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好玩的人一起在路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片净土
说实在的,佛教没给我什么好的印象,也就不怎么关注佛教了。小时候,老师告诉我,那是迷信,是牛鬼蛇神,于是,我就牢记着老师的话(老师告诉我一定要听老师的话,我就一直听着)。后来,时兴上车睡觉,下车看庙,谓之旅游,据传是对西方小资生活的改良,西方的教堂是不收费的,是不被开发经营的,是肃穆的。在旅游中,再一次深刻认识了佛的“真面目”,不只是迷信,不只是牛鬼蛇神,还是骗人的场所,一个个寺庙被开发,被操作,被经营,法器成了骗人的道具,信徒成了骗人的帮凶。
在泰国呆的二年中,在这个佛教之国,才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才感觉宗教并不是迷信,并不是牛鬼蛇神,她是人们心灵寄托的一种方法。我住的旁边有一个寺庙,经常看到一群群很小的和尚在寺庙中学习、劳动,当时觉得很不可理解,怎么这么多这小的孩子出家呢?为此,我特地问泰国朋友,她说每一个小男孩都是要出家的,这是一种习惯,一种风俗,很多小孩的教育是在寺庙中完成的。在泰国,做短暂出家是男人的必修课(如果对佛感兴趣可终身出家),国王也不例外,也是要出家的。慢慢的,对佛教有所了解,也感受到了佛教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进步作用,其归导劝善对社会的安定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佛教传入中国的确切年代已经不可考,多数认为是汉明帝永平七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访求佛法请来的,由此看来,佛是由中国人请来的,所以后来有请什么菩萨之说,而不能说买菩萨。大汉帝国儒学之风盛行,谈轮回,说鬼神之佛教自然就不被社会精英分子所齿,只是在民间流传。至隋唐,由于领导核心的高度重视,精英分子的参与,将佛教推到了最高峰,虽然此时,在其故乡,佛教已经渐趋衰微。精英分子响应领导核心的号召,研究佛学去了,对中国本土的儒学研究自然就式微了,大汉帝国之后,对儒学的研究就鲜有大乘之作面世了。
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有力的同化能力,至大明帝国,佛学已被王阳明吸收并融入到儒学之中,产生新的儒学学派---心学。能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了吧。我看西方史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史的实质是一种宗教史,是为信仰而战的历史,而中国史是一部农民战争史,是为生存而战的历史。孔老先生开创之儒学,虽然在秦帝国遭遇焚书坑儒之痛,但大汉帝国的唯儒独尊,奠定了儒学不可动摇的国学根基之后,中国人似乎就从不为文化信仰而忧虑。(不过,现在似乎应该忧虑了!)
佛教在中国主要有两大派别:密乘佛教(藏传佛教)和大乘佛教(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当然也有小乘佛教(南传佛教)(泰国属小乘佛教)。大乘佛教在中国又分成八大宗派(在我的一篇日志中介绍过)。黄梅的正觉寺(四祖寺)和五祖寺属于八大宗派之禅宗派。禅宗的思想,是八大宗派中最接近中国儒家和老庄思想的,是中国人对佛教的汉化成果。它改变了佛教的繁文缛节和烦琐思辨,摒弃了一切拜佛的礼节,为了符合中国的注重结婚生子、传流后代、读经典应科举的儒家思想,禅宗主张不必出家、不必诵读佛经,即可悟道成佛,这样使禅宗吸纳了大批的精英分子而得到光大,使禅宗在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
近读《中国通史》(傅乐成著)才知近在咫尺的四祖寺(正觉寺)和五祖寺对禅宗乃至整个佛教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本次成行的原因之一。“安史之乱后,北禅衰微,而南禅大盛于江南,天台宗受其侵逼,日趋没落。北禅的宗师神秀和南禅的宗师慧能都是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而慧能又是弘忍的衣钵继承者,佛徒尊之为六祖”,可见五祖是南北禅的师祖,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了。禅宗共有六祖:禅宗初祖达摩,禅宗二祖慧可,禅宗三祖僧璨,禅宗四祖道信,禅宗五祖弘忍,禅宗六祖慧能,其中两祖在黄梅。
在当下,四祖寺(正觉寺)和五祖寺能保持佛家的肃静,实属罕见,被尊为禅宗祖庭的少林寺,已经严重商业化了,有的只是尘世的喧闹。还有的寺庙已经严重政治化了,飘着红旗唱着红歌。当疲惫的你为世俗所困,循入佛门以求精神之安慰,聆听的却是巴菲特之经商之道或是激昂摧人奋进的号角,晨钟暮鼓不再,你还愿意呆下么?四祖寺、五祖寺之所以为佛保留一片净土,在于他们倡导拒绝任何性质的商业开发,倡导“三支线香礼佛,保您全家平安”的敬香礼仪!这敬香模式与某些寺庙以敬香敛财是不是有点格格不入。当下的寺庙那根本不是在烧香,是在烧柴,严重污染了空气。寺庙中没有托,你可以自由地参拜,没有人打扰你,你也可与大师交谈,不必有戒心。旁边有请法器的专门场所,你可以选取(不是免费的哈),我为老爹请了一个香炉,铜的,很厚重。旁边还有一个佛学的专门书店,有很多佛学书籍,我选了一本《禅宗概要》。
黄梅归来,朋友惊讶,信佛了?!
NO,我只是追寻那片宁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