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奉节转到兴隆镇,纯属临时起意,因为在去香溪的路上弄丢了资料袋后,我变得和路盲没有差别,而且犯下这种从未犯过的低级错误,让我沮丧万分,这让我更对越走越热的气候痛恨不已:如果当时天气没有那么闷热,如果从峡口到高阳镇的道路没有那么颠簸,那个塑料袋就不会拉在车上;那里面装了我所有的地图以及记下的笔记,还有一本关于三峡旅游的书,当然,还有半卷手纸,一个水壶。 在三峡呆上三天以上,你会恨山,除了山,还是连绵不断的山,没完没了的山,别人说:望山跑死牛,即使坐在汽车上,你还是在验证着这句话,没有一条直路,公路全是沿着山形修建的,然而,山区的地质结构都是经过几十、几百万年的时间才稳定下来的,一条公路可能已经破坏了它的稳定性,所以山间的公路总伴随着滑坡、塌方、落石,当然,三峡公路的地质结构比虎跳峡、川藏公路要好得多,所以,公路的安全性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这也并不代表我会喜欢在山里转来扭去。 从高阳镇到巴东是在车上一晃而过的,在巴东了解了一下当地的旅游情况,神龙溪只能跟着旅行社才能进去,知道了这一情形,当即买了一张船票赶往巫山,于是我经历了一段夕阳中的巫峡,那一场壮美的静止的岁月中无言的壮美,什么神女巫女都不过是人类无聊的臆想,以百万年计的岁月,对人类而言,是无法想像的沧桑。 船行中,朋友发短信祝我中国的情人节--七夕快乐。 从巫山到奉节仍是一跳而过的,从巫山到巫溪居然没有从奉节过去方便,当地政府想收大宁河的门票都到了疯狂的地步。 到了奉节,天气越来越热,向旅店老板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他告诉我现在不如去天坑地缝,那儿的人现在还穿着衬衣呢。 于是,就有了一场下午雨中的冰雹,那时,我已在一个叫兴隆的小镇住了下来,于是,就有了一场下午云刮过骤来的雨,那时,我正庆幸自己能在阴凉中向一个叫“地缝”的长坑中下爬了近200米。 冒雨下到“天桥”、“地桥”,这儿大概是地缝的精华所在:一道石梁横亘天上不远处又一道石梁被水蚀出一个巨大的洞,目光穿过这比天桥矮得多的洞,幽绿的溪水流到一个张着大口的山洞前,转折而进,下到谷底,一条碎石构成的路曲折向前,据说连绵了37公里;想像得出,这是一条明河和暗河共同的杰作,也许是三百万年前长江形成之前,明河和暗河各自沿着自己的河道相安无事,随着水流的冲蚀,明河的河道越刻越深,终于有一天与暗河相遇,于是,地上的河流从此消失,把这30多公里的河谷暴露出来。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想,说不定这以前是一个湖呢,当地下的石灰岩被蚀出一条通往另一条河流的通道时,湖水也就从此消失了,反正不管成因如何,这总是水在时间里的杰作。 时间与水,都是伟大的力量,这就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