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不寻常,在笑声这位热心的组织者带领下,我们到黄陂大余湾游玩,回来后,腿隐隐做痛,但心情从未有过的开阔、快乐。 来到大余湾这所古寨,自己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一、二百年前,这里没有时代的车轮留下的痕隙(没看到"农业学大寨"之类的革命标语,是我没瞅见?),他静静地停在木兰山脚下,现代车轮没把它带到今天的现代中去,紧锁的大门,安静的街道,偶尔才见到一户人家悠闲地在修脚,无视我们的到来,正是如此,才会把我们这些住在钢筋水泥墙里的叛逆者呼唤来,家家户户几乎是一样的建筑,难道这个村子里没有贫富差异?曾经他们有这怎样的制度才会如此的想像?最让我感到设计奇特的是房顶上的天井,雨水从天井里流到房外,家中又有了阳光,又合理地排了雨水,在200多年前,他们都开始利用排水工程,并且设计的那么富有创意.给老农了三元钱,我和两位朋友进入古屋饱了眼福,现把照片发在后面,让大家一齐瞅瞅这古房的古情. 在2008年第一天,还认识了许多性格各异的朋友,一齐登高望远,脚下的青山绿水在自己的脚步下不段地缩小,田野、村庄静静地伫立在山脚下,没有鸡鸣狗吠,没有现代机械的喧嚣,聂水河像一条明亮的带子缠绕着神秘的木兰山系,站在山顶遥想从前,木兰山比现在还壮丽吧?否则怎会孕育出聪明、智慧、勇敢的木兰姑娘?也许我们脚下的路木兰姑娘也走过,但她不是为了一份好心情,一份好奇,一份新奇,而是为了砍材卖钱吧?现代的我们幸福?还是木兰姑娘幸福?我思不出头绪.为了去追寻这位女子的踪迹,数不清的人来了去了,为了心中的敬仰,还是美丽的传说?木兰无怨无悔地替父参军去了,木兰山深情地在她的故乡等着她,一直到今天的我们来访,黄昏下的木兰山上挂着最后一抹阳光,那样浪漫、那样纯真,那样专注,像一个害羞的新娘,又像一个热情憨厚的农夫依依不舍地望着我们的背影. 挥挥手,我们轻轻地走了,不带走你一片树叶,正如我们轻轻地来.静静地睡吧,木兰山,今晚,那个刚刚亭亭玉立的木兰姑娘会回到你的梦里去,她娇美的身影又会在林间穿梭,爽朗的笑声又会调皮地把你从梦中惊醍。 





[此帖子已被 深秋明月 在 2008-1-8 21:20:5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深秋明月 在 2008-1-8 21:23:31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深秋明月 在 2008-1-8 22:10:06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