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20|回复: 10

开平赤坎碉楼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发表于 2012-1-15 12: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2-1-15 13:23 编辑

九月的深圳闷热潮湿,桑*天令久居武汉的我都感到难熬,问女儿:你们深圳怎么比武汉还热?女儿惊诧地看着我,半晌道:你天天上班空调,下班开车空调,回家还是空调,不觉得吧。是呀,多年没这么出汗了,竟真以为武汉扔掉了火炉之城的帽子。既然深圳呆着无趣,那就找周边凉爽处吧,方从南澳岛过来,深圳海边就免了。早闻开平碉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朵奇葩,女儿是学建筑的,常年伏案设计,开拓眼界或有裨益,何不乘此带她一游,决定包车携妻女、婿及好友前往。
•     到底是闲散之人,一坐车心情顿时大好,一行七人开开心心出门,穿州过府直奔开平。车过番禺、顺德、中山,忽忆有友在此安家,忙电邀同游,结果他人在武汉,告歉不能尽地主之谊,并称开平碉楼值得一游,闻后我们游兴陡增。沿途凉风袭面,一扫城中闷热,真是惬意无比。广东高速修得密且好,车撒欢地跑,450公里半晌就到开平境内赤坎古镇。

璧ゅ潕鐨勯獞妤

璧ゅ潕鐨勯獞妤

111

111

灏忚

灏忚

璧ゅ潕鐨勬渤姹

璧ゅ潕鐨勬渤姹

111

111

琛楀ご

琛楀ご

鑰佸缓绛

鑰佸缓绛

杩欎釜鍦版柟寰堢編锛屽緢鏈変唬琛ㄦ

杩欎釜鍦版柟寰堢編锛屽緢鏈変唬琛ㄦ

鐗屽潑

鐗屽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2293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7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5 13: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地方,设计下时间。多少天可以玩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2-1-27 22:04 编辑

•     赤坎——因当地多红土而得名。赤坎古镇有着很悠久的商业文化,值得细细品玩。
•   
       首先令人称奇的是该镇的建筑,颇有异国情调。河岸边的楼房怪怪的,不高,一般在3层左右,连片成体,均为钢筋水泥建筑,名为古镇,全无传统民居,更不像广东农村宅院,刺激感官。我们这些年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所见之处无不同一,就连西域小城布尔津建筑模式亦统一划齐,几无地域差别,宛如出自一个设计师之手。可这赤坎古镇的建筑大不一样,怎么形容呢,大家看过《让子弹飞》吧,那里面的场景就是赤坎古镇的原貌。是不是很不一样?
•   
       其次是很清静,眼前这座古镇显得十分清闲幽静,河汊内几乎无船,两岸商铺一律关闭,全无旅游点叫卖嚣声,全镇不见居民,仅我们一行漫步在街头巷尾,空荡荡,静悄悄,感觉甚是莫名,难道此处清乡壁野,鬼子要来扫荡了?偶有不起眼的小南货杂店卖得也是不起眼的蛋家蔑编小鱼篓、小木屐等小记念品,还有就是手扯胶糖,这可是小时候才玩过的把戏。
•   
      带着满腹疑窦继续前行,至一碑坊处细览全文方顿悟。
•   
      赤坎古镇周边一带基本上是冲积平原,地势低洼,潭江及其支流每年都会造成这一带洪涝之灾,大的洪水袭来时,村内房屋普遍受淹,人们只有逃到碉楼躲避,(这就是此地碉楼产生的原因之一)古镇所处的地方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长条状台地,利于防御洪涝之灾,适合作为定期交易的墟集地址。加之有一条河汊穿镇而过直通潭江,沿岸起埠货物极便。明末清初,有司徒和关氏两大家族同时登上此地开埠经商,当时仅为墟市,朝设市晚撤摊,无非是些乡民土产及蛋家渔获交易,不具规模。清康熙十二年,《开平县志》“舆图志”记载:“赤坎墟,趁三、八日”。至此,方有了稳定交易日期,清政府设置驿所,加强管理,赤坎得以商贸立镇,后延至民国直到新中国成立。
•   
       解放后,赤坎古镇益发扩大贸易内容,凸显其历史和现实的商贸作用,成为广东省四大农贸交易市场之一。尤以耕牛、猪、鱼苗交易为最,为繁荣我国农业经济起到巨大作用。近年来,因水路、路路交通发达,赤坎古镇方淡出市场,退出历史舞台。
•     
      历史上司徒和关氏两大家族长期相互竞争,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在堤西路,沿河有300多米的骑楼街,保存完好的600多座古老的骑楼,以及宏大的图书楼、造型各异的碉楼、钟楼。颇有二三十年代旧广东、旧香港的韵味。现在当地政府大力促成赤坎古镇转变为我国电影城,已圈起半条街为电影街,专供拍摄所用。这就是原本人如鲫、船入梭、千帆争舸、车水马龙往昔繁华不存之原委。
•   
      漫步在古镇,穿梭于骑楼坊间,感到异样安逸舒适,古巷悠长而宁静,几无现代声息,偶见居民也是身着染布衣,脚蹬木屐,朴实如渔夫村姑,话语生拗,无从听起。出售货物亦随心随意,似不以值多为喜、不为商机而动,多寡不劝,任君自便。一派古风古韵,淳朴可爱,多年游历均无此行惬意,陡生感慨!
    饭后,直奔下一个主题:看碉楼。

鏇存ゼ

鏇存ゼ

灞呮ゼ

灞呮ゼ

灞呮ゼ

灞呮ゼ
rsl[1].gif

灞呮ゼ

灞呮ゼ
you_jd2[1].jpg

鐏ゼ

鐏ゼ

浼楁ゼ

浼楁ゼ
DSCN1778.JPG
DSCN1779.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4: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晓山 于 2012-1-27 21:52 编辑

•     开平境内有碉楼3000余座,目前尚有1800多座现存,分布于开平15个镇,真正开发供游人观赏的不是很多,因大部分年久失修,已告废弃。车出赤坎古镇,厚重乡风迎面扑来,广袤田野郁郁葱葱,水稻长势良好。车行公路,宛如田间,无崇山峻岭,唯见河汊沟渠密布,一马平川,此时方知洪涝之故。渐有三二栋碉楼不断映过眼帘,大都植于稻田之中,心中甚是不解,有这样择址盖楼的吗?

    至一大村庄,车停树荫下,司机告曰:村内就是碉楼群,我在此等候,时间不限,慢慢玩耍。
•
      众人下车一看,浓密树木蔽目,偶见一二处碉楼隐见于树冠之上,整个村庄低洼无险,四顾全是水田。村口树下闲坐二妇人热情道:40元一位。缴费寻径入村,空旷无人声犬吠,骄阳下连蚊蝇都倦飞,真是自由行。越过树林,各种款式碉楼矗立眼前,兼杂大量低矮普通民居,相衬之下倍感碉楼壮丽奇异、风格独特,大有鹤立鸡群之感。一栋栋、一处处,或三五成片、或单独処立,几为稻田包围。我们穿行于阡陌,挨家挨户*门索访。
•  
     所观碉楼一应保持原态,完好者连楼内陈设均未改变。玻璃是法兰西的、水泥是英国的、钢筋是美国的、铁门是香港的、家具是中国的,在一塔楼还见吊椅、吊床,真是中西合璧,融合贯通之极。穿堂入室没人看守,任凭我们搜寻探秘,层层有卧厨,层层有枪洞,钢窗极小,楼梯极窄,登顶楼才见晒场,兼有纳凉、瞭望、阻击、防卫、报警功效。平望过去,远近十里尽收眼底,在此无险可据之处,碉楼的作用还真是不可小觑。抗战时间鬼子曾包围一座碉楼久攻不下,七位抗日勇士苦守半月,后鬼子恼羞成怒投掷毒气弹方攻破碉楼,可见碉楼之扎实坚固。看到眼前一切,我们搜肠刮肚把仅有的知识和常识翻出来去理解、分析碉楼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和其生活、生存、艺术之功效。其间晓得说了多少外行话。
•  
     偌大一个村庄,既无游人、也无庄户人,真是怪哉。终于在一外形特独异的碉楼口碰到一守妇,询问之下才知大概:
•     
     1)现在对外开放的碉楼原主人均在国外,展出所得一律归村里;
•   
     2)大量碉楼原主人无后人打理,故已废弃;
•   
     3)现在立于田中的碉楼已无主人,加之原楼死过人,村民不愿住,渐渐周边开田种植,故成今日摸样;
•   
     4)此地自清以来盛行土匪,因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且年年水灾,故家家、村村修碉楼以御匪祸水情;
•     
     5)明清以来大量青壮劳力贩卖南洋为“猪仔”,高峰时半县人口流失国外,清末民初,成功人士携资金技术及外国建筑材料返乡建房;
•     
     6)众多出国者遍布世界各地,所历不同,所接受的文化不同,按个人喜好故所建的碉楼风格亦不同;
•     
     7)修碉楼不是华侨首创,其实明清以来本地就有此举。早期建造为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为青砖楼,后期方为钢筋水泥楼。在历史风雨荡涤下,现在仅存眼前这些钢筋水泥碉楼了;
•     
     8)兵祸水灾是造成此地碉楼产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9)当地政府为保护碉楼遗产,发起认养碉楼活动•
•     
                                                                        开平碉楼类型大致如下
•
•      1)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造在村头或村尾或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值班用。配有枪支、报警器和探照灯,一旦发现匪情洪水,即刻鸣枪示警。此类碉楼现存较少了。
•      2)众楼。这种碉楼一般高约3--6层,每层有四室,陈设齐全,体量较大,是由众户合资兴建,遇有匪警或水灾,集体进楼躲避。
•     
        3)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期居住,兼有碉堡功能,一律钢筋水泥建造,大量现存于世。
•                    
•     上世纪初,开平华侨以自己的资金和智慧结合当地建筑文化,打造出这麽灿烂辉煌的碉楼群,其数量之多,建造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分布之广,相对之集中,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真是居功至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建筑学有定论:开平碉楼与福建永定围屋并称为我国民居建筑史上二座丰碑!
•   
       当我们身临其境时,感官刺激尤为强烈,仅眼前的这些碉楼就造型千姿百态,中西合璧,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要素,固很难将其具体归入国外某一时期、某一国度、某一种建筑风格中。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宗教,不同国家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群中和谐共处,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深深地鞠个躬表示对先人的崇敬来结束这次开平之行吧!
•   
       返途中路经虎门销烟海滩,那赵丹演绎的林则徐形象鲜活地出现在眼前。“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这掷地有声的誓言振耳发聵,令人血脉贲张!积贫积弱的中国呀,一次“虎门销烟”焉能挡住列强的贪欲?历史,何其沉重,犹眼前突至的狂风大雨。此时,天空乌云翻滚,飚雨中车驶过虎门大桥,看到这海天一色的虎门海滩,心中激荡感慨,屈辱的历史还将刺痛几代人的心?
•
•
•                                                                                                                         晓山
•
•                                                                                                                二0一二年一月十二日

铏庨棬纭濈儫1

铏庨棬纭濈儫1

铏庨棬纭濈儫2

铏庨棬纭濈儫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79

回帖

9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5: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咖啡随风


    对不起,全文刚发完。从深圳包车一日即可,自由行三日方能,深圳到开平有班车,赤坎与碉楼景点尚有二十至四十公里不等,只能慢慢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1859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4899

论坛元老荣誉会员

发表于 2012-1-16 12: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去处,值得一游,颇有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2293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709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7 01: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年后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3420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23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7 08: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主题

3420

回帖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30231

荣誉会员论坛元老

发表于 2012-1-17 2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其实岭南五邑都不错,廉州古建筑,村落也不少,连南风景也很美。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1

回帖

33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积分
331
QQ
发表于 2012-1-20 20: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江沓杏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2-21 10: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www.5zls.com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武汉在路上俱乐部 ( 鄂ICP备11000556号 )

GMT+8, 2025-8-5 02:04 , Processed in 0.06388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