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去桂林 ,出发前功课做了一大堆,除去风景徒步也参考地图和资料看了些广西的少数民族。 最感兴趣的有:那坡。壮族 (黑衣壮;三江。侗族 (最具特色的是鼓楼;龙胜。瑶族(长发红瑶因织锦的衣服为红色而得名) 因为五一时间有限,心里又一直向往龙脊那气势磅礴的梯田,所以,龙胜各族自治县成为了我们这次出行的第二个重要的旅程。 桂林——龙胜——银水侗寨——金坑大寨(龙脊梯田) 桂林到龙胜就在汽车站乘长途班车,五一票价23元,如果只到龙脊的话,告诉司机你到和平乡下车,在那里转乘去金坑或者平安,上车7元。 从桂林赶到龙胜已是夜幕降临,龙胜的大街很是热闹,随便找到一栋居民旅馆住下。放下包,大雨不期而至,心情也渐许暗淡下来为明天的行程担忧。 早晨,雨还没有停,但也阻挡不了我们。7点多种,我们就到了离龙胜县城1.5公里的银水侗寨(2路公交十分钟车程,票价一元)。 侗寨所处的山麓笔直陡峭,曲径幽洞,山势峻拔,林木葱郁的峡谷中两条瀑布飞流直下,波光耀眼,远望似银链,故称为“银水侗寨”。有道是“无水不侗”,大多数的侗寨都修在河溪两旁,“有侗必有桥”也就了接下来顺理成章的一句。侗家的桥不同平常,桥上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走过风雨桥,转角就是寨门,寨门很特别,既是进寨之门,更是一个可供行人歇脚的敞开式凉亭。 侗寨风雨桥 
侗寨 
高耸迭架的鼓楼,是侗族的“族徽”,也是侗寨的“心脏”,侗家人素有“建寨先建楼”的习俗。 
雨中的侗寨木楼,侗族人居住的吊脚楼。一般都是三层建筑,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上下下全部用杉木建造。 山寨的风景真耐人细看,那银链似的飞瀑更为人添兴。  吊脚楼屋柱用大杉木凿眼,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周还有吊楼,楼檐翘角上翻如凤凰展翅。 
从银水侗寨到金坑瑶寨,车行1个多小时,山路崎岖,但风光无限,10点多钟到大寨停车场。门票50元(黄金周基本是不可能逃票的,过收费站的时候一下上来3个人查票)。大寨门口有许多瑶族妇女,热情地围上来向我们兜售她们手中的工艺品。 红瑶女子5,6岁开始蓄发,一直到16岁剪一次,将剪下的长发珍藏起来。她们把16岁当成告别少女步入成年的分界,之后再蓄长发就是为了未来的丈夫而蓄。婚后30岁左右,养育小孩后,再将珍藏多时的少女时代的头发一起盘在头上。人们可以看到瑶族妇女头发非常丰厚,其实他们是将一辈子的头发都盘在了头上。在他们看来,那是“福气、贵气”。 在瑶寨住下后,与当地人聊天,听老人们谈古论今。寨子里的人说瑶族的祖先居住地常有外敌犯扰,生活受到威胁,寨老许愿说不论谁砍下敌方首领的头就把唯一的女儿嫁给他,让人想不到的是一条猎狗乘夜色潜入乱营把敌将首级咬下。寨老心理虽不情愿,但为了扶众就把女儿嫁给了猎狗,让他们在深山安家,谁知猎狗到晚上就变成了英俊的后生,为了不让女婿边成原来的狗,寨主私下把狗皮烧了,女婿还不了原便死了,狗对瑶人有恩,从此瑶族对狗就很敬重,从不吃狗肉。红瑶女的便装和盛装后都要在长长的腰带上系上手绣的精美花纹的穗,据说就是代表狗尾巴。 这个传说很美也有图腾崇拜的意思,不过,我注意到红瑶女腰带上果然有漂亮的织锦穗,喜欢收藏绣品的我也买了一对~~~~~ 
金坑瑶寨  这个 石碑树在田头,不知道代表着什么意义。 
我们决定从大寨向左走,从二号景点上山,沿途瑶家老屋基本沿袭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一般为竹木结构。三开间带前廊。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团聚的场所。正房上方设有阁楼。阁楼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饭。阁楼上为卧榻,有直爬梯供上下,虽然,这种房子受熏烟之苦,但很干燥。山寨的房子最怕火,所以消防设施很到位。
走过寨子就要爬山了,小路是标准的“羊肠”,舒缓地逶迤在跌宕有致的梯田里,方向有些飘忽不定,和袅袅地萦绕在天际的山歌一样,都是荡气回肠的。而那一幢幢被水光映照,被云影拂弄的“麻烂”(木楼),就像是空灵的神仙宫阙了。 雨停了,雨后的山路很不好走,经常打滑。一路上的景色越往高处越壮观,梯田的轮廓和壮美的景象慢慢的引入的眼帘,田间劳作的妇女、别有风味的红瑶服饰,让我们心旷神怡。 
二号景点七星伴月,七个梯田组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环拱一块圆圆的月亮状的梯田。

雨后的梯田更有一番美丽,氲气从山顶蒸腾出来,一丝丝、一缕缕如烟似梦。远处的山顶上厚厚的云层压过,好像是巨大的海浪袭来。 
近处的田埂葱绿葱绿的,那清晰润滑的样子,就像是刚被梳理得服服帖帖的发丝,而那些小田块,就像是被打碎了的一面镜子,散散地四处落着,天空还是一片混沌。 
瑶族的老人看起来是经历过风霜的,沧桑的美是城市里难以找寻到的 
可爱的一对双胞胎男孩,一人抱着一只小狗就不舍得放下了,这是我们在大寨旅馆偶遇的来自广东的一家人。 他们两年前到过龙脊,和旅馆的主人很熟。特别告诉我们是一只叫“露露”的狗(就是这些小狗的妈妈),很有灵性,住店的客人要出门,会一路送出很远。 
雾逐渐大了起来,回望梯田已淹没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只剩下木楼犹抱琵琶 ,留下一片迷朦的影子 
晚上,我们没有住旅馆而是直接住进了一户瑶家木屋,300多平米的大房子只住了祖父母和孙女三个人,羡慕啊(想象武汉100平米50万的房子还有20%的公摊),围者火塘和一老一小慢慢的聊着天,直到睡意懵懵............. 漂亮的瑶家小姑娘 
[此帖子已被 指间茉莉 在 2007-5-14 21:37:01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