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转载] 汉口的里份民居是近百年民居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里份的建筑结构特色和其本身具有的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审美价值,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 1908年兴建的泰兴里、民国初年兴建的咸安坊是第一阶段的精品。 1932年的同兴里、1934年的六也村、1936年的江汉村是高档住宅的代表。 例如,咸安坊的排列组合是里份形式,单体却有别墅的特点。从平面上可以看到它有前、后天井,这种前、后天井不像里份的天井作为房子的过渡性和辅助用房与正房之间的连接空间,而是作为减少外界干扰的一种特定空间。 里份型住宅从总体上来说有4个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是不同形式的对称格局: ①一条总巷贯穿到底,左右有对称的支巷。比如三德里、坤厚里都是这种形式。 ②由一条总巷贯穿,支巷侧在一边。 ③一条总巷,支巷左右相错布置。如咸安坊、宏伟里。 ④一条总巷,左右两边大门相对,有些有曲折变化,目的在于在里份里形成一些安静角落,避免短直的里份受外界干扰过大。有些大的里份,实际上是这几种里份的综合。 在总体布局上,里份较之传统建筑,更讲究土地利用率,废除了传统的院落,将厢房和堂屋之间的院子压缩成天井,减少了住宅的幅面,将厨房等辅助用房和后天井居住部分隔离,后天井成为过渡性和通风的空间。 由于里份建筑传入汉口时已趋成熟,因此,汉口的里份从一开始就是二层住宅。 在汉口的里份建筑过程中,十分注重解决室内高温的设计。采用的方法是组织良好的通风和增设遮阴设备。 把住宅窗子安装成为两层,内层玻璃窗,外层为木制百叶窗。这是适应汉口炎热气候条件的建筑做法。 这些散落在城市中的建筑珍品在高楼大厦的丛林中逐渐显得破败了,然而它所承载的城市的历史,它在建筑上的独特魅力,以及里份公共空间洋溢者的融洽的邻里关系,使我们仍能感受到它内在的生命力。 [此帖子已被 东楚楚 在 2007-5-24 10:31:22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