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话屈原 五月的东湖山清水秀,友人相约在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去东湖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瞻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于是早早的准备好了雄黄酒和粽子等食物,在等待中脑子忽然有个想法,急电友人在五月初四去黄昏去,友人大和不解。 五月以来,天总是阴雨绵绵,空气湿冷,路上总是湿漉漉的。天近黄昏,难得雨停下来,走在湿地上,脚下有很大的声响,也许是园子里太安静了吧,路上只有我们几个人行走,湖光山水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远处水鸟振翅的声音依稀听到。 我把清明上河图的音乐打开播放着,那古韵十足的古乐像历史的长河引领我们走向久远的历史。那荡涤心灵古乐一路伴随着我,使这里的一切是那样的神秘。 东湖的黄昏宁静而又秀美,当西天还挂着一抹夕阳的余晖,大地万物早已成为水墨世界。 我们一行三人沿湖穿过故柳成荫的的小径,那古态胧中的垂柳,各具特色,一座白色的,样式老旧的拱桥,在黄昏中特别的亮丽,仿佛它就是这暗夜的主角。桥的东面是一望无边的东湖,西面是很大的内湖,沿湖到桥下水面的新荷,刚从水下成片的串出不久,尚未完全展开荷叶,半卷半开的朝着一片片翘首含情凝望,不一会就看到了屈原大夫的白色塑像。 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我们驻足于前,凝视很久,我忽然明白,那些水中新荷好有灵性,原来都是朝像屈原倾斜的,于是我又折回去很敬重的赏视着她们。 绕过屈原塑像,登上被古柏裹偎的行吟阁高台,古朴庄重,但在昏暗中早已看不到本色,在暗夜里透着神秘,四周静悄悄的,我的思绪借着这暗夜,跌跌闯闯的越过几千年,在暗夜中走来一位,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高大的白衣古人,他就是屈原大夫。 屈原并未理会我们,而是目光严肃的看着北方,缓缓地向前行,于是,我们跟随其后,在穿过笔直高大的水杉拱卫的小堤和白色小拱桥后行不远便看到高坡上的频湖画廊,行至画廊中,古色古香中国式的园林建筑,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那久远的战国时代,我仿佛看到了战国七雄争霸,逐鹿中原。而强大的楚国更是独领风骚。 我眼前闪现出强大,富庶楚国问鼎中原,称雄于诸国之上,建立了北到黄河南到南岭,西到三峡东到金陵的最强大的国家。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曾是那样的无以伦比的辉煌。我自豪我是楚国的后代,,,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就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当时诗人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良久,我们跟随着屈原大夫走进一条小道,路两边是低矮的桂树天被遮挡着只有依稀的一线,在黑夜里仿佛就象是时光隧道,在这里穿行着,我在思考,一个伟大而又强盛的楚国为何会败给不起眼的秦国。 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我们来到屈原的纪念馆前的屈原塑像前驻足,这是个半身铜塑像,诗人低着那颗高傲的头借着星光,我看到诗人在沉思,似乎也在心里问强大的楚国怎麽就会败呢? 忽然,我明白了,诗人在这里做沉思状,是想给我们警示,一个强大的国家,如果不努力做更大更强,毁灭和被征服只是个时间问题。 于是,我懂得老百姓为甚麽要纪念诗人。那就是期盼重建一个强大的祖国。 天依稀的飘落下来很细雨,和着凉凉的北风,我们一行退缩到画廊里,边品粽子边喝着雄黄酒,谈论着古今中外,不觉得雨越下越大起来,屋檐下的雨水在暗夜里坠落到地上的声响越来越大。隐没了我们的谈话。我以为这是上天在泣奠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友人这时起身吟诵屈原的离骚来,我听得出他那样认真,他是那样的投入,他那高略显消瘦的身材,在暗夜的画廊里晃动着。那并不标准的带有汉腔的湖北普通话时而孤愤高吟、时而长歌当哭,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友人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看到友人的慷慨激昂:“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忽然想到近代的闻一多先生,眼前仿佛看到1935至1936年间,日寇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湖北人闻一多先生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在北京的学堂之上,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 我明白,屈原就活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心里,屈原的灵魂就是我们中华之魂! 我明白,纪念屈原,过端午节是我们民族发奋自强的节日,是振兴中华的催征的战鼓! 楚君 2009年5月27日晚草   |