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搜来的东东。与大家分享。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 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 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乃指司春之神。秋天不是青帝掌管的季节,春天才是;菊花并非青帝的时花,桃花才是。连天神也不敢逾越的自然定理,黄巢,这个胆大包天的农民军领袖却居然敢高喊,若果我是青帝,我就教不畏寒风蜂蝶不闻的菊花,绽放在春天的原野上,与桃花一起,享受春天的温暖! 也许这位曾经举进士不第的狂生太过狂妄,有点可笑。 但谁能否认,每读此诗,胸中不隐然徒生一股英雄之气? 敢向天神叫板,敢违自然定理,自然不畏颓废堕落的唐朝统治者。如此狂傲之人,也难怪最喜性傲的菊花,再写出《不第后赋菊》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可以说,黄巢起义的目的,是有其局限性的。从上面这首诗可见,他有相当地可能是因为考试落第而心生不满,他其实是向往功名,向往享受的。从他后来建立政权后的举措就可知,他只是个乱世枭雄,非能成一代大业之人。 但往往枭雄人物,他的性格和风范更有鲜明的热色。 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举进士不第,公元875年率领数千人在曹州起义,878年继王仙芝死后被推为领袖,称冲天大将军。881年攻破唐朝京都长安,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这场起义战争坚持达十年之久。唐僖宗中和四年(884),黄巢在泰山狼虎谷战败自杀,起义军最终归于失败。 黄巢现存诗只剩三首。分别就是以上的两首和一首《自题像》 记得当年草上飞, 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 独倚栏干看落晖。 这首则又是另一种风格,呈现给人的是“铁衣著尽著僧衣”、“独倚栏干看落晖”的一种儒将风采。我认为这只是他想象中建立功业后功成身退的写照。要么就是后人假托于黄巢的伪诗。因为民间野史说黄巢并没死,只是遁入空门做和尚。就和李自成一样,这种传闻也许只是贫民百姓的一厢情愿罢了。 无可否认,《题菊花》和《不第后赋菊》的文学技巧不高,但其中气魄却直冲云霄。诗词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气度。若无气度,再多的华丽辞藻都是空壳。黄巢就用最简洁的字,写出了最豪气的诗。 一代枭雄,气当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