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沧海之水 于 2013-1-8 20:31 编辑
图十二 黑龙潭附近河道(草原牧人上月骑行卡房时拍摄、在此致谢)飞机从陈家河菜子洼起运后,一路都是沿河道而行,由上图可想见当年拖运飞机之艰难。据传过一个叫黑龙潭的地段时,由于河水较深遇到困难,当地老乡积极抬来板凳、门板,搭成便道助飞机通过。老百姓对红军和工农民主政权的拥护、支持,使被俘后受审时没作真实供述的龙文光深受触动。 (此君不愧是学飞行的,智商极高,迫降被俘后立即利用自己的四川口音,谎称自己是四川军阀刘湘部的,驾机从南京飞返成都途中因故迫降。也许他认为鄂豫皖的红军对远在四川的刘湘不会像对南京国民政府那样仇恨,自己被俘后的境遇会好一点。再者这样说也可隐瞒自己执行的任务,毕竟保守军事秘密是一个军人的本分。他哪里知道,当年的这一番关于飞机来历的编造,害苦了多少后来的军史、航空史研究者,居然还载入了徐帅的回忆录中。至今在某些展馆和文章中还能看到这一掩去了真相的说法。)
图十三 越过没有设标志但又标识明显的鄂豫边界进入卡房 卡房乡位于河南省新县西南端,西与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接壤,南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毗邻,因旧时在此设有盐卡而得名。这里山岳连绵,沟壑纵横,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7座。境南的老君山海拔813.1米,傲视楚豫;天台山海拔801米,是豫鄂奇山,又是宗教胜地。境内还有九乳峰、武士崖、桃花洞、名木群、老龙潭潭群、近寺岗瀑布、谭洼瀑布、箱子石等自然景观20多处。由于地处亚热带向温带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动植物品种繁多,原始植被保护良好,四季清水常流,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千里大别山中为数不多保护较好的几块“绿地”之一。 卡房乡是一个革命老区,1929年7月19日由徐向前、吴焕先率军进行的卡房暴动,彻底铲除了当地土豪劣绅黄吉安、林庸之的反动武装,发动农民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和赤卫队,使得这里成为了鄂豫皖苏区的坚强堡垒。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败、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去后,这里是共产党人“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带,也是国民党制造“九十里路无人烟区”的核心区域,当时人口不足万人的卡房先后有6000多位优秀儿女为革命捐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郑位三、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刘华清等都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长期的革命战争造就了大批优秀将士,1955年全县授衔的43名将军中,卡房乡就有7人(潘焱、叶建民、徐明德、潘寿才、胡贤才、谭幼夫、张宗福)。境内有卡房暴动旧址、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隐蔽处、红四方面军后方总医院第四分院旧址、鄂东北道委旧址、铁寺寨战斗旧址、五更松、红军洞、红军墓等十多处遗址遗迹。以反映李先念为主、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的电视剧《中原突围》和以刘名榜坚持大别山革命斗争为原形的电影《五更寒》的主要拍摄景点就在卡房。 卡房境内道路、村庄均无指向牌和标识,过胡河村后许多路段正在维修、半边通行。因专注行车,错过了由大竹园、西岭到居畈的乡村路路口,只好绕道卡房乡政府驻地古家店再转南行,11:30分才经李塆到达居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