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和谁的丽江: 心灵的天堂 第一次想去丽江,是1996年看俄国作家顾彼得写的《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他在里面记录了丽江古城的原住民并不取悦于外来者,而是取悦于自己生活的那种单纯的固执。也许“只取悦于自己”是一件难事,难的事情能被做的很好很坦然,总会让人产生盼顾的念头。盼顾的结果就是诞生愿望,并且就此在心里不停的盘算。 在被失意和疲乏浸泡里的夏季末,一直听李亚明唱《晚了点》:“很想改变没有去改变,生活真的演变成一成不变”。唱的就是我吧,我就是这样想而不敢的过着。一路听到自己春天的末梢,我到底还是脱轨了,脱出已经被无可奈何的自己安排好的轨道,滑进另一种欣然喜欢的生活。抉择虽然晚了点,却终于还是遂了自己的愿。人,常因自私、愚昧而失去许多宝贝,失而复得,往往又只在一瞬之间。比如自由。 当我可以足够悠闲的安排自己,我毅然选择夏天去到那片向往已久的土地。这个时间,正是丽江雨季的开始,万物被滋润和清洗,偶尔晴的天候里,我看到了高原江南水墨画中晶莹剔透的水珠。 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踏着斑驳的略有些倾斜的石板铺就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各式饰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尤其是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佛像铜锅,藏刀手镯和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欣赏,而又忍不住停下脚步,用异地的民族文化充实自己的行囊。 丽江是那种集山水,人文,历史,民俗于一身的高原小城,既有高原的广阔粗旷,又不乏江南水乡的柔美恬静,传统和现代,自然和人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置身其中,让纳西古乐洗涤你的心灵,和小桥,流水,人家进入诗的境界,让玉龙雪山领你踏上通往仙界的路。 随着观察的角度,时间,方式不同,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丽江也是千姿百态。 丽江古城的酒吧全国闻名。但是对于一个像我这样从没进过酒吧的人,有多少品种的酒,调酒师是否得道,是否能把酒喝成情调,显然并不是顶重要的。其实这里的酒吧大多都已经不是单纯意义的酒吧了,他们更像是被旅游文化催生出的四不像,服务于来来往往的游人。民居的简陋和拥蹙,已经决定了这里任何一家酒吧都不可能以装潢谋出位,人们喜欢这个或偏好那个,惟有自己去探究和发现。反正任何的形式都可以被铺陈开,书籍,电影,音乐,绘画……即使在每一家坐上一天,也够在这里住上一年半载的了。我开始明白,很多人走了又来,选择在古城里长久居住的原因。一个匆匆而过的人,无法平和安宁的坐在这里看电影,享受岁月的静好,对于这种美妙感觉的浅尝辄止,肯定是遗憾的多。而人生总是一个不自量力却又不遗余力追求完满的过程,对于遗憾,总想着弥补。 同行的朋友看着电影自言自语:我想开很老很老的店,还有几颗牙的时候看见喜欢的人又出现,然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记忆里就都是他的样子。 我也是,只是我想在不算太老的时候来这里开店,在还听得懂说得明看得清的时候,看有人把喜爱的歌带走,有人把感人的故事留下。然后,等待再遇见心里的那个你,像泰戈尔说的:你微笑着而不对我说什么,我觉得这就是我已经久候的。 青春,只是迁徙 在丽江的五日,两度邂逅美丽,不是因为景,而是因为人。一直听人说,到丽江,一定要到古城的住家去转转,和纳西老人聊聊天。看看他们的闲散时光和咸淡人生。我一直相信,人们选择和长者聊天是有道理的。特别对于其实年轻却未雨绸缪自叹衰老的人。 在望古楼的脚下,遇到一位纳西阿婆,在给阿公剥豆子吃,一颗一颗很小心的放到阿公的嘴里。因为我从小是跟着外婆的,所以我对外婆有着强烈的亲切感。虽然听不懂纳西语言,从他们的手势看,这位外婆60岁刚出头,看上去却已然70多岁的模样。旁边的邻居说,这位阿公生了场大病,刚刚恢复,手还不大会动,所以阿婆就天天给他剥豆子吃。 我并不相信在他们的年轻时代里,有过什么所谓永恒不变的承诺,因为有承诺的地方才存在背叛。两个经历过生老病死的人,听见身体如一枚巨大的沙漏,日以继夜流逝着生命,他们想到的是此刻所拥有的共同月。 又想起几天前在中甸草原上拉着我合影的藏族孩子们。他们说:“姐姐你真漂亮,和你照相我们也会变好看的,我们要快点长大”。我不知道他们眼中对于“美丽”的定义是什么,于是我给他们唱《美丽》,我想告诉他们,有些美丽是常贮内心的,是不为人知的。我把属于我的美丽心情留下,把属于你们的美丽微笑带走。我们彼此交换到的是孩子一样简单的心情。拥有青春的人,是不会对青春感到惊惧的。他们羡慕长大,我羡慕变老。 青春不是消逝,只是迁徙,这话不假。青春,只是从纳西外婆这样的长者那里迁徙到我这里,又从我这里,迁徙到那些纯真的藏族孩子那里。光阴之所以不能被“时间”这个词取代,是因为光阴里面有故事。与美丽恍然相逢的刹那,我看见了岁月的慈悲和人心的美好。 古城的很多酒吧里都有记事簿,用来给过客留下心情,让后来者回味品读。在丽江的最后一夜,我所做的,就是看其他人留下的故事。我相信在读书的地方留言的人,更明白阅读和被阅读的好处。只看一个作家的书,你只相信世界的一种样子。一下陷入那么多人的文字,陷入每一个人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即使有千种情绪,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形态万千的故事里,无论直接间接,都关于爱情。这里最多的情绪。 而我呢,是关于爱情还是逃避一种情绪?我是为什么来?这是来丽江以后,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问起自己。好像是为了理想而来的,理想的地点,理想的自己。还有吗?其实,我还想尝试。尝试究竟在多远多美多理想的地方,人可以有种纯自然的升华。而当我走过古城,走过虎跳峡,走过香格里拉,走过玉龙雪山,我终于明白处在繁华都市中的我们的理想是多么的渺小和不及。生活原本可以这样简单,这样纯粹,可以这样大方的寄情于山水之间。 我想谢谢这一趟的远行,它让我觉得一个自由的人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能在一次理想的旅行中那么纯粹、无私、宽容。理想之旅该结束了,每个人都有现在必须去做的事情,我想我该从这里开始新的旅程,也许有一天我也会海阔天空的背着包自由的去选择自己赖以生存的地方,去接近美丽的天堂,去感受人性和自然的魅力。 [此帖子已被 ~指间茉莉~ 在 2006-6-6 19:26:2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