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18 23: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谈谈对一些典型的遇险遇难案例的分析。
一,2009年8月15日,18名上海“驴友”自发组成的探险队在徒步穿越浙江景宁的炉西峡时,突然发生意外,酿成3人身亡的悲剧。这一悲剧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避免?驴友们从中能够汲取到哪些教训?
A,驴友素质良莠不齐,缺少安保意识。和很多出行的团队一样,此次出行由上海高远户外俱乐部在网上发起组织,很多成员彼此不认识,也有很多成员是仅玩了几条大众线路的初驴,像遇难者刘宇杰当年4月份才开始玩户外。虽然领队有一定户外经验,也聘请了当地向导,但难以全面了解成员素质,难以全面掌控局面,为悲剧打下了伏笔。
B,天气预报摆乌龙。出发时,领队查了天气预报,确认是好天气才成行,但真应了上述的“天气问题”,普通地带当然天气睛好,但峡谷说来暴雨就来暴雨,眨眼间温顺的小溪变成了暴躁的山洪,出行的驴友显然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C,没有听从向导意见,且自身安保装备严重不足。出行走了一半,天降暴雨,河水涨起了起来,领队及时终止行动回撤,这是正确的。此时向导建议走山路,不要涉水,但被驴友们否决,说要是走山路我还来这里干什么,去哪儿不能走,来这里就是为了趟水。就是在这种看似勇敢的意见的坚持下,很快,一场意外发生了。
涉水过溪时,开始水仅及膝,护送女队员后,水马上涨了起来,走在最后的张林脚底打滑,被水冲走,看到张林落水,另两名“驴友”刘宇杰、刘诺以及向导陈剑超开始对其展开营救,由于河水湍急,营救没有成功,反而导致三人被困河中央。后因河水急涨,组织营救的三人亦被大水冲走。除向导陈剑超最终获救外,其余三人均遇难。
不听向导言一意孤行要涉水,错了第一步;涉水过河时,对河水的涨速估计不足,错了第二步;过河又没有足够的安全措施,错了第三步。
假设涉水过河时,领队能把绳子在两端加以固定,并且每人都有防护绳扣在过河绳上,即使滑到,也不致于被水冲走,仍然可以涉险过河。
由此可见,队伍良莠不齐,成行时防范意识不足,发生险情后执意要冒险,应备的安防设备却未备(一条几十块钱的防护绳就可能保住小命,但18名驴友却无一人有带,可见安保意识何等薄弱)等几个不足成为此次驴行的致命失误,后来的驴友们,难道不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吗?
二,中国户外活动史上最大灾难:2009年7/11户外遇险事件。重庆35名驴友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名队员被洪水卷走,造成19名驴友不幸死亡的惨剧。
突然降雨、奇险的幽谷、松散的队伍、时间的错位……诸多看似偶然的因素叠加在一起,酿成了“重庆‘驴界’最黑暗的一天”——《三联生活周刊090724》
2009年7月11日中午12左右,由35名重庆驴友组织的潭獐峡溯溪活动在领队“超哥”和资深当地驴友陈永中和“沙浪”的带领下,缓缓地向谷内进发。这支驴友队伍由重庆的工程师、教师、警察、小业主等驴友组成,既有搞户外十几年的“老驴友”,也有第一次参加类似活动甚至不会游泳的“新驴”。一路上,大家被谷内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所折服,欢笑声、赞叹声充满峡谷,又有谁知道,他们中的19人,即将走到生命终点?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死亡之旅!
队伍行进约2个小时,谷内即开始下起雨来,平得几乎不动”的潭水开始流动起来,长达100多米的队伍开始骚动起来,等到走到一个叫“一线天”的地方,雨势突然加大变成暴雨,驴友们紧张了起来,但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2-3人高的洪水”就劈头盖脑地砸向这支临平拼凑的队伍,一场灾难拉开了帷幕!队伍瞬间被洪水冲散,很多人一下就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
当最后的救援结束后,死亡人数定格在19这个数字上,史称“中国户外活动史上最大灾难”!
逝者已去,反思这次灾难,虽说是天灾,但也可以说是人祸,有太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一例例血淋淋的遇险事故在众多驴友们心中划上一个个问号:户外活动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活动?户外活动的精神是什么?如何防范户外活动风险?
作为一名热爱户外活动的初级驴友,本人最近对此作了一些反思,窃以为,户外活动不是穿上名牌户服装和精良装备去扮酷,在朋友面前拗造型,在MM面前吹牛皮,或是大言不惭地去所谓“征服”某山某谷。更深层次地来讲,无非是都市人渴望亲近自然,挑战自我,发泄热情,锻炼团队精神的一种带有一些不确定性危险的户外运动罢了;这种活动崇尚简单、环保、合作、分享等一些现代精神,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悦,让自己的压力得到释放,并且感受大自然的雄奇和伟大以及个人的渺小,从而在平常更加地热爱生活,努力工作,善待他人,与“征服”两字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因此来说,任何户外活动首先需要注重的就是“安全”两字,放弃或是忽略“安全”两字,一切户外活动都没有任何意义,而从众多遇险的案例来看,他们恰恰就是忽略或是对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酿成无法挽回的人间惨剧,让亲人悲痛,让世人叹息。
下面列出一些安全隐患特征,各位驴友自己对照下,多问问自己:有木有?有木有?
特征一,出行驴友水平不一,临时凑团,领队无法把握成员个人特征,有的驴友仅仅走过几次普通线路,就试图挑战具有一定风险的活动。大部分遇险的团队中均有上述情况;
特征二,部分所谓的资深驴友因自身的“资深”,从而忽视了活动的风险性,总认为自己大风大浪都经过了,岂会在这种普通活动中翻船?
特征三,出行准备不足。一些驴友的户外服装、鞋子、背包、帐篷等都是名牌,动辄上千块,花了大价钱,但就是忽略了一些几十块钱的安全用具,而恰恰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在你遇险的时候就可能救了你的小命;
特征四,对户外天气等变化估计足,一些团队出行前做足功课,查了天气很好,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陡生变化,从而疲于应对,险况百出;
特征五,商业利润侵蚀,一些出行团队由于商业利益关系,不顾成员特点,不顾天气状况,强行组队,强行出行,从而酿成惨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