是以数据文件形式存在的,可以容易地复制、传输、共享和存档到其他基于IT的设备上。

2、提供记录和重放MPEG IMX和DVCAM格式的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其对图像质量的要求或对编辑格式的要求灵活选取择。

3、可以记录多种元数据,这些数据可为以后的数据搜索提供很大的方便。

二、技术和工艺创新特点

1、灵活的记录平台:光盘技术消除了磁带的固有限制,可在一张光盘上记录不同的视频格式,它把信息作为数据文件进行处理,因而可以非常灵活的记录视频和音视频流。

2、大容量的光盘:23.3GB的容量可以实现高质量,长时间的记录需要。根据摄像机操作者所选择的比特率可以有45-85分钟的记录时间。

3、快速随机存取:记录内容重放时,文件在光盘上的物理位置与所需要的存取时间不会冲突。在光盘上存取信息的时间只相当于在磁带上存取信息所需时间的一小部分。能很快很容易是找到素材源。

4、高可靠性、耐用性和可再利用的媒体:蓝光盘是相变光盘,可以连续重复读写使用。为了阻尘、防刮、抗震及阻热、防湿,光盘装在专业盘盒中,有效地克服了光盘的弱点。

三、主要技术参数和系统指标:

光盘盒尺寸(mm):128.6*130.6*9.1

光盘直径(mm):120

存储容量(GB):23.3

激光波长(nm):405

记录格式:相变记录

读/写数据传输速率(Mbps):72;双光头;144

读/写操作次数(次):≥1000

SONY专业光盘产品和其它新媒介产品会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但是现行的磁带运行模式是成熟的工作流程,以磁带为载体完成了大量素材和节目的积累。磁带作为廉价的通用媒介仍具有很多优点,所以在未来的较长时间内仍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新一代的摄录设备考虑到了与传统设备的组合问题,即可以逐步的进行换代。也可能先在要求快捷的新闻类节目中局部使用。

新一代摄录一体机是非线性技术,是与IT、网络融合的技术,它将推动电视制作技术更进一步地向IT、网络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摄影中级技巧-曝光的学问

 

了解光圈
    摄像机跟照相机一样,在变焦镜头中都有一机械装置——光圈。摄像机的光圈它是曝光系统中的最基本组件之一,与透镜组平行地安装在镜头中间。是由若干块金属叶片重叠,组成一个可根据需要调节大小的圆孔,控制着到达感光器上的光线的多少。
    通常,光圈是使用指数F来表示大小的。光圈指数(F)与镜头焦距(f)、光圈直径(D)之间有如下关系: F=f/D。从这里可以看出,当镜头焦距不变时,光圈越大则光圈指数F的数值就越小。


光圈直径与光圈 
   指数成反比,而与CCD上的照度成正比。光圈指数的数值越大,光圈直径越小,CCD上的照度就越低。通常在镜头上标记光圈指数F的值有2、2.8、4、5.6、8、11、16等,相邻两档F数的比值大约相等,约为1.4。这一固定比值使得光圈指数与摄像器件CCD照度之间形成如下关系:即F值变化一档,光圈圆孔的面积相应的变化约一倍,相当于CCD上的照度变化约一倍。


了解景深
    景深是指影像的前景清晰点到后景清晰点之间的距离,镜头焦距的长度、摄像机到被摄物距离的远近和光圈的大小都影响着景深的大小。
光圈的大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镜头的焦距: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
摄像机到被摄体的距离:一般地说,摄像机离被摄体越远,景深就越大。反之,景深就越小。


自动曝光(AE:Automatic exposure)
    摄录机的光圈调整分手动与自动两种方式,一般我们把光圈设定在自动状态。带有自动光圈方式镜头的摄像机,根据被摄体的亮度自动控制镜头光圈的开大或合小,使CCD得到适当的曝光。有了自动光圈方式,只要摄像机对准被摄物体,镜头光圈就会自动调整到最适当的位置,拍摄出影像清晰的画面。
    自动光圈的开大或合小主要是受被摄体照度影响的,光照充足时光圈关小,减少进光量,以防止曝光过度,这时的景深变深;而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光圈会开大以增加进光量,避免曝光不足,这时景深变浅。


程式自动曝光
    现在的摄像机通常具有程式自动曝光(Program AE)功能,摄像机本身储存了几种针对一些特殊环境下拍摄的最佳拍摄方案,设计好了固定的光圈以及相应的快门速度,使用时拍摄者只要切到与拍摄当时相同环境的模式上,对准目标拍摄即可。预设的AE程式,各厂设计有所不同,一般常见有运动模式、人像模式、夜景模式、舞台模式、低照度模式、海浪和聚光灯模式等。
    AE程式将复杂的曝光问题进行了简单化处理,但是其效果不尽人意。用AE程式拍摄,往往会大大降低图像质量,而且现在的摄像机普遍存在这种现象,请谨慎使用这种功能,在自动光圈方式下拍摄不理想时还是手动调整光圈为好。


自动曝光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曝光系统是设计在正常的环境下取得最好的效果,所得的色彩自然、影像清晰。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1、第一个经常发生的曝光问题就是,在画面中有强光源或明暗对比太强烈,会出现明亮部分的曝光量合适,而另一部分却曝光不足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适当调整一下构图,减少过亮处在画面中所占的比例。并改用手动光圈方式,按照所要表现的人物或景物来调整光圈,校正曝光量。
2、在阴影处的主体会出现主体曝光不足的现象。背景太亮或逆光拍摄也会出现主体曝光不足的现象。可以打开“背光补偿”开关进行补偿,或者使用手动光圈方式调整曝光量。
3、光线不足,被摄物体没有足够的照度,影像发暗,景深过浅。要获得最佳曝光,必须保持足够的照度。当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在的摄像机还加上了亮度增益功能:在拍摄时,当光圈开到最大,摄像机还感应到光线不足时,便会启动此功能,以电子式提升画面的亮度。但是,在这种状态下拍摄往往会降低画质,而且景深变浅也是一个问题。在光线不足的条件下拍摄时,最好增加照明或使用摄录灯。
4、当拍摄从一个高亮度的对象转移到阴影处时,曝光会变换得较明显。可通过手动控制曝光,或者将明暗对比大的两对象分开处理,即先拍摄高亮度的对象,暂停,再转移到阴影处,直到自动曝光系统调整好光圈后再进行拍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摄影中级技巧-色彩的平衡

 

了解白色平衡
    不同的光源发出光的色调是不同的。不同光的色调是用色温来描述的,单位是开尔文(K)。万里无云的蓝天的色温约为10000 K,阴天约为7000~9000 K,晴天日光直射下的色温约为6000 K,荧光灯的色温约为4500 K,钨丝灯的色温约为2600 K,日出或日落时的色温约为2000 K,烛光下的色温约为1000 K。
    在各种不同的光线状况下,目标物的色彩会产生变化。在这方面,白色物体变化得最为明显:在室内钨丝灯光下,白色物体看起来会带有橘黄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 
    件下拍摄出来的景物就会偏黄;但如果是在蔚蓝天空下,则会带有蓝色色调。在这样的光照条件下 拍摄出来的景物会偏蓝。为了尽可能减少外来光线对目标颜色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色温条件下都能还原出被摄目标本来的色彩,这就需要摄像机进行色彩校正,以达成正确的色彩平衡,就称为白平衡调整。
    摄像机都有白平衡感测器,一般位于镜头的下面。白平衡机构会试图把白色制成纯白色。如果这个最亮的部分是黄色,它会加强蓝色来减少画面中的黄色色彩,以求得更为自然的色彩。摄像机只要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正确还原物体的白色,就可以在同样的照明条件下正确还原物体的其他色彩。


自动白平衡(AWB)调整
    白平衡调整是摄像过程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步骤。使用摄像机开始正式摄像之前,首先要调整白平衡。照明的色温条件改变时,也需要重新调整白平衡。如果摄像机的白平衡状态不正确的话,就会发生彩色失真。
    自动白平衡调整功能是现在摄像机都有的功能。摄像机存贮有针对某些通用光源的最佳化设置方案。摄像机可以根据通过其镜头和白平衡感测器的光线情况,自动探测出被摄物体的色温值,以此判断摄像条件。并选择最接近的色调设置,由色温校正电路加以校正,白平衡自动控制电路自动将白平衡调到合适的位置。这一功能被称作为自动白平衡调节。
    多数光线条件下白色平衡功能都可以设定为自动,当摄像机对着被摄体时,随着照明光的色温不同,摄像机的白平衡被自动调整,而不必手动控制。然而,跟自动聚焦、自动曝光一样,自动白平衡调节是有一定局限性的。一般的摄像机都能在大约2500 K ~7000 K的色温条件下正常进行自动白平衡调节。当拍摄时的光线超出所设定的范围时,自动白平衡功能就不能正常工作。还有,在以下情况下,自动白平衡功能也会不能正常工作:
   在很蓝很蓝的天空下的被摄物,这时的色温可以达到9000K~1000K,这时拍出的景物会带蓝色;
2、被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并且色温反差较大的光源照射的被摄物;
3、当被摄物体的光线色调与进入摄像机镜头的光线色调不一致时;
4、摄像机和被摄物体一个在明亮处、一个在阴暗处时;
5、使用照度过强的光源时,如水银蒸气灯、钠灯或某些种类荧光灯;
6、当光线照度过低时,如烛光;
7、拍摄黑暗表面的目标物时;
8、某些光源超出探测器的感应范围时,如雪地等极强的光线或阴天很暗的光线;
9、当画面出现强烈的红光照明时,如日出日落;
10、在移动拍摄中将摄像机从明亮处移到光线相对暗处时的一段时间内,如从室外移到室内。


手动白平衡调整
    现在摄像机白平衡的调整一般具有4~5种模式,因厂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但差别不大。一般可分为自动、手动、室外、室内等模式,这是索尼和佳能摄像机的叫法。松下摄像机把室内、室外模式叫做灯光、太阳光模式;而JVC摄像机把室内、室外模式分成了阴天、晴天、灯光模式。其实都大同小异。
    在室外模式下,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会加强图像的黄色,当你在晴天的室外拍摄时,可以把白色平衡功能设定在室外模式。如果设定在室内模式,白色物体会出现蓝色色彩;而在室内模式下,摄像机的白平衡功能则会加强图像的蓝色。在室内钨丝灯泡的光线拍摄时,可以设定在室内模式。如果你误把白色平衡设定在室外模式,画面颜色会变得太黄。
    室内和室外模式,只是针对晴天阳光充足时的室外和用60W左右钨丝灯泡照明的室内,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光线色调条件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能代表全部的室内和室外环境下的白平衡调整,并不具备普遍意义。因此在一些特殊色温环境下的拍摄,还是靠手动来调整白平衡。
    在超出自动白平衡调节范围的光线条件下,需要使用手动白平衡调节方式。进行手动调节前需要找一个白色参照物,如纯白白纸—类的东西,有些摄像机备有白色镜头盖,这样只要盖上白色镜头盖就可以进行白平衡的调整了。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1、把摄像机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短焦位置);
2、将白色镜头盖(或白纸)盖在镜头上,盖严;
3、白平衡调到手动位置;
4、把镜头对准晴朗的天空,注意不要直接对着太阳,拉近镜头直到整个屏幕变成白色;
5、按一下白平衡调整按钮直到寻像器中手动白平衡标志停止闪烁(不同的机器,其表示方法有所不同),这时白平衡手动调整完成。
通过手动调节白平衡还可以获得某些特殊效果:在拍摄红红的夕阳时,对着蓝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充满温暖气氛的画面。而如果把摄像机的白色平衡设定在自动位置,摄像机会把夕阳的温暖色温误判成室内,因而会补偿画面的蓝色,并减少红色,把夕阳原有的温暖气氛完全破坏了。相反,以红色的参照物手动调节白平衡,可以拍摄出的蓝色的冷色调画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摄像中级技巧-对焦技术

 

摄像机的自动聚焦机构
    在动态图像的拍摄过程中,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是经常变动的,因此常常会超出景深范围而导致图像模糊。为了使图像保持清晰,就必须不断改变镜头的焦点位置,使图像始终保持清晰。这种调节焦点位置的过程称为聚焦或对焦。
    摄像镜头的前端专门设有一组聚焦镜片,包括外侧与内侧两个透镜,通过改变聚焦组镜片的位置即可达到调焦的目的。目前摄像机镜头的自动聚焦方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主动式聚焦,包括红外线方式和超声波方式;另一类为被动式聚焦,较有代表性的有佳能自己研制开发的“固态三角测量”系统(SST,Solid State Triangulation)和新近流行的TTL方式。
    通常家用摄像 机采用的是主动式聚焦,其原理就是当镜头对准目标时,由装置在摄像机镜头内下方的一组发射器,发出红外线或超声波,经被摄物体反射回来后,再由摄像机的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接收下来,从而测定出距离,根据测定的距离驱动摄像机的聚焦装置聚实焦点。其优点是不受光线条件的影响,能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工作。但不能透过玻璃进行工作,对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的物体、远距离的物体也不能正常工作。
    而专业摄像机多采用被动式聚焦。SST方式的原理是:来自被摄体的光线分别经过固定反光镜和可动反光镜后,再反射到两个透镜及一个三角棱镜,分别照射在检测传感器上,使之变换成电信号。再由微电脑处理器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出与被摄物体之同的距离,控制镜头的聚焦电动机进行聚焦工作。TTL方式的结构相对简单:直接从摄像镜头后面的CCD传感器取出视频信号,再经微机处理,根据这些返回的数据来调整透镜的自动对焦机构。有远距离聚焦正确,对焦没有视差等优点,不足之处是当光线太暗和被摄体反差低时不能正常工作。


摄像聚焦操作
    通常情况下,保证拍摄画面的清晰是摄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聚焦调节是保证图像清晰度最重要的一环,摄像机聚焦的过程就是对图像清晰度调节的过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是将变焦距镜头推到广角位置(W)再进行聚焦,因这时景深范围大,可以很容易地将焦点聚实。我们通过取景器观察图像的清晰度情况,直到满意为止。聚实焦点之后,再推拉变焦拉杆将镜头调整到所希望的构图景别上,焦点在变焦过程中不会变化。而采用摄远位置(T),对焦较为困难。特别是在近距离拍摄时,一定要将镜头调节为焦距最大的位置。
    目前所有的摄像机,都具有自动聚焦功能,稍高级一点的也加上了手动聚焦功能。在自动状态下基本能满足大多数环境下的拍摄,除非你是一个经验老道的摄像师,否则还是先依靠摄像机自动系统为好。
    但是,我们知道自动聚焦系统并不是万能的,各种方式的自动聚焦都有各自的特点,同时也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许多情况下还需要靠手动来聚焦。例如下图当主要的被拍摄物偏离画面中心处于画面边缘时,使用手动聚焦的方法是:先将自动聚焦切到手动,对准被拍摄物使其位于画面的中央,并调节清晰度到最佳,再利用锁定功能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再重新构图,回到原始位置。
    自动聚焦系统受被摄体亮度的影响很大。光线充足时,自动光圈缩小,景深变深,对焦范围变宽,对焦容易。这种情况下,被拍摄体移动或进行移摄、摇摄时,不会出现焦点不实现象;而在拍摄照明暗的被摄体时,由于镜头光圈大开,景深变浅,聚焦会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增加被摄体的照度。


自动聚焦的问题
    摄像机的自动焦点装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为调焦基准的。只有画面中央很小范围是自动焦点的检测范围,这一小范围内的物体的焦点能够自动聚实,也就是说如果被摄物体不在画面中央这一范围内,自动聚焦就会出现偏差。另外,自动聚焦系统受光线、亮度、被摄物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会出现聚焦偏差,因此在这些场合最好还是使用手动聚焦比较保险。
    自动聚焦系统对于下述目标或在下述拍摄条件下,自动焦点装置往往会发生错误判断,如果出现自动聚焦困难,需要使用手动聚焦:
1、远离画面中心的景物无法获得正确的对焦。这是由于自动聚焦系统是以图像的中心为准进行调节的。
2、所拍摄的物体—端离摄像机很近,另一端离得很远。摄像镜头是有一定景深的,对于超出其景深范围的被拍摄物,摄像机不能聚焦于一个同时位于前景和背景的物体。
3、拍摄—个位于肮脏、布满灰尘或水滴的玻璃后面的物体。这是因为会聚焦于玻璃.而不会聚焦于玻璃后面的物体。
4、拍摄在栏栅、网、成排的树或柱子后的主体时,自动对焦也难以奏效。
5、拍摄—个在暗环境中的物体。由于进入镜头的光线大大下降,摄像机不能正确聚焦。
6、拍摄表面有光泽、光线反射太强或周围太亮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于表面光滑或高反光物体,被摄目标会模糊不清。
7、拍摄快速运动物体的对焦较难。由于聚焦镜头内部是机械式运动,不可能与快速移动物体保持同步。当系统追踪拍摄时,会使得景物波动于失焦和准焦两种状态。
8、在移动物体后面的目标物。自动聚焦系统会把移动物体误认为是被拍摄目标而进行聚焦。
9、拍摄反差太弱或无垂直轮廓的目标物。由于摄像机聚焦实现是建立在图像的垂直线方向的反差物体,如一面白墙可能会变的模糊不清。
10、在下雨、下雪或地面有水时,自动对焦系统可能不能正确聚焦。
11、如果你的摄像机是以红外线或超声波的方式自动聚焦的,当被摄体能吸收红外线或超声波时对焦困难;被摄体距离太远红外线或超声波达不到被摄体时对焦困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数码摄像中级技巧-移动拍摄

 

    前几次我们讲述了数码摄像的基本技巧,下面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学习更高级一些的技巧的时候了。除了推拉、摇摄,电视与电影的拍摄中还经常使用“移摄”的拍摄方法,就是一边录像,一边把摄像机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移摄与推拉、摇摄不同,后两者是拍摄者的位置不变,变化的只是摄像机的焦距或角度,而前者变化的可能不只是焦距或角度,拍摄者的位置也要有相应的变化。
 
    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摇摄有他自己的优点:可以在几秒内从水平线的这一头扫摄到另一头,但大部分画面都在相当距离外,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摄的目标;就可以在同-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可以拍出移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时的情景时,这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使用辅助设备
    一般来说,你应该避免一边捧着摄像机走路一边拍摄,因为这可能造成你所拍摄的画面很不稳定,但在质量第一的情况下,却非这样做不可,使你别无选择。
    移动拍摄所需要解决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防止摄像机的晃动。在拍摄移动物体时,最好能有某种带轮子的支撑物,最专业的做法是使用摄影台车,就是拍摄移摄镜头时在地上铺设简单的铁轨:把摄影机装设在一架装有轮子的平台上,然后推着这个平台在铁轨上移动,这种平台就称作摄影台车。这是目前专业摄像最常用的做法,也是保证摄像质量最有效的做法,我们在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中可以看到。
     但是这种平台的造价是昂贵的,对于一般的摄录机使用者来说是个奢望。平民一点的做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台车:就是在三脚架的底部装上轮子,让它可以在平坦的地面活动。在差一点的做法就是利用任何有轮子的东西用来做替代品:包括轮椅、汽车、超市的购物车,只要车子行驶得很平稳就可以。这样做虽然以牺牲作品质量为代价的,但如果你的作品只要不是影视级的,这样拍摄出来的片子的效果还是能让人接受的。


徒步移摄
    许多情况下是无法借助器材来移动拍摄,如家庭录像、新闻采访、旅游摄像等,只能依靠摄像者的步法来维持摄像机的稳定。这就要求摄像师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而应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
    按行走路线的不同移摄可分为三种: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
    “前后移动”是移摄最基本的步行方式。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例如一对缓缓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摄像者应在移动目标的前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镜头对准被拍摄者的正面。摄像者随着两位新人的前进而平稳的向后退步,注意其行走路线一定要与被拍摄者一致。由于是面对面的拍摄,被拍摄者的一切表情、动作一览无余,便于摄像者捕捉行进中人物面部的细微之处,有利于刻画人物的心理变化。这种情况下,应把特写镜头很好的利用起来。
    在使用前后移动的步行方式拍摄时,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以及路况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路面不平或有障碍物,就应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免影响拍摄效果,甚至栽跟头。
    “左右移动拍摄”也就是侧步行走拍摄,摄像者与被拍摄的主体的线路平行,这是就需要侧步行走去拍摄。这种移摄方式与“前后移动拍摄”不同,在拍摄过程中一般很少采用大特写镜头去刻画人物的细节,而通常用它强调的是主体行走的路线或周围环境的变化。
    左右移动,顾名思义,脚的行走路线是左右的而不是前后的,因此这种走法与“前后移动”的步伐有很大不同。如果你想向右边侧步行走,首先要两腿微曲,再把左脚移到右脚前,让右膝的前端碰到左膝的背部,当左脚碰到地面时,把身体的重心慢慢移转到左脚上,然后把右脚向后绕过左脚站稳……依次重复以上的动作,就会完成整个拍摄过程。同理,用同样的方法也会完成向左边侧步行走的过程。
    “弧形移动拍摄”就是把摄像者以圆形或弧形方向移动,而不是直线移动。“弧摄”的步行方式基本与侧步行走的步行方式拍摄大致相同,只是行走路线有区别。弧摄的弧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应该控制在120°-180°之间。在整个片段中,主要目标都应该维持在画面中央。
    用这种“弧摄”的方法去绕着一个静止的景物——如一座喷泉、一座雕像甚至一束花——进行拍摄,要比站在原地拍摄的画面生动有趣得多,这样就可很好的反映出静止景物的深度和层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8

主题

680

回帖

5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8518
 楼主| 发表于 2005-6-30 1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互-视频编辑常见问题答疑!

 

1 在输出后画面为什么有锯齿型,过渡边缘不清晰?


答:多数是你在项目设置中,Fieldx场的设置不正确造成的,应该在下拉菜单中选择No Fieldx选项,请参阅帮助说明中项目设置里面的第6条。再有,如果你应用了好莱坞插件,输出的特效画面有些锯齿型的粗糙现象,是比较正常的,因为我们是用软件来压缩的视频,如果用硬件视频压缩卡来输出,效果将大大的提高,输出画面质量会很好的,但视频压缩卡都是很贵的。


2 为什么编辑的图片素材拖放到轨道上都是6秒钟(150贞)?


答:这个时间是Premiere默认的静止图片的时间,你可以改变这个设置,选择Premiere中Edit菜单下的Preferences选项的子菜单General and still Image命令,在弹出的Preferences对话框中,改变Still Image下的数值即可,你需要重新导入素材才能生效为你设置的要求。如果导入Gif格式的序列文件,要把数值设为1贞,导入文件到轨道中,才能保持原文件的动画贞数。


3 预览速度为什么很慢?


答:参阅帮助说明中项目设置中里面的第6条,在Preview的下拉菜单中选择From RAM选项,从内存预览,不要选择从磁盘预览。预览速度将会显著提高,前提你的内存一定要大。


4 视频输出的时间太长了,有办法缩短输出时间吗?


答:是的,Premiere在输出视频文件时的时间的确很长,要想彻底的改善,你可以买一块视频压缩卡来输出,大约是1:1的实时输出,如果你没有资金购买,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解决,首先注意你输出的视频文件的画面尺寸,不要过大,我们做VCD画面尺寸保持为352*288就可以了,太大的画面,在输出是影响速度的首要因素,Premiere处理会很慢的,当然影响输出时间。如果有必要,尽量缩小输出画面尺寸设置,将提高输出速度,缩短输出时间。再有,你编辑的项目占用轨道也要尽量少,编辑轨道越多,输出时间也越长。还有,如果你应用了大量的滤镜设置及外部插件,也将影响输出速度。我们用软件输出视频文件,时间长 是正常的,你只需注意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就会提高输出速度,缩短视频输出的时间了。最后告诉你一个经验之谈,就是格式为BMP的静止图片在输出是速度是最快的了。


5 我导入的照片为什么变形了?(或照片两边出现黑框是怎么回事?)


答:是因为照片的画面尺寸与我们项目编辑中的监视器画面尺寸不一致造成的,两者的比率不一致,所以在监视器中看照片变形了。照片两边出现黑框也是这个原因,区别是照片的图案没有变形,解决方法,你可以用制图软件处理一下照片,尺寸设为352*288就可以了,对于竖幅照片,你可以增加背景衬托两侧的空白处,或重新制作照片为横幅,但尺寸要保持为352*288。你还可以点击素材右键,在快捷菜单中选择保持素材比例选项,可以保持素材原比例,确保素材(照片)不变形。


6 我们选用的图片象素多大才合适?


答:电视的分辨率是每英寸72象素,所以我们选用的图片的分辨率在每英寸72象素以上就可以了,太高的分辨率没有用处,通常选择在100--150的值之间即可。


7 为什么我在安装Premiere提示我QuickTime没有安装,QuickTime的选项不可用?


我们很多朋友用的都不是正版的Premiere,在安装目录里没有QuickTime播放器,因为Premiere支持输出流煤体MOV格式,也就是QuickTime的专用格式,你没有安装Quick Time播放器,所以就不能输出MOV格式的视频文件。还有,在过渡设置中有关于Quick Time的过渡设置也不可用,所以Premiere时提示你QuickTime没有安装QuickTime的某些选项不可用,安装QuickTime即可解决。


8 为什么Premiere不能输出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


答:其实Premiere6。0版本是可以输出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的,不过是依靠自带的插件输出罢了,但是效果不是很好。你可以选择外挂插件来输出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输出质量最好的是TMPGEnc,大家都叫它小日本,很多网友公认它的输出质量最好,就是安装和使用麻烦点。我个人觉得panasonic_mpeg1_encoder_plug-in_v251不错,速度快,输出质量也很好,输出过程就象是Premiere本身一样,再有应用广泛的LSX-MPEG也不错。你选择其一安装,就可以在Premiere中输出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了。最新版本6.5可以输出MPEG格式的视频文件,但效果一般,建议还是选择外挂插件来输出。


9 为什么没有在教程里讲滤镜的应用?


答:滤镜的应用我们平常用的不多,所以没有说明。你可以在我的模板中参考对于素材的滤镜设置,然后自己学习一下,最主要的是学会控制关键贞。


10 我想输出视频素材的一部分,怎么办?


答:参考《关于预览》中的1和2条预览范围,把这个预览范围安排到你要输出的范围,并参考〈输出设置〉中的第4条,Range项选择Work Project输出工作区,即可输出你要输出的部分。


11 我用Final Effects for Adobe Premiere 插件怎么在WIN98或WINXP下不能用?


答:Final Effects for Adobe Premiere有很多朋友用它,它可以创造很多视频特效,比如,雨,雪,粒子效果等,是Adobe Premiere的常用特效插件,以前好多人就在网上找它,用它,谈它.在Adobe Premiere6.0出来以后,因其原本强大功能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所以现在多数爱好视频编辑的朋友都在用Adobe Premiere6.0版,但随之对Final Effects for Adobe Premiere的问题也来了,在网上我经常看到有网友谈论关于Final Effects for Adobe Premiere的问题,除了如何使用它的问题外,归纳一下,无非以下几点:


1:汉化版(或原英文版)安装后不能用,在Premiere中找不到Final Effects for Adobe Premiere


原因是,原英文版是安装的路径不对造成的,汉化版的安装可能是你把拷贝的文件没有正确安放在Premiere的Plug-ins目录下。我做了个汉化自动安装版为网友安装使用方便避免了安装错误。可本站下载。


2:在Adobe Premiere6.0版中无法使用或容易死机


原因是,真正的死机可能是你系统本身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是能启动,只是不好用或使用不正常,造成的原因是软件本身引起的,因为这个软件版本原本是为 Adobe Premiere5.1版开发用的,对Adobe Premiere6.0版的支持有些不够,(我没有发现它的高版本)只好将就用吧!在Adobe Premiere5.1和5.5版中使用正常,在WIN98系统下Adobe Premiere6.0中出现最多的实际是假死机,当把效果应用到素材时(鼠标变成拳头型),只要你敲一下回车,在效果控制面板(Effect controls)中点击插件效果后的setup重新启动它,就一切正常了,在新版WIN XP下,出现这种情况你只要把鼠标移到下面的系统工具标题栏上点击一下就OK啦,可以直接进行设置.


12 为什么Hollywood FX for Peremire滤镜插件在使用时不能在编辑层中添加图片和视频素材?


答:有人认为Hollywood FX for Peremire滤镜插件没有注册,所以不支持这个功能,还有人说根本用不了,好莱钨是功能强大的视频滤镜插件,多达几百种的过渡设置,不能用岂不成了笑话? 上面一些人的说法其实是不对的,Hollywood FX好莱钨是不支持我们常用的JPG,GIF,BMP,等格式的图片文件而已,他只是支持TAG格式的图片文件,你只要使用TAG格式的图片文件一切OK,还有,对于动态的视频文件,你可以用MOV格式的视频文件来处理,赶快体验一下它的变幻莫测的变化吧!


13 为什么我编辑输出AVI格式的视频画面质量不好,有时有马赛克出现?


答: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你输出时选用的压缩编码选择不当造成的,一个好的压缩编码对视频的输出质量有很大的影响。WIN98下你可以选择Intel Indeo?Video4.5在WINXP下你可以选择Indeo?Video5.10效果都是不错的,你还可以按装外部编码器如DivX DVD编码器,支持MPEG4的编码。选择一个好的编码器不光是影响视频的输出质量,还关系的生成文件的大小,输出的速度,是很重要的环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主题

7880

回帖

1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

积分
155242

荣誉管理荣誉会员突出贡献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05-6-30 22: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滴,保存下来慢慢看,谢谢楼主,辛苦了!

在路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392

回帖

8万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4137
发表于 2005-6-30 2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收藏,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

回帖

402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029
发表于 2009-4-13 1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版主天天快乐!!!!


h543e4f47479364
[url=http://www.jipiaoonline.com]机票[/url] [url=http://www.jipiaoonline.com/guoji/]国际机票[/url] [url=http://www.jipiaoonline.com/dazhe/]打折机票[/url] [url=http://www.jipiaoonline.com/tejia/]特价机票[/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7-19 00:00 , Processed in 0.262444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