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在武昌广埠屯一家户外店淘了点东西,便一手拎着购物袋,一手抓着手包,出门往卓刀泉的公汽站上走,迎面被两个女人拦住了去路。
“你好,请您帮个忙好吗?”
广埠屯至卓刀泉这段的人行道上,从天亮起直到半夜,总是人来人往,或行色匆匆,或款款漫步,虽谈不上熙熙攘攘却也有不少的行人,何况在夏日晚上八九点鈡的光景里。
我慢下脚步,定睛看着不再随流而动的两个女人,一老一少,近前一步说话的是少者,戴副眼镜,脑后一根马尾,俨然大学生模样。
“我们母女遇到困难,没吃没喝,跟您讨两块钱买瓶水,好吗?”
开始以为是问路的,听她说完第二句话之后知道又是讨钱的,(当然也可能是求助的)。此前就碰到过N次,有给钱的时候,也有没给的时候。这次是连话都没答,抬腿就往公汽站走,我要赶车。
我刚走出一步,“大学生模样”就伸了一下手,做了一个阻拦的动作:
“大哥,我们真的有困难,要您两块钱喝瓶水就不行吗?”
我再一次停下来,也再一次地看了她们一眼。惯常所见讨钱的,都是邋遢疲软,不管真假都象是几天没吃饭的样子,再用夹生的普通话无限悲伤地告诉你,他(她)被偷被抢身无分文,万般无奈请好心人帮忙,让他(她)吃个馒头喝口水打个电话。眼前这两个人却不是这样,老者短发短袖不长的裙子,比较大的皮包夹在腋下,提手搭在肩膀上,借着街灯还能看见包包上微弱的光泽,她没有说话,在两步远的距离看我们。而少者的语音、拦人的动作,以及连讨钱都显得理直气壮的语气,我觉得新鲜。如果是在无人的地方,我会立刻想到这是打劫,而此时此景显然不是。
我打开随手的抓包,拿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递过去,她在一瞬间的犹豫之后,接了。
我接着走路。
这时,又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并行到我旁边来,说:“哎呀,你怎么相信这些人呢?”原来我被拦住的时候,这个一身短装背着背包的小伙子见证了全过程。
与刚才一样,我没有说话,只想走我的路。
“这种人我见的太多了,全是骗子。”他又说道。
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搞清楚我刚才是帮了别人还是自己受了一次骗。我觉得丁点好事应该去做,受骗了我也认了,当然我希望是前者。
于是继续不予理睬。
“这个城市很多骗子。看你这么斯文,钱包又拿在手上,不骗你骗谁呀?”说完就加快脚步走了。
我就这样,在付出两块钱之后被这个素昧平生的小伙子数落了一顿,而且几乎就象是一个不谙世事的白痴被一个世故的老江湖教训了一顿!
只好忍了,也许这家伙并无恶意。我还是我,没有半点的后悔和自责,坚持认为“行点善应该受点骗活该”。
本以为这件事就过去了。可是――
今天下班,从汉口常青路方向到华美达酒店的门口,过人行天桥,准备到万松园路去应两个朋友的饭局,刚走下天桥就看见人行道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女孩,白短袖,牛仔短裤,背上黑色的双肩包,同样戴副眼镜,脑后一根马尾,脸色较黑,低着头,面前赫然一行清晰的粉笔字:求助1.5元吃饭坐公汽。
看到此景,当时我并没有停留,只顾大踏步地前行,朋友说过我去了才上菜的。正走的时候猛然想起几天前在卓刀泉被两个女人拦住的情形,这回虽没被拦住,可越走就越觉得刚看见的女孩可能真的需要帮助,同时又觉得好像不对:1.5元,不仅吃不了饭,热干面至少也得1.7元,晚上还难得买到,只能吃馒头或饼;坐公汽,只能坐没空调的,要转车就不够了。说是骗钱的吧,一个姑娘家大热天的坐在地上,一晚上又能忽悠几个人呢,至于吗?
都是芸芸众生,我们不能因为防骗而关上所有的求助之门。我决定走回头路去帮助她(或去受骗)的时候,已经走到了万松园路的路口。伸手往专放零钱的皮包夹层一掏,掏出一小把硬币,拈出1.5元,走回到女孩的跟前,慢慢地把钱放下去,快放到地下的时候,她的手从低着的脑袋下伸出来接过去了。
女孩和她旁边的行人可能并没有注意到,一个人匆匆地走来,放下钱之后又沿原路匆匆地走去,在人群中消失。
我也无暇去看,她有了这1.5元之后,是继续坐在那里等下一个“1.5”元,还是站起来“吃饭坐公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